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正文

兰溪果农搭上“地标富农”顺风车

2022-05-15 18:55:58

来源: 无

作者: 徐枫

  本报消息(记者 俞萍)近日,兰溪女埠街道穆坞村枇杷种植大户王庆琪和家人手上套着一只防撞发泡网,小心翼翼地往精品包装盒里一颗一颗地装枇杷。“越是品质好的枇杷,‘脸皮’越薄。”王庆琪打趣道,这两年村里的枇杷除了主打“穆坞枇杷”自主品牌,还加入“兰溪枇杷”地标农产品品牌阵营。“像选美一样,单果重30克以上、糖度12以上的才算精品枇杷。”王庆琪告诉记者,一盒40颗装的精品枇杷最高能卖150元,是普通枇杷价格的两倍左右。

  距离包装点二三十米的进村道上,三四个快递公司驻村揽收点一溜排开,一天两趟,确保枇杷保质保时保鲜送达食客手中。村党支部书记王茂星告诉记者,今年村集体回收的50亩枇杷林已经完成大棚框架搭建,到下半年枇杷开花季,智慧大棚将派上用场,引领“穆坞枇杷”成为智慧果、黄金果。

  作为农业大市,兰溪目前共有枇杷、杨梅、小萝卜等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位列全省第一。近年来,兰溪市锚定“地标富农”,通过品牌建设、设施农业、数字赋能等,走出一条扩中提低促共富的地标农产品发展之路。

  走进马涧镇下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白色大棚。这里已成为设施化栽培杨梅的“大本营”,总面积超1500亩,占全省大棚杨梅近七成。在兰溪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庆鸿看来,农产品只有适度规模经营才能走好品牌发展之路。对此,兰溪以杨梅、枇杷产业为试点,一方面鼓励连地带树流转推动规模经营帮助散户“借船出海”,另一方面出台政策将一批有意愿、有能力的散户培育成大户,再通过区域品牌创建带动规模主体“水涨船高”,打造一个“有官方认可、有政府扶持、有品质保证、有地方特色”的地标农产品品牌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有了设施大棚,数字技术便有了用武之地。在七星山名果庄园内,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时刻滚动着温度、湿度、水肥、病虫害等数据,果园负责人汤友贵只要一部手机就能精细管理整个果园。去年,他的精品杨梅卖到240元一公斤还供不应求。

  据了解,兰溪已申报“地标富农”共同富裕试点,计划通过三年试点,形成“开发一个产品综合指数、建立一套产业标准化体系、建成一批地标共富基本单元、打造一批未来农场”等标志性成果,走出一条“地标富农”系统化解决路径。届时,兰溪地标农产品一二产产值有望达到14亿元,带动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所占比例从25%提高到8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0.2%。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