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8 22:58:35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唐旭昱 文/摄
历史长河熠熠生辉
总有一些神秘所在
是我们的想象到达不了的地方
推开侍王府大门
来此体验不一样的“钱币世界”

要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农民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不得不提。
9月28日,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下文简称侍王府)推出“圣宝太平——太平天国钱币特展”,这是侍王府自开馆以来首个以钱币为主题的大型展览。
太平天国拥有自己的货币体系,所铸钱币敦厚端庄、字形工整,寓意神圣,种类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太平天国”四字钱文,既是国号又是年号,将两者合二为一,在中国历代钱币中独树一帜。太平天国钱币的铸造和发行,也是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发展巩固的重要标志。

展览以侍王府东院大殿为展厅,召集能工巧匠,历时200余日,将钱币艺术与古建筑的雕梁画栋相结合,集文物、历史文化、光影艺术为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太平天国钱币进行解读与展示。



本次“圣宝太平”太平天国钱币特展,展出近200余枚民间钱币藏品,包含小平钱、折五钱、当十钱、当五十钱等常见钱币,还有咸丰钱币、小刀会钱币、天地会钱币等同时期、区域性使用的多种钱币,凸现太平天国时期钱币“百花齐放”的局面。



为了让观众深入了解铸钱工序,本次钱币展现场设置了铸钱互动装置,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多媒体艺术,注重与人的交互体验,把动作与画面结合,让铸钱工序更具互动性,让展览更为有趣。
展览时间:2022年9月28日——12月31日
在经济方面,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内忧外患、通货膨胀,所铸的咸丰钱币既薄又小,杂质又多,被称为“烂仔钱”,促使太平天国需要铸造钱币来保持经济稳定;在政治方面,太平天国作为独立政权,迫切需要发行自己的钱币取代清朝钱币,以巩固其统治;在社会方面,太平天国政府原以为有“圣库制度”和《天朝田亩制度》就可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转,但很快发现行不通,不得不改变政策,照旧交粮纳税,鼓励私人商业发展,各种开支和采购也需要稳定的货币体系予以支撑。为此,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决定自行铸造和发行钱币。
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并改称“天京”,随后设立“铸钱衙”铸造钱币。同年在朝天宫开炉铸钱,搜寻铸钱工人,任命“铸钱匠”,并设置金匠营、镌刻营。经过反复试铸,终于达到质量要求。钱币的铸造地点主要为天京和苏州,后期因形势发展变化,杭州、嘉兴、绍兴等地也都开铸钱币。
太平天国的钱币采用传统的母钱翻砂法,大致分以下步骤:
1、制作钱模砂型——将陶土末或型砂分置在上下两个框内
2、用母钱印模——在砂箱内印出钱币型腔、流槽及浇注口
3、捆扎好砂型——将上下砂箱完整对合
4、融化铜液进行浇注——可以一次性完成多个砂箱的浇铸
5、拆解砂型——把上下两个砂框打开
6、修整钱币——把刚脱模的钱币毛刺打磨干净,一般用木条穿起来进行批量打磨
太平天国钱币材质有铜、铁、金、银、铅等,以铜为主。铜质也有黄铜、青铜、白铜、红铜之分。铁钱只有面“天国”背“圣宝”的折十钱一类,存世极少。铅钱由于质地较软,耐磨性差,经不起日久使用,极少能够存留至今;银币铸造未见确切记载;金币仅作为赏赐和馈赠之用,铸量很少,十分罕见。
太平天国钱币以流通的小平钱、折五钱、当十钱、当五十钱最为常见;也发行过同一种书体却有不同面值的套子钱;还有一些收藏和礼品性质的金钱、吉语钱、民间刻花钱等。极少量开炉性质的镇库钱和纪念性质的大花钱属于顶级币种,精美异常,弥足珍贵。此外,还有因疏忽造成的错范钱;特殊情况下出现的误铸钱,如面文为“太平天国”,背面却铸刻满文的“宝浙”。
太平天国钱币的基本功能是支付和流通,包括田赋税、卡税、店捐、船钞、门牌税等各种税费;军队中给将士发放“买菜钱”和“礼拜钱”;民间商品交易,免息给商户提供借贷;购买武器和军用物资等等。当然也有贮藏功能,以大钱为主。另外,一些重要物资不得不兑换纹银和番银向外地或洋人采购。总体而言,太平天国货币的保值率高于清朝货币。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