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0 14:36:04
来源: 无
金华新闻客户端5月20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吴璇 通讯员 王博川 文/摄
为进一步强化风险预防和早发现,提升主动防控能力,经金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4月底,我市优化调整重点人群定期核酸检测范围,36类重点人群应根据各自行业的频次要求严格落实核酸检测。
在金华开发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穿梭于酒吧、棋牌室、麻将馆、健身房四类重点场所,用以快制快的速度、严格落实的态度、科学精准的举措,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重点行业人员排查管控,做城市“烟火气”的守护人。自4月27日以来,开发区619名四类重点行业人员核酸完成覆盖率达100%。
比对、下发、更新
数据快速处理背后是紧盯屏幕
早上6时,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分局城市管理执法科工作人员刘丹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金华防疫在线系统,查看当天下发的四类重点行业人员核酸信息。
上午8时,到办公室后,刘丹第一时间登录开发区重点核酸检测信息管理平台,查看重点人员核酸采样情况、是否逾期等信息。随后,刘丹开始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比对数据、下发数据、更新数据,是她的工作日常。“两个平台下发的数据会有重复,我要第一时间对人员信息进行比对,然后下发至各中队。”刘丹说,三江街道、江南街道四类重点场所较多,重点人员也较多,数据下发单日最大量达339人。
为确保四类重点行业人员“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分局不断完善人员数据核查机制,通过优化比对、下发、更新等重点环节,提升数据处理速度,确保重点行业人员核酸检测“日清日结”。
上午,城市管理执法科会根据市、区两大平台信息,利用短信服务通知到行业从业者,并将核查名单下发至各中队;下午,根据中队反馈信息进行数据更新,并再次下发至中队;晚上,在比对、更新数据基础上,再次进行数据下发。“一天要下发三次人员名单,系统两小时更新一次,其间还要完成中队反馈过来的数据更新,基本上一直守在电脑前。”刘丹说。
由于长时间盯着电脑,刘丹被同事称作“键盘侠”。“一天12个小时,她基本都守在电脑前。”同事吴加韦说。晚上11时,刘丹躺在床上后,还不忘在手机上更新中队反馈回来的数据。“我们的动作快一点,疫情防控的屏障就更牢一点。”刘丹说。
入户、巡查、复盘
精准管控背后是日夜坚守
195家,具体到几单元几室;从业人员343人,具体到租住地址、单位住址……这是三江执法中队四类重点行业人员的“家底”,而摸清这份家底仅用时一天。
三江街道四类重点场所多、从业人员多,占据开发区总数的60%。时间紧、任务重,三江执法中队第一时间成立四类重点场所排查组,用白天与黑夜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安全指数”。
“你好,请出示一下最近一次的核酸检测报告……”5月17日晚上9时30分,在三路口社区的酒吧,中队指导员邹树法的核查工作才刚刚开始。1至4人分为一组,4月27日以来,三江中队逐店逐户对四类重点场所从业人员的核酸检测情况进行核实。白天统筹中队工作,晚上和排查组一同巡查、复盘,半个多月来,只要看一眼核查名单,谁在什么场所上班等信息,邹树法都了然于心。
一边是入户巡查不松懈,一边是电话核查不停歇。为督促四类重点行业人员按要求落实疫情防控举措,三江中队还按照辖区15个片组划分,通过电话回访、加微信好友等形式,提醒从业人员做好3天一次核酸检测。“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微信群,每天在群里提醒相关人员做好核酸检测。”邹树法表示,目前正与重点场所经营户签订承诺书,压实从业人员责任。
“今日未参加检测人员名单已下发,我们片组的任务数占了大头,电话联系不上的都上门,实在不行的就加好友。”5月1日上午,本来应该在医院进行复查的执法队员周剑临时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回办公室。仅用10分钟,周剑对排查流程进行了整理,随即与同事开展电话核查。
为了做好排查信息日清日结,周剑和同事添加从业人员微信,一条条地进行信息确认。“遇到不愿意配合的人员,我就和他们耐心解释,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事情,直到打消对方的反感。”为保证检测的覆盖率,周剑还当起知心大哥,及时化解从业人员的负面情绪。
当前,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分局严格按照市、区两级“四类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开发区四类重点场所社会面安全。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队员2100余人次。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