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8 22:33:26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5月18日消息 记者 徐健勇 通讯员 董泽琪
“咱俩的婚期往后延一延吧。”
“好,我等你归来。”
余凯杰是兰溪市公安局梅江派出所民警,今年27岁的他,已成为所里的“骨干”和师弟心中的“小前辈”。疫情期间,“准新郎”余凯杰日夜坚守防疫一线,和未婚妻见上一面都已不易,在短短一通电话里,两人决定将婚礼延期。
从警四年来,余凯杰扎根基层、心系百姓,始终坚持惩恶扬善、为民服务的初心,是工作中的“拼命三郎”,也是敢想敢为的“反诈先锋”。
他荣立个人嘉奖1次,曾在2020年全省公安民警无人机实战大比武中获得无人机组装第三名,荣获2019年度兰溪市公安局新苗奖、视频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兰溪公安铁军的一员,我申请参战,投身到抗疫一线,尽己所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请组织批准……”
当兰溪吹响直面本土疫情的集结号,正在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新型犯罪侦查支队反诈预警专班的余凯杰立即手书一封“请战书”,向组织申请回兰参加防疫工作。
4月3日,在得到上级批准后,余凯杰驱车200多公里火速返回兰溪。来不及休整,他又马上奔赴暖心服务点上岗执勤,引导车辆和人员有序停车、扫码检查,与同事一起严守兰溪北大门。

一班8小时下来,需要检查500余辆车辆,连坐下来喝口水的时间都很少。春季日间气温升高,防护面罩里蒙着一层水汽,额头还淌着汗水,双手也因长时间包裹在手套中而泡胀发红。余凯杰却毫不在意,没有一句怨言。
除了在卡口执勤,余凯杰还要兼顾辖区日常防疫工作,并忙碌于派出所的接警处警……深夜与路灯为伴,清晨与朝霞相守。一个多月下来,他几乎没能好好休息过。
5月4日,执勤归来途中,余凯杰发了一条朋友圈:“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在青春的赛道上奋斗,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等我凯旋,给你补上最好的婚礼!”
“你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白天忙于执勤,到晚上余凯杰才有时间给未婚妻打个电话,道一声平安。电话那头传来的几句问候和关切,更是余凯杰疲惫时的力量源泉。
余凯杰的未婚妻是一名高校老师,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满怀憧憬地精心准备着婚礼。5月21日原本是两人结婚的日子,随着“准新郎”奔赴防疫一线,礼服变成防护服,婚礼也不得不延期。
“每回在电话中提到不久后的婚礼,说及这几天添置了什么新家具、与婚庆公司沟通婚礼仪式流程,她的语气都很开心。”余凯杰说,“尽管她总是说着理解和体谅的话,我知道其实她也很希望我们俩能一起操办,所以我对她总是觉得很歉疚。”
疫情防控和辖区日常工作几乎无缝衔接,每天加班加点“轮轴转”,难免会“冷落”家人。余凯杰说,自己这个准新郎官确实不够称职。“借调在省厅工作加上回兰溪抗疫,已经有50多天没回家了。”

面对有些担忧却始终支持自己的未婚妻和父母,余凯杰默默把心酸与无奈藏在心底,反而安慰家人:“我是人民警察,就该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等我凯旋!”他深知,与家人短暂的分离,是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更好地团聚。
“辖区老百姓都是我的家人!”
余凯杰的老家在义乌,但来兰溪以后,他一直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
“辖区的老百姓都是我的家人。”从警四年来,他深深扎根基层,为民办实事、解难事,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
在日常走村入户中,余凯杰将听到的本地方言记在心里,再慢慢自学,如今能用一口流利的梅江话和村民顺畅交流,一点点拉近警民间的距离。

为提醒村民做好防疫,余凯杰发挥自身无人机工作特长,在辖区村镇进行无人机高空喊话,对没有佩戴口罩外出的村民进行语音劝导,并宣传防疫知识。为了让老人们都能听懂,他总会周到贴心地用梅江话再重复一遍。
余凯杰曾创新探索“指尖反诈”模式,引进企业微信推广反诈工作,实现“点对点”联系,两年来梅江派出所辖区电诈发案率有了明显下降。
5月初,余凯杰组织当地村委会妇女主任宣讲电诈防范知识,将梅江镇妇联“亮妈帮帮团”志愿队发展为巾帼反诈宣讲团,联合平安网格员走进村坊,让妇女、老人们将反诈知识入脑入心,筑牢基层反诈防线。
“他从没有把反诈当成一项任务,而是用心思考如何做得更扎实并付诸实际行动。”在同事陈远鹏眼中,余凯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反诈先锋”,“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护秩序时,他也会见缝插针地宣传,这拼劲值得我们学习。”
“余凯杰身上有很难得的品质,细心、有责任心,做事有韧劲、肯钻研,对工作常常有独到见解,所以能在青年民警中脱颖而出。”梅江派出所所长倪寒冰说道。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