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正文

7年后一家人在义乌救助中心团圆

2022-06-29 22:59:31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董金姣

  金华新闻客户端6月28日消息 记者 王志坚 文/摄

  6月28日下午,风尘仆仆的安徽一家人,来到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

  “您上哪里去了啊?您看看,家里人都在找您,您怎么就不想我们?”“您怎么会来到义乌的?这些年我们都在找您。”“您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又听不懂普通话,怎么可以一个人出来呢?”……见到苦寻7年的母亲坐在石凳上一副茫然的样子,三个女儿泪流满面、不住地轻声追问原因。周围的人也都泣不成声,几名救助中心工作人员也跟着红了眼眶。 

  久别重逢,老人的三个女儿喜极而泣、泪流满面

  坐在石凳上的老人,名叫祝义菊,今年71岁,安徽省金寨县沙河乡街罗坪村人。她怎么会从安徽来到义乌,家人为何苦寻7年都找不到她?事情还得从7年前说起。

  43岁的熊心琳,是老人的儿媳妇。“我婆婆有精神问题,状态时好时坏。以前在安徽老家生活,病情发作时会出走,但都走不远。”2014年,熊心琳和丈夫在永康找到工作后,就把婆婆从安徽带到永康,方便日常照顾。

  2015年7月7日,熊心琳发现婆婆很晚了还没回家,就和丈夫在村里村外到处找。随后又发动在永康的其他家人和亲戚朋友一起找,但一直没有音讯。

  后来,他们在永康派出所报了案,并组织更多的人一直在寻找。“婆婆走丢后,我们每年都组织家人寻找。找遍永康后,又前往周边的武义、东阳、金华找,寻人启事就贴了800多张。”熊心琳说,一听到哪里有认尸的消息,就连忙赶去看。7年来,他们已成为永康、武义、东阳、金华等地殡仪馆和救助站的“常客”。

  “虽然一直没有音讯,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看到妻子泣不成声,老人的儿子周其阳不由得上前安慰起妻子。他说,直到前几天接到安徽派出所民警来电,才知苦找7年未果的母亲已落户义乌。6月24日,他向公司请假,带着妻子来到义乌,在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见到了母亲。“7年未见,她变得白白胖胖了,非常感谢义乌这边把她照顾得这么好。”

  “为了帮你母亲早日找到家人,7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寻找。”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主任张杭春介绍,老人是2016年1月30日上午自行到义乌社会救助中心寻求救助的。由于老人不愿说话,身上也没有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始终问不出有价值的寻亲信息。2016年8月25日,救助中心在当地报纸和相关网站刊登了老人的寻亲公告,并做了人像比对、DNA配对、社会寻亲甄别,但一直无音信。

  2021年6月18日,义乌市救助中心将老人送进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今年6月18日,将老人落户义乌市救助中心集体户。义乌市公安局北苑派出所通过人像比对甄别,在符合落户安置过程中成功比对祝义菊,经联系家属前来确认和现场证实,为其失散家属。

  “现在家属来接领了,我们还得马上帮老人申请终止落户安置(托养)关系。”张杭春说,目前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还住着一位比祝义菊滞留时间更久的老人,还有20多名滞留者。今年6月15日,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在《金华日报》上刊登了寻亲公告,为21名至今无法联系上家人的滞留者寻亲,希望有人员走失的家庭多留意。

  失散多年的一家人,在义乌市救助中心拍了一张“全家福”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