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金华文旅   正文

【共同富裕文旅图景⑦磐安】文旅产业“从山谷迈向山顶”

2022-06-06 15:22:56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俞亚英

金华新闻客户端5月15日消息 唐旭昱 周康




编者按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双重”富裕。在金华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全市文旅系统在疫情常态化大背景下,奋进拼搏,描绘共同富裕文旅新图景。

    值此第12个“5·19”中国旅游日、“5·20”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周年来临之际,市县两级文旅部门统筹联动,与金报集团联合推出“共同富裕文旅图景”主题宣传活动,旨在通过整合梳理全市文旅系统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亮点案例,全面展示金华人文底蕴和旅游资源,展现文旅推动精神富足、物质富有,实现共同富裕的独特魅力,邀请市民游客感受“浙江之心 双星争华”城市气质,更好地展示共同富裕的文旅作为和文旅担当。



  来到磐安,最好待上一段时间。尝一尝土灶头烧出的小菜,看一看山野乡间藏着的美景。去江南最大的孔子后裔聚居村落榉溪,那里被称为“孔氏第三圣地”,看看古民居建筑,领略历史人文;也可以到玉山古茶场,触摸茶文化的“活化石”,体验“赶茶场”文化;累了饿了就歇一歇,磐安遍地是药材,药膳更是独具特色……

  地处浙中山地的磐安,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


灵江源森林公园


  山是磐安最大的特色。近年来,磐安从自然禀赋出发,以“山地公园”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夯实文旅共富新基础,拓宽“两山”转化新通道,激发全域旅游助推共同富裕新动能。

  “图书馆”+旅游 

  读出美丽经济

  谁说“诗与远方”不可兼得?当旅行累了的时候,随手拿起一本书,缓解疲劳的同时享受知识的慰藉是何等惬意。图书馆+旅游,让在旅途中的人们随手阅读,随时随地感受文化幽香。

  点一杯原料里有中药材的奶茶,从书架上取一本书读一读。看累了就望望窗外,一整面的落地玻璃窗,将外面的风景毫无保留地呈现在面前。


心意馆


  前几日,樱花刚刚谢幕。这座名叫云峰驿站的建筑,位于磐安县城新兴街西南侧,因颜值、有内涵而迅速跻身网红打卡地。二楼是“书吧+奶茶店”,一楼是特产集合店,磐安的特色美食和工艺品,在这里基本能找到。穿过展示区,进入公共卫生间,男女标志颇具形象和创意,门口摆放着智能显示屏、智能取纸机等若干智能设备,洁厕设施干净整洁、公厕环境绿色环保,另外还有应急救援室、便民服务区等功能区。

  这是磐安对游客的一片心意,所以有个好听的名字——心意馆,承担了“城市驿站”的角色,为磐安人居环境增色,也吸引更多游客驻足小憩。

  去年以来,磐安探索“图书馆+旅游”模式,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屋、景区景点游客中心、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通过多方共建、多点覆盖、多业融合,打造图书馆和旅游相结合的主客共享新空间。

  建设过程中,按照“部门协作、企业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图书馆+旅游”服务体系。同时,以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目标,推动公共服务空间向酒店、民宿、景区、乡村等地延伸,拓展更多的阅读空间,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磐安由此成为全省唯一拥有县级智慧书屋的县。另外,磐安对图书馆进行多业态整合,改变图书馆传统的阅读功能,融入信息咨询、活动体验、非遗传承、文创展销等功能,打造“阅读+购物”的沉浸式消费场景,助推共同富裕。

  “图书馆+旅游”模式,不仅体现公共阅读服务下沉,有利于推进全民阅读,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探索路径。尖山镇湖上村利用即将倒塌的村集体用房修建了图书馆,以“图书馆+民宿+咖啡吧”的形态成为游客的打卡地,民宿的房间可谓是一房难求,2021年营业收入达135万元,带动了整个村民宿的发展。


青简石屋


  投资700多万元建设的云峰驿站、江南药镇图书馆已成为磐安文化旅游的新地标,过去一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目前,磐安已建成集图书借阅、游客休息、文化普及、文化传播等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图书馆+旅游”模式示范空间20个,设置宣传展示书架点位150个。

  “景村融合”下的花溪

    实现景、村、民共富


  过去,磐安境内超过5000座大小山峰是当地发展的最大“梗阻”。后来,蜿蜒山间的美丽公路畅通了山区县的“共富大道”。

  千米平板长溪,亿年火山奇迹。2000年开业的花溪景区是磐安旅游的“开山之作”,以天然形成的平板长溪戏水闻名。2017年,花溪景区与花溪村同步启动改造提升工程。磐安县文广旅体局主导高水平编制景村提升改造规划,并先后通过4轮20余次的修改完善,最后由县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


花溪夜景


  近年来,磐安对3A级以上景区进行“微改造、精提升”,为游客提供复合型、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供给。花溪景区、花溪村的改造是磐安“微改造、精提升”工作的缩影。

  花溪村坚持“微改造理念,最大限度保持村庄的原有“肌理”,坚持“用地规模不扩展、乡村风貌不走样、房子层高不突破、村庄‘肌理’不改变”的原则。2020年,花溪焕然一新,白墙黛瓦间点缀片片新绿,潺潺溪水伴着一路繁花奔流而去。一个村庄实现向一个景区转变。

  35岁的李金达是土生土长的花溪村人。“郎心自有一双脚,隔山隔海会归来”,看着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李金达有了回乡的想法。2020年5月,花溪风景区重新开业,李金达和妻子经营的“晴柔”也开业了。


夜游花溪


  1987年生的付志红是江西上饶人,花溪村媳妇,她经营的民宿叫“得幽山居”。花溪改造前,付志红的婆婆家就在村里开农家乐。“一个房间120元一晚,淡季接团队,120元一晚包三餐。”付志红说,借着景区改造,房子重新建造、设计,现在景区和民宿的环境大大提升。根据房型不同,如今入住“得幽山居”一晚的价格为380~780元不等,大大提高了收益

  旅游给花溪带来了另一种可能,也给这里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多年来,花溪村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突出“景中村”特色发展旅游经济。


花溪炼火


  2021年,花溪景区实现营收突破1000万元,创同时间段历史新高;花溪村共有农户125户,通过政府宣传发动、政策撬动和景区带动,有意向开办民宿、农家乐的农户102户,已开办农家乐(民宿)的57户,房价180880元不等,实现增收800余万元,净收入380万元,户均逾30万元;通过商铺招租及运营管理,花溪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景、村、民共富的根本目标。


     拓宽“两山”转换通道

     着力打造风景里的产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罢官赋闲的陆游,曾在旅途中写下这样的千古绝唱。你可能还不知道,陆游的处女作就在磐安。

  建炎四年(1130),年仅6岁的陆游随父亲陆宰避祸安文。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陆游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可磨灭的印记。在磐安,陆游一住就是3年,对磐安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写下处女作《别安福寺僧》,成为磐安文化的一大印记。

  800多年后的磐安,依然带着这份“柳暗花明”的感悟与气质,带着对“身心两安”的执着追求。文旅产业是磐安发展的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在2003、2009、2015年3次旅游资源调查统计的基础上,2017年经全域规划编制后,磐安共有旅游资源520处(个)。


灵江源


  磐安大力实施“生态富县 生态富民”战略,以“山地公园”建设为突破口,以天路建设为纽带,以“五大行动”和“五大工程”为抓手,完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任务,加快打造长三角知名康养旅居目的地。拟建立“云上天路”共建联盟、“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共建联盟、宋韵文化挖掘传承联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联盟、“图书馆+旅游”共建联盟共5个党建联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打造“山地公园”,将原本散落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形成一条适合休闲自驾的“云上天路”,游客沿着“云上天路”,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此赏花。2月去盘峰的梅花谷;3月欣赏百里樱花长廊,方前里王的桃花园,冷水、玉山台地的油菜花,新渥、仁川的千亩贝母花;4月高姥山盛开杜鹃花、萱草;5月冷水云水谣的芍药花争奇斗艳;6月沙溪的玫瑰园、廿四尖的芒花;七八月有尖山湖上的荷花。秋季,白云山千亩银杏林的银杏叶黄了;冬季,能看见雪花、雾凇、冰凌等美景。


悬崖村


  磐安处处是风景。当然,你也可以到这里翻越高山,触摸天际,登海拔1314米的青梅尖,走“318浙中川藏线”;感受宋韵文化,领略全国现存唯一始建于宋代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玉山古茶场、磐安大山深处的宋韵瑰宝榉溪孔氏家庙;品味国家级非遗项目,迎大旗、看炼火,品尝婺州南孔家宴。

  磐五味中药、方前小吃、磐安宫灯、金樱子酒等,这些祖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延续着民族的文脉,维系着家庭的传承,通过与产业互植,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生机和活力。


高姥山杜鹃花


  未来5年,磐安县文广旅体局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以“山地公园”建设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突破口,丰富山地旅游业态,打造山地避暑养生、山地休闲度假、山水观光、山地文化体验等20个精品“山地公园”旅游目的地,创建山地旅游特色县。

(图片和视频由磐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