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7 08:02:28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6月14日消息 策划/范煜琦 记者/范煜琦 姚艳霞 洪蕊 制图/杨霄 编辑/徐莹
2022年高考刚刚结束。
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和他们的家庭经历了特殊的3年——因为疫情,孩子们经历了数次停课。高考是孩子的“终身大事”,更是家庭的大事,父母望子成龙的期待所带来的压力甚至超过学业压力。有的家庭把孩子考试结果和自己颜面挂钩,甚至与孩子一生是否幸福挂钩。高考被赋予了这么多附加值,压力可想而知。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得知自己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后,骑着自行车绕城3圈……父母重视高考自然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希望孩子可以顺利接受高等教育,奠定未来的起点,最终过上好日子。这种爱越执着,却越不容易平常心看待高考这件事,更无法接受可能的失利。
作家尹建莉写道:“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地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高考后,考生家长能否得体地退出,他们的心理模式和教育方式又该如何改变?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A.高考后,人生大考才开始
“有没有驾校教练推荐?孩子高考结束想学车。”高考当天,送孩子进考场后,李东(化名)在小区的业主群里发了一条消息。不一会,就有邻居发来了一位教练的微信名片。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李东希望孩子高考后的第一件事,是利用这个难得的长假学会开车。
李东是做工程的,很多项目都在外地,妻子为了照顾孩子全职在家。从高考前两个月到考试这段时间,李东和妻子两人都处于“随时待命”状态。“平时需要到外地出差,这段时间我把能推的工作都推掉了。”李东还特地发了一条朋友圈:6月10日以前取消所有活动。
不过,紧张归紧张,对于考试成绩,李东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他说,作为家长,当然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考上理想大学,但硬逼着孩子学也没必要。“多考几分当然好,选择学校的余地大一点,但这只是一次考试,不是人生的全部。”
李东告诉记者,孩子高考前就和同学商量暑假要出去打工。他听到了只是记在心里,没有表态。如果孩子来找他商量,他有自己的小心思:“我想带他去我们的施工现场看看,一来是告诉他爸爸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二来是让他体验生活,男孩子想出去历练是好事。”
说到暑期规划,除了让孩子考驾照之外,李东没有其他安排。“感觉我自己和孩子都从压力中解放了,接下来可以专心扑在工作上。”李东说,目前一家人外出旅游和孩子打工的计划都处于待定状态。
“我是过来人,感同身受。”李东说,想到自己当年读书时的情景,他很能体会孩子的心情,所以大多数时候都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加上孩子从初中开始就住校,自理能力比较好,他也放心让孩子自己安排接下来的生活。“压岁钱一直都是他自己存的,我们没有过问,相信他自己能安排好。”
采访中,李东一直说自己很平常,和绝大多数家长一样,相对于强迫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让亲子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他更愿意接受孩子普通平凡的现实。“我的心态调整比较及时,如果没能达到预期,也要接受。”
李东说,孩子中考时原本想冲一下重点高中,无奈发挥失利没有如愿,他们心里虽然失落,但还是鼓励孩子过好接下来的高中生活。他说,接受现实并非放弃对孩子应有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更多的发挥空间则交给孩子自己。“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们给他做好经济保障,其他事情尽量不插手。”
“适当放手”的教育理念一以贯之,因为李东明白,高考之后,人生大考才刚刚开始。
B.“长征”结束,把生活还给自己
儿子高考结束,罗良庆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数次更新微信朋友圈,字里行间透出轻松愉悦的感觉。
“这6年,我们夫妻一直奔波在路上。”自从儿子到杭州上初中,罗良庆和妻子就开启双城生活。每个周末和节假日,他们会放下手头的事务,奔赴杭州。
前两年,罗良庆夫妻选择高铁来回,一年光是车票钱大约花掉1.5万元。后来,他们干脆自驾,一年跑两万多公里,罗良庆开玩笑说他们每年都在“长征”。“选择自驾也是为了方便儿子,可以节约杭州市内的交通时间。”
周末时间有限,罗良庆夫妻主要是给儿子做点好吃的,陪儿子聊天、跑步、打球……“儿子平时不在身边,我们总想尽量弥补一下。”另一方面,罗良庆也深知儿子学业压力大,身边的同伴都很优秀,竞争激烈。他们过去陪伴儿子,也会想办法帮他减压。

如今高考落下帷幕,罗良庆一家都很放松,一些改变也随之出现。罗良庆对儿子说:“我这个‘陪读’要下岗了,过自己的生活去了。哪怕你在杭州上大学,爸爸妈妈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每个周末跑过去照顾你。”
以前,罗良庆都是按照儿子的喜好来烧菜,希望他多吃点。儿子虽然会烧一些简单的菜,但罗良庆很少让他下厨,宁可让他节约时间用来学习。高考期间,罗良庆还用心地为儿子安排菜谱,严格按照菜谱买菜烧菜。“现在不一样了,我烧什么,儿子吃什么。”罗良庆上班时,儿子一个人在家,就让他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偶尔,还会让儿子给我们烧菜。”
罗良庆感觉自己迎来了人生的新阶段。“现在对儿子不用那么上心了,他过他的,我们过我们的。大把业余时间回来了,我得好好安排一下。”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趁着老父老母身体还硬朗,多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这几年,我的业余时间基本花在儿子身上,留给父母的时间太少了。看到他们老得很快,心里不是滋味,今后要好好陪伴他们。”
罗良庆的计划满满当当:“想跟朋友好好聚聚,想钓鱼,还想开一个‘聊吧’,和一些当教师的家长一起聊聊家庭教育话题……”他说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爱好多,之前因为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搁置了一些计划,现在都能安排起来。
“儿子上大学后,我们对他不会干预太多。”不过,有些事情想到了,罗良庆也会提前跟儿子沟通一下,给他提个醒,比如专业学习、谈恋爱、维系亲情等方面。“我叮嘱儿子要定期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联系。”罗良庆说,父子间的交流依然是必要的,但是以儿子为中心的情形,已经成为过去式。
C.考后,家长也需要“心理按摩”
某研究机构做过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考前超过八成的高三家长感到压力较大或很大,而感到压力较大的考生仅有六成多一点。“高考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的反应比孩子还明显。孩子能顺利拿下这场人生大考,实属不易。无数个挑灯的夜晚里,除了孩子酸胀的右手外,家长的心疼和担忧的目光也一直追随。
6月10日,徐女士帮儿子下单买了电脑。“这几天他扑在游戏上,是该放松一下了。”徐女士说。和儿子一样,她紧绷的神经也终于能歇歇了。
高三前,孩子对学习并不上心,年级名次在几百名开外。“到了高三,儿子突然懂事了,一心备考,一点点进步。”高三阶段,徐女士和儿子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周六下午5点接他放学,周日早上8点就要送回学校。“在家时,他也是扎在卷子里,交流不多。”看着孩子努力又辛苦,徐女士却不敢多问一句关于成绩的情况,总怕给他添加压力。避开儿子,徐女士给班主任打了许多电话了解情况。
这种微妙又紧张的心情,在高考第二天孩子的一通电话后消散。“妈妈,我感觉考得很顺利。”在家里盼了两天电话,坐立难安,终于来了好消息,徐女士激动不已:“其实,我在意的不是分数,而是担心孩子如此用功还没有好结果,会受打击。”
6月4日,徐女士去学校给孩子送衣物。她将装得满满当当的行李箱放在传达室里,看着箱子出神。“高中三年即将告一段落,这应该是最后一次给小伙子送东西了。想到他要离开金华去别的城市上大学,心里忽然空落落的。”徐女士发了这条朋友圈。
虽然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但徐女士从不溺爱。“男孩子,还是需要磨炼的,我支持他去远一点的地方上大学。”悄悄地把自己的不舍藏起来,徐女士说:“原来,孩子长大了,我成了离不开他的那个人。”

儿子终于要上大学了,和徐女士儿子同班的家长申女士直呼“解放了”。申女士母子俩性格很像,都是乐天派。儿子面对高考不紧张,考后也不估分,妈妈觉得“五湖四海上大学”才能磨砺人,心中没有丝毫不舍。
其实,申女士对儿子的爱和牵挂没有少半分。从去年10月开始,为了让孩子专心备考,她在学校对面租了房,开始陪考生活。“我把后勤保障跟上,儿子能更舒心。”每天早上5:20起床,准备早餐,餐餐用心;晚上9:50下课,孩子回到家,花样百出的夜宵又已备好。高考首日早餐特供“定胜糕”;高考次日,恰好是孩子生日,鸡蛋面不能少……这些,是留在申女士朋友圈里的陪考小片段,记录着一位母亲的用心用情。


这次学校老师推荐记者采访申女士,她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地推托。儿子鼓励她:“老师能推荐你,说明你的用心大家都看在眼里。”听到儿子这么说,申女士才知道:“这‘皮夹克’也一直明白妈妈的爱。”
申女士嘴上说儿子上大学以后就要“放养”了,但她的操心并没有随着高考结束而停止。虽然出成绩还早,但申女士已经听了两次填报志愿的讲座,她一个劲地对记者说:“我对专业选择一窍不通,这可怎么办?”
同是今年参加高考的晨栩说:“在这场大考里,我不是孤军奋战,父母的陪伴和支持,我都感受得到。”他也想对父母说,在你们的心里除了“小棉袄”和“皮夹克”,也需要其他养分滋养。高考结束了,请把自己还给自己。
—— 众说·那一年,我的高考 ——
@阿君:我们当年考上大学,有点“普天同庆”的架势。我表舅是我们大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记得当时他家请了很多亲戚朋友去吃饭,我也跟着我妈去了,印象很深刻。我是我们这一辈的第一个大学生,也享受了“团宠”待遇。很多亲戚给我包红包、送礼物,还给我买新衣服、新鞋子,隔壁邻居都送来鸡蛋之类,幸福感就是这么来的呀!
@小金:那年高考,我感觉自己没考好,但还是填了浙大,心想真的不行就复读吧!分数出来后,我迫切地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被录取。我家在农村,当时信息源比较少,打查询电话一直打不进。得知浙江电视台会公布录取名单,我就盯着电视机看,等到深夜,终于看到录取名单中有我的名字,心里那个兴奋啊……爸爸赶快骑上摩托车,连夜赶到两公里外的爷爷家报喜。当初那种狂喜的心情,让我铭记了一辈子,之后的人生也算小有成就,却再也没有高考圆梦时那种兴奋。
@颜控硫酸铜:高考前,我在家里的地位是国家特级保护动物。高考后,我就成了“四害”之首。
@米花糖:高考结束后,我大体是逍遥自在的,只是晚上在小区门口的冷饮摊打工,洗洗碗勺之类,美其名曰“体验生活”。老板娘很和善,还会把卖不完的冷饮打包让我带回家。当时觉得这份短工真不错,既能赚点零花钱,又能大饱口福。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