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正文

媒体对话婺城:共同富裕如何深入推进

2022-09-09 16:02:46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韩国平

  金华新闻客户端9月9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孙武斌 婺城新闻传媒中心 彭丽莎/文 田双双/摄


  9月8日下午,婺城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共同富裕”新闻发布会。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婺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婺城区是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共同富裕的?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严东生:一直以来,婺城区坚持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突破性抓手,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构建了成熟的结对帮扶机制,经过多年努力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区村集体总收入2.82亿元,村均132万元,较2018年底(村均45万元)提高了193%。

  而今年实施的“百团联百村”强村富民行动可以说是对以往“2+1”结对帮扶机制的一次迭代升级。农业农村局牵头组建了100个由“部门单位+企业+‘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法律顾问+金融顾问”组成的“助村帮帮团”与集体经济薄弱村结对,形成了“6+1”帮扶新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助力共同富裕。

  一是坚持牵头抓总,统筹发力。根据区委同心共富“十百千”结对行动方案精神,今年6月初制定下发了《婺城区“百团联百村”强村富民行动方案》,将任务清单分解到各个责任部门,聚焦强村富民,整合资源要素,在结对部门和所在乡镇牵头抓总,“第一书记”具体对接下,开展以送思路、送政策、送资源、送岗位、送技术、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六送六助”系列帮扶活动,不断激活村集体发展“活性因子”,为共同富裕蓄势赋能。

  二是坚持“因村制宜”,有效“造血”。引导“助村帮帮团”下村调研,结合村庄历史人文、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资金、职能优势,帮助谋划村庄发展,共搭集体经济“一台戏”。自行动开展以来,各“助村帮帮团”已累计开展帮扶走访215次,筹集帮扶资金216万元,帮助村集体拓宽增收渠道谋划经营性项目108个,其中33个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截至8月底,全区100个结对薄弱村中,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的村有75个,比去年8月增加了62个;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的村有11个,比去年8月增加了9个。

  三是坚持资源整合,全面开花。不断推动资金、资源、政策、技术、人才、文化等多要素向农村倾斜,在各帮扶单位和责任部门通力合作下,2022年已保障乡村振兴财政支持6亿元以上,其中农业农村线支出1.5亿元以上;争取扶贫异地搬迁专项指标96亩,完成村集体消薄项目供地4个(雅畈镇宜山村、白龙桥镇古方村、雅畈镇汪家村、琅琊镇上盛村4个项目。时间是今年3月开始,6月结束);打造了全市首个“新农飞地”——县府里“新农飞地”,入驻乡创企业52家,对接创业青年95人;建立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个,开展文化下乡活动86场;成立274个村社慈善工作站,实现乡村慈善服务网络全覆盖;并且通过开展农村闲散劳动力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不断推动实现转移就业,一系列强村富民行动正如火如荼正向推进。

  未来,婺城将继续把“百团联百村”强村富民行动向纵深推进,持续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提升结对村共同富裕成色,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强村富民”婺城样板。


  浙江日报记者:共富的内涵很丰富,不仅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还包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婺城是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试点,在破解各类执法堵点难题上,有什么亮点做法?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楼国伟:“利民为本,回应民之所望”是贯穿于“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工作的基本遵循。针对以往存在的执法中的一些堵点难题,婺城主要通过以下几点举措着力破解:

  一是全面整合队伍,实施“综合查一次”。通过改革,婺城将全区2282项行政执法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由区执法局集中行使,执法队伍从14支减少至6支。随着事权的划转,原本由多个部门检查的事项,现在由执法局执法队员一次查完,大大减少了执法扰民的频次。同时,针对未纳入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的事项,全面加大与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卫生监督、应急管理等专业执法队伍的“综合查一次”力度,制作检查表单,将各部门需检查事项全面细化,集中人员在同一时段协同开展检查,确保“一次检查,全身体检”。改革以来,婺城共开展“综合查一次”3256次,涉企检查频次较去年下降35.17%,大大优化了营商环境。

  二是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在改革之初,婺城就上线了“婺城随手拍”小程序,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依托该小程序只需要拍下照片,简单一句话描述事件,就可以发送给执法人员处理。改革以来,共接收和处理群众反映问题4万余件,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除此之外,还建设并迭代升级“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协同指挥应用,目前已在全区推广,充分发挥数字赋能在响应群众诉求、快速解决群众关心关切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相较去年同期,线上处置执法事件由3468件上升至8910件,增长157%,联合执法由345次上升至512次,增长48%,案件处置时间由3.4天降至1.8天,缩短47%,线上移送线索由0条增加至63条,构建了“1分钟响应,3分钟出勤,15分钟到达现场”的指挥调度和事件快速处置机制,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三是全面推广柔性执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梳理288项轻微违法行为免罚事项清单,推行“721”工作法(七分服务,二分管理,一分执法),广泛开展柔性执法,避免“以罚代管”。改革以来,共开展教育劝导3万余次。以机动车违停为例,截至5月,机动车违停案件较去年同期数量下降23.4%,处罚金额下降20.7%。

  四是全面强化监督,确保权为民所用。为了保障一系列利民举措的扎实落地,婺城以数字化为依托,建立了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执法监督、执纪监督、检察监督五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既防止执法不作为、乱作为,也保证执法工作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执法时效看得见、执法过程全监督。


  浙江之声记者: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基本盘,婺城区在推进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中有哪些特色举措?

  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寿松:婺城区共有市场主体5.5万余户,其中,中小企业1.58万家,个体工商户3.68万户,二者是全区市场主体中绝对的主力军。可以说,稳住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在“三重压力”叠加“两大变量”的大背景下,婺城区通过“扩面”“赋能”“培育”“清虚”“涵养”五大行动,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的“题眼”,探索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富经验”。

  “金融赋能”是婺城结合实际、响应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迫切呼声的解题之法。婺城区着力突破个体工商户“金融破难”“精准培育”两个重难点,建立“帮帮快服”服务平台专项试点,重新构建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直联模式,实现在线金融服务“一步授权”“一秒测额”“一键获贷”。自上线以来,婺城已累计完成用户测额740户,联合成泰银行完成实际用信600户,发放贷款2.23亿元,户均额度超37.1万元。

  同时,婺城区制定了《推进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一是做加法:推动协作联动,群策群力。建立了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税务、发改、科技、人社等多部门通力协作,合力为市场主体进行精准滴灌,满足其高质量发展需要。

  二是做减法:持续简政减负,优化服务。深化“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企业开办网办率达90%以上,材料压缩幅度达20%以上,企业开办、注销实现“两环节、一日办、零费用”。组织落实减税降费、社保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激发活力。

  三是做乘法:强化重点行业培育,事半功倍。鼓励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注核心业务,深耕细分市场,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隐形冠军企业进行激励和扶持。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以专业化、细分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对消费者的有效锁定,塑造“婺城制造”独特竞争力。

  四是做除法:实施清虚行动,去粗存精。拓展“简易注销”适用范围,推行歇业备案制度,降低企业退出成本。加快推进强制吊销,建立“名存实亡企业”强制退出机制。专项治理虚假登记,进一步清理市场主体虚数,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金华日报记者:基层是实现共富的根基,婺城在提升乡镇(街道)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楼国伟:“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各乡镇(街道)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彻底破解乡镇(街道)“看得见、管不好”的难题,助力乡镇(街道)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为此,婺城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举措:

  一是精准赋权,让基层有权可管。在尊重各乡镇(街道)乡情镇貌、执法需要及承接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差异化赋权,将39项“迫切急需”事项赋权至所有乡镇(街道),489项事项赋权至城北街道、白龙桥镇、安地镇三个试点乡镇(街道),确保乡镇事乡镇“管得着”。同步制定39个执法办案标准模板,协助乡镇(街道)提升执法办案技能,确保乡镇“管得好”。

  二是下沉力量,让基层有人可用。创新提出“1+4+X”队伍架构婺城模式,全面整合乡镇(街道)执法资源和要素,赋予乡镇(街道)指挥协调权、管理考核权、推荐提名权、反向否决权,实现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同步下沉人员力量,加大基层执法人员占比。改革以来,乡镇(街道)派驻人员较改革前增加99人,增幅达22.4%,乡镇(街道)赋权事项执法办案领域覆盖率达到44.5%。

  三是建章立制,让基层有章可循。出台《婺城区行政执法部门派驻乡镇(街道)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等6项制度,明确人员管理及考核等事宜,协助乡镇(街道)成立法制审核室、组建和培训法制审核员队伍,确保“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平稳推进。

  四是提升硬件,让基层有物可使。对18个乡镇(街道)执法队规范化办公场所进行统一选址、规划设计并开展装修工作,目前12个乡镇(街道)已完成验收,“一支队伍”初步实现合署办公,基层治理的基础更加坚实。下一步,婺城还将根据规范化建设要求逐步配齐配强执法车辆、执法服装、执法设备等装备。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