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开发区   正文

暖心服务“征”得人心 耐心沟通“迁”出效率

2022-08-18 16:33:33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吴璇

  金华新闻客户端8月18日消息 记者 俞萍 见习记者 胡晨歆 文/摄


  累计签约27户,签约率46.6%,签约率暂列各小组第一。这是截至8月17日金华开发区西关区块城中村改造征收指挥部第七组的攻坚成绩。数据背后承载的是征收干部们加快推进西关未来社区落地建设的坚定信念和为群众服务的热忱之心。


  征收组成员入户走访,进行情况摸排


  一“钉”就是5小时

  走得近坐得下聊得起

  第七组的组员由开发区各局办和国资公司工作人员组成,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参与征收工作的“新手”。一本笔记本、一支笔、一顶草帽、一瓶藿香正气水,酷暑之下,征收组成员带着这些装备就扑在了征收一线。

  组员、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分局西关中队指导员王建明每天6点钟就到指挥部,梳理完手头的被征收户材料后就开始上门排摸。“一早出门,中午回指挥部眯一会儿,到了晚上继续上门。我之前习惯晚饭前整点小酒,到这儿来之后,别说喝酒了,经常忙得连降血糖药都忘了吃。”说着,他指了指靠墙的一张折叠床,笑称那是他的“行军床”。为了配合各家各户的时间,组员们几乎24小时待命,随时上门走访。

  第七组组长、开发区财政局局长陈威虎说,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渐入佳境,他们摸索总结了征收工作的九个关键字:走得近、坐得下、聊得起。“只有充分摸清各家情况和诉求,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他说。

  “我们发现,不少被征收户不愿意签约的原因,是对政策了解不够透彻。”组员、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改革创新科胡祺昊说,为了吃透政策,他所在的第七组第1小组,经常在小组长、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晨的带领下集体学习研究政策,“只有我们先读懂政策,再宣传好政策,面对面把政策讲清了,把赔偿款项这笔‘经济账’算清了,才能让农户‘应享尽享’,才能真正一点点走近他们。”

  采访中,一名不久前签约的商户来到指挥部,拿着一叠材料径直找到陈晨,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办妥了相关手续。“签约后,我们发现这个户头一楼的超市是可以凭借营业执照获得一定补贴的,就提醒他来补交材料。刚刚他就是来交材料的,能多拿一笔补贴,他也蛮开心的。”陈晨说。

  被征收户李先生,因为心结未打开,看到征收组成员就绕着走,组员们反复上门7天都扑了个空。到了第8天晚上,李先生饭后出门去了,第七组第2小组组长潘旭刚和组员方宇佩、卢晴,决定发挥“钉钉子”精神,愣是在他家门口从7点守到了11点半。“两位女同志,一个刚新婚不久,一个还在哺乳期,都坚守到了最后。李先生回来时看到我们还在,明显愣了一下,赶紧请我们进屋了。”当晚,双方敞开心扉聊到凌晨2时,李先生答应次日一早就签约。


  征收组成员陪同就诊


  大事小事来化解

  打开心门走进家门

  在陈威虎看来,做征收工作,一定程度上就是做民心工作,守牢征收政策底线的同时,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

  “有位程奶奶,90多岁高龄,子女们忙于工作,把老人送到了街道疗养院。我们得知后,就经常抽空去看一看老人家,陪她聊聊天唠唠嗑。”潘旭刚说,近期因为疫情管控的原因,养老院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探望,他和组员们就去门口远远看一眼。“程奶奶听说我们去了,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拄着拐杖走到门边,隔着栏杆给我们比了个大拇指。”

  因为一次次上门,不厌其烦地讲政策、聊家常,浦江县中余乡副乡长(西关街道挂职中)沈炜鹏与一位70多岁的征收户大爷成了“忘年交”。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从不理解、质疑、抗拒,到主动咨询、信任、接受,不少征收组成员都和被征收户处成了朋友。

  “我们就是要以真心对真心,以诚心换诚心,心门敞开了,家门也就打开了。”陈威虎经常对组员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不突破政策底线,百姓提出的民生问题,我们能帮助的要尽量帮助解决”。

  第1小组摸排中发现征收户张先生的妻子身有残疾,便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帮助争取相应福利,并帮助协调带电梯的廉租房;在了解到其儿子想从外地回金工作方便照顾母亲时,帮助联系了开发区对口企业,为其争取面试机会。

  第2小组成员发现来到指挥部的征收户走路一瘸一拐,主动询问得知其患有腿疾多年未愈,便积极对接社会资源,帮助预约专家号,并陪同就医。该征收户在从医院回家的路上便打来电话:“非常感谢!我会帮忙多做做我家人的思想工作,争取早日签约。”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