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正文

金华日报 | 婺城:“双抢”进行中 整治农田“非粮化”成果初显

2022-08-12 08:18:10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孙武斌

  金华新闻客户端8月2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孙武斌  婺城新闻传媒中心 彭丽莎 文/摄


  “非粮化”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婺城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眼下正值早稻抢收、晚稻抢种的农忙季节,全区各地农户抢抓农时,奋力夺取早稻、晚稻双丰收。

  这些天,在沙畈乡高儒村的田野里,金黄的稻穗随风起伏。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种粮大户李建荣顶着烈日抓紧抢收。

  据了解,李建荣承包了村里500多亩土地种植早稻,今年早稻的产量不错,每亩收成有800多斤,预计500多亩早稻的产量可达160吨左右。而这片稻田在去年之前,还是种植桂花、茶叶等作物,或者被闲置。去年,村里统一土地流转几百亩农田,通过“非粮化”整治后田连片、沟成行,不仅让撂荒地恢复了粮食种植,也使得村民的收入增加,“沉睡”的土地效益进一步激发。

  说起沙畈乡种植水稻的优势,李建荣说,因为水源好,没有污染,种出的稻谷品质好,价格也比其他地方高。

  近年来,为做好“非粮化”整治工作,沙畈乡采取奖补结合、政府流转、“标准地”招商、提标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落实落地,筑牢粮食安全坚实屏障。目前,该乡整治面积达2000多亩,实现集中流转1200亩,农户们主要进行粮食作物和蔬菜轮作,下一步将探索稻渔共生、“粮+药”双优轮作等经济效益更高的种植新模式。

  同样,在省级特色农业强镇——蒋堂镇的田野间,是白鹭蹁跹忙觅食、农户紧张忙“双抢”的乡村美景。在“非粮化”整治工作推进下,今年,该镇早稻种植面积增加3000余亩,全镇早稻面积共计突破万亩。为此,蒋堂镇及时组织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服务、线上线下同步培训、送化肥开良方等,多举措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据统计,今年婺城区早稻面积2.63万亩,同比增长49.4%。随着“非粮化”整治工作的稳步推进,预计晚稻面积比去年有大幅增加。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金灿灿的香米稻田,这一切的变化仿佛就在转眼之间。接下来,婺城还将动员更多的农户把撂荒耕地流转出来,发展壮大粮食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