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金华文旅   正文

【共同富裕文旅图景⑧婺城】“文旅共富”路径百花齐放

2022-06-06 15:22:44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邢少红

  金华新闻客户端5月16日 金璐





编者按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双重”富裕。在金华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全市文旅系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奋进拼搏,描绘共同富裕文旅新图景。

    值此第12个“5·19”中国旅游日、“5·20”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周年来临之际,市县两级文旅部门统筹联动,与金报集团联合推出“共同富裕文旅图景”主题宣传活动,旨在通过整合梳理全市文旅系统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亮点案例,全面展示金华人文底蕴和旅游资源,展现文旅推动精神富足、物质富有,实现共同富裕的独特魅力,邀请市民游客感受“浙江之心 双星争华”城市气质,更好地展示共同富裕的文旅作为和文旅担当。




民宿夜景


  上周末,婺城区安地镇喻斯村的村口,村民叶根凤又卖起了竹筒饭。竹筒是用自家山上毛竹做的,放入糯米、香肠、仔排、青豆、玉米,烤起来喷喷香,引得来村里游玩的客人不时驻足。叶根凤说,她在城里上班,周末和节假日回家做竹筒饭生意,20元一个,平时每天能卖30个,旺季每天能卖100多个。

  近年来,依托村庄的美丽风景,喻斯村建起凤凰山索道、七彩四季漂流、9D漂流等游玩项目,带旺了村中农家乐和山货销售,村民们做做桂花糕、竹筒饭也能有不错的收益。

  喻斯村是婺城区文旅发展带动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在婺城区的各个乡镇、村,都有类似的故事正在发生。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

熊猫猪猪•共创共富发展联盟

诞生记

  你听说过熊猫猪猪吗?身为金华人的你可能很轻松就能回答上来:“就是金华两头乌呀,金华还有个以‘熊猫猪猪’为名的景点呢!”

  那你听说过“熊猫猪猪•共创共富发展联盟”吗?即使是金华人,恐怕也没多少了解吧?让我来告诉你,这个联盟是以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项目为龙头,将周边6个A级景区村、30余处旅游景点进行系统整合,共同组建而成的。


熊猫猪猪乐园民宿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是全球首家以世界级珍稀猪种金华两头乌为IP形象,打造的集生态养殖、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亲子游艺、特色餐饮、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建成有金华两头乌猪博物馆、全程可视5G数字化智慧养殖中心、两头乌餐饮文化体验中心、两头乌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熊猫猪猪两头乌产品旗舰店以及欢乐小猪村、欧式网红打卡花园等。

  2021年8月1日开园以来,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吸引了央视等全国几十家媒体报道,相关视频抖音点击量超过7000多万,以最快的速度打出品牌知名度。至2021年年底,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旅游人数达35万余人次,游客销售收入达3000余万元,70%游客来自省内,30%来自全国各地。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


  这个牧场让周边村庄的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牧场从周边流转土地1000多亩,不但为周边3个村带来了土地流转收入1300万元,还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牧场除了销售自有品牌的产品外,还成为婺城区农土特产品及周边村镇农副产品的展示和销售窗口。牧场吸引来的游客,带动了周边长山乡、琅琊镇和白龙桥镇的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产业,自2021年8月开园到当年底,仅5个月就为周边9个村引流15万人次,村民们因此增收460多万元。

青山绿水+非遗入驻

 这才是完整的“乡愁”


  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位于金华仙源湖旅游度假区境内,自古有灵岩十景,历代文人骚客题咏甚多,相传经典婺剧《僧尼会》的故事雏形就出自岩头村。然而,这样钟灵毓秀的村庄,却曾经充斥着猪粪味,让人远远闻到就不敢走近。

  2014年,岩头村开展畜牧业污染专项整治,党员户和养殖大户带头自拆,短短一年间,岩头村共拆除猪舍、猪圈约1652平方米,恢复了青山绿水的环境,也为后续村庄建设腾出了空间。此后,岩头村又开展多项治理,并建设了水系连通、精品村、文化礼堂、百家垅500亩造地改田、诗画岩头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一个能够提供“田园慢生活”体验的村庄初具雏形。


白沙溪


  为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村两委分赴农户家中、市档案馆、历史学者家中拜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诗画岩头”的口号,打造了全市首家墨香文化礼堂,形成包括一号古建、二号古建和室外场地在内的占地5100多平方米的村级公共服务大综合体,涵盖婺剧沙龙区、诗词文化展区、书画创作室、农创产品展销等20余个功能区。


岩头水韵


  岩头村探索“文化礼堂+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将文化礼堂部分场馆交由专业公司托管。2018年,金华禾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入驻岩头,运作传统国学礼仪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推广项目。游客可“点单式”体验项目,如活字印刷、古法造纸、丝网印刷、布贴画、剪纸、插花、茶艺、棕编、面塑、糖画、打麻糍、做桂花糕等。诗画岩头文化产业园一期入驻的非遗文创企业就有婺州染坊、希桐琴箫馆等13家。


  岩头村婺州染坊


  文旅产业吸引来的客流,让村民们搭上了“致富快车”。村里现有农家乐5家,“家+”民宿床位50余张,仅去年就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村民创富近300万元。

婺州古城景区亮了

夜间文旅消费旺了


  白天,这里有历史的厚重感;晚上,这里有火热的夜生活。

  华灯初上,来到婺州古城历史街区,走进古色古香的小巷,一盏盏彩灯照在地上,形成了各种有趣的图案,花朵、小鱼、泡泡,引得孩子们忍不住去踩一脚,再踩一脚……年轻人手持奶茶,呼朋引伴,踱进一家家酒吧,或者夜宵店,或者“猫咖啡”;还有人在这里搞汉服雅集,穿得美美的,或歌或舞,吟诗弄句,赏风伴月,端的是雅事一桩!


  婺州古城


  在婺州古城历史街区2.9万平方米的文体商旅综合体内,共有260余处夜间文旅业态,包括特色风情街、夜市街景车、美食网红店、非遗文创集市等,给游客们带来了丰富的旅游体验。婺城区文旅局围绕婺州窑、木雕、五金、锡雕、剪纸、竹编等领域,建设一批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着力发展夜间技艺文化体验;创新推动万佛塔、古子城、八咏楼等历史文化地标与现代新兴文化、特色美食等融合发展,打造出了一批网红打卡地;同时,连年举办新春文化庙会、浙中啤酒美食音乐文化节、农民丰收节、金秋购物节等各类大型活动和夜间演艺活动共计1000余场,培育市民的消费习惯。


  铁路文化公园里的小火车


  通过开展城市亮化和灯光秀工程,婺州古城历史街区以高达98%的夜间亮化率,培育万佛塔、保宁门、特色饼街等沉浸式夜间文化地标,引来市民们纷纷打卡,形成“夜游、夜购、夜演、夜娱、夜宵、夜展”等一站式的夜间文旅消费新体验。


  鹿女湖


  2019年160万人次,2020年272万人次,2021年376万人次,婺州古城历史街区的旅游人次逐年递增态势明显。营业收入也从3年前的3.2亿元,升至去年的8.08亿元。这里游客如织,人气兴旺,已成为金华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图片由婺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提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