2022-03-29 11:00:48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3月29日消息 记者 盛赞
清明在仲春、暮春之交,既是自然节气点,又是传统节日。这一天的习俗中,既有扫墓祭祖,又有踏青游玩;既有肃穆地直面死亡,又有满怀希望地迎来万物更新。清明是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日子,有淡淡的花草香,伴随着浓浓的思念……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闹一闹,四月有麦磨……”在汤溪这首民谣里可以看出,这个季节的味道首屈一指的还是清明粿。
小的时候,家里做清明粿场面热闹非凡,一家人做粿,各家帮忙,左邻右舍的女人们齐聚一堂。女人们都很能干,谈笑间,油绿如玉的清明粿就被巧捏成型,和盘托出。
汤溪老家,清明节习俗和其他地方大同小异,在古代就有踏青、祭祀祖先和做清明粿的风俗。清明粿油亮碧绿,糯韧而绵软,秀色可餐。粿皮,是用一种叫“鼠耳”或蒿菁的野草煮熟,加上等粳米粉相互揉合,团坯制好后,包上用鲜笋、雪菜、五花肉末或卤制豆腐干做成的馅料,外形做成像饺子形状的就是咸清明粿;团坯包上豆沙、芝麻、白糖等馅,再用一种雕刻着吉祥图案的粿印,压制成圆形的薄饼就叫甜粿。清明粿的口感,是酥滑的、韧糯的。
在那个慢工出细活的年代,人们讲究的是工序和手艺。做好清明粿后,就上蒸笼旺火去蒸,而清明馃的味道,则主要取决于蒸的时间和火候:时间久了,皮质坚硬;时间短了,皮软黏牙。这一切,都需要土灶来实现,飘曳着的柴火味和灶头烟,现代厨具是无法复刻的。土灶,仿佛一个时代的符号,在农村扮演着生活里的重要角色。在乡村人的眼里,它几乎就是农村和城市饮食文化的分水岭。
如今的年轻人对农村的风情习俗越来越陌生,但庆幸的是,至少在汤溪老家的灶前,还能看到清明粿热乎乎的身影。唯有在家乡的时光,内心才最安稳。所以这一口清明粿,不仅仅是四月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过节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份默契的约定,这些情愫带着童年的温暖一路陪伴,就像乡愁不离不弃! 银发记者团 胡阿荣
自制清明粿

每年清明节前,我都会去田间采一些鼠麴草做清明粿,因为鼠麴草有清肺祛湿、止咳化痰、降低血压、祛风湿之功效。
做法
1.把鼠麴草洗干净,加水放入锅内烧开,捞出鼠麴草放入料理机打成汁,倒入糯米粉中和成面团,擀成面皮。
2.把肉、香干、笋等剁碎做成泥,加入调料做成馅;也可以在芝麻中加入油、白糖搅拌成馅,用面皮包住陷,做成清明粿,可圆的、可三角形的、可饺子形的,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包成各种形状的清明果。
3.上锅蒸15分钟即可。 银发记者团 何艳飞
婆婆的味道


自家的落山笋,自制的雪菜,自己种的大蒜,自家养的土猪的猪肉,自家晒的米粉,原汁原味的清明粿,我每年都能尝到。婆婆生前将一套龙凤图案的粿印送给了箬阳乡赢头村的一位朋友,如今每年清明前,婆婆的朋友都会邀请我前往品尝。那粿里还是熟悉的婆婆的手艺。银发记者团 麻玲秋
夕阳下的思念
清明将至,我心中无尽的思念。我坐在金色夕阳下戴起眼镜,用日落之光擦亮双眼,拿起报纸读完大大的标题,在油墨的清香里,我终于看见您,您的信念坚定执着,春夏秋冬守望着大家的安全,您的纯粹深沉的爱早己化作永恒,万般呵护我,谢谢您的爱,我亲爱的爸爸!

银发记者团 于蕙蕙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天下游子念母恩
孝亲重视生前孝
为人子女记心间
银发记者团 方化林
清明节的诉说
2018年,你在荷风送香的六月走了。
本来正是享受人生的年纪,还有许多事要做,还有很多理想要去完成……
站在你身旁,我声嘶力竭地喊:妹妹,要挺住!可你就用眼角滑下的泪珠告诉我,你的无奈!看见你紧握的手,知道你在这世上留恋的人和事很多、很多……疾病可以将你带走,却带不走亲人对你的爱和思念。
你走了,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却犹在耳边,只是少了你。心忍不住的痛,泪忍不住地流,大家庭里终究又少了你。
你洗衣我打水,我拉沙你推车,一起做煤球生火烧饭……往事历历在目。你为人善良,勤俭持家,好学进取,关爱家人。
当春天的第一束鲜花盛开,我会为你摘下,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让你能闻到春天的第一缕花香。
当夏天的第一只蝉鸣唱的时候,我会停下来静静地听它唱完那首曲子,因为那也是你曾经最爱的热闹的声音。
当秋天里的第一片落叶舞尽时,我会悄悄地捧起它,将它收藏,我知道它上面写满了你对我们的浓浓的思念。
当冬天的第一场雪来临,我会在雪地里默默地为你堆一个雪人,让它陪你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
又是一年清明,春和景明,人间天堂共此时。
银发记者团 徐益丰
清明追思
银发记者团 程肇荣
清明祭英烈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每逢清明时节,部队官兵,单位员工和学校师生及金华市民来到市区城南桥头的孟祥斌烈士雕像前送上一束鲜花缅怀英雄壮举,十五年来从未间断。
银发记者团 陈俊晓
爸
您走的那一年
我还不满一周岁
您留在儿子记忆里的样子
就是我长大后在照片里看到的模样
英俊 帅气 阳光
在我还没有学会叫一声爸爸的时候
您就走了
走得那么突然那么匆忙
而如今我也老了
开始迈向古稀之年
幸运的是岁月将您最优秀的品质
——责任担当和信仰
一一传承到了我的身上
我庆幸自己从小到大
都没有失去做人的尊严
遵纪守法积极向上
在学生时代是个好学生
走向社会是个好公民
在工作单位是个优秀员工
爸
请坚信在未来的岁月里
我依然会像那苍松翠竹一样
活得大气阳刚
骨子里
时时刻刻都充满正能量……
银发记者团 赵勇鹏
《清明》(新韵)
一年一度草青青,
又见杜鹃山冢鸣。
祭扫焚香烛化泪,
人间最忆是亲情。
银发记者团 徐专红
云祭扫,和老爸老妈说说话
老爸去世有八年了,老娘离去也有两年了。这两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我们以云上祭祀的方式来表示对你们的怀念。
老爸老妈,你们知道的,如今任何事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办理,看着手机里你们的照片,和你们说说心里话,儿女们的怀念思情一点都没淡。老妈你曾经多次说过:现在的网络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太时尚了,只要有双手就整天摆弄着它,走路看着它、吃饭看着它、连坐车都要看着它……”
清明节期间,向二老说说儿孙们那些事吧!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长大了!
1、你们的孙子、外孙们学业、工作都顺利,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2、你们的重孙辈有上大学的、上初中的;下半年还有二个曾孙要上小学了。最小的孩子今年下半年都要上幼儿园了,听到这些你和老爸一定很高兴吧!
3、现如今各家都会把自己小家经营好好的,有吃、有喝、房子也越住越好,大家都会过得越来越美好!
4、今后,我们也会以亲情为重,决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兄弟姐妹各自的生活都很好,你们的孙儿们,个个都长的健康、聪明、可爱。二老就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工作、好好地过日子。我们永远怀念你们!
银发记者团 薛长娥
小葱煎蛋
爷爷在世时的清明节,他总是将祭祀完他的爷爷的小葱煎蛋带回家给我们孙辈享用,还说吃了小葱煎蛋,人会越来越聪明。于是我和弟弟抢着吃小葱煎蛋,不一会功夫就吃个精光,一旁的爷爷总那么笑眯眯地看着我们。
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当正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我们得知爷爷因脑溢血抢救无效而离开人世时,兄弟俩各抱家里的一根木柱哇哇大哭。
爷爷走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当父亲将祭祀完爷爷后其中那碟小葱煎蛋放在我们面前,让我和弟弟将它分着吃,那一刻,兄弟俩禁不住泪流满面,不愿动它一筷子。
此后的清明节,当我们兄弟俩每次见到小葱煎蛋时再也没了爷爷在世时争着吃的那份欣喜。爷爷,是您将那份喜悦一并带走了吗?银发记者团 章文忠
风起云涌花田小镇
雨后天晴,花田小镇是一片春意盎然的纯净绿色,缱绻的柔情和虔诚的真心瞬间就被其容纳在春光里,燃烧般的樱花在枝头上热烈盛开,明前茶的嫩尖尖轻柔窈窕的舞着盈盈的期待,排列整齐的水杉根部涂着白色石灰,制作出一条视觉小道,它们是在等一场与人心灵共鸣的春暖花开,守候人间最美的花期。
有阳光穿透的时空里,天是朗朗的蔚蓝,空气是芬芳的馥郁,女人是晕头晕脑热衷于自己的美照而百看不厌,更像是要在照片里证明是自己衬托了晴朗春天的美景。
在茶山顶上眺望整个花田小镇,茶山是最美的风景。
茶山间的公路坡度委婉,一批摩托迷们飞驰而下真惹人羡慕,年轻多好。我们把摩托车手越过山间时声音作为背景,潜意识里似在纪念曾经的爱好。风起云涌的花田小镇,澎湃的不是风云而是女人的内心,那春的绿剧烈的涤荡着红尘中一颗颗的凡人心。
银发记者团 俞虹/文 应兆铭/摄
清明享野菜滋味



正是清明时节,附近山长满了野菜:荠菜、曲鼠草、桑叶、蕨菜、马兰头、野笋、茶叶……既享受田园风光,观赏美景,又能呼吸清新空气,养生健体,乐趣多多。银发记者团 汤淡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