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正文

与蜂相伴30年 他用心“酿造”甜蜜事业

2022-11-02 08:51:55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俞佳妮

  金华新闻客户端11月1日消息 记者 季俊磊 通讯员 沈冰珂 文/摄


  大山深处,秋天来得更早一些。市区桂花开得正闹,兰溪市柏社乡大厦口村花坟自然村田有木家门口的桂花树,早已不见盛开的桂花,唯有枯了的花朵点缀叶间。

  76岁的田有木正和老伴儿坐在老屋前晒着太阳,脸上满是笑意。顺着他的目光向远处望去,目之所及的高山上和悬崖边,一些土蜂桶安置在植被茂密、花粉充足的地方,一群群蜜蜂飞来飞去。他说,在这海拔800多米的高山深处,他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酿造”了一项甜蜜事业。



  从兰溪市区出发到花坟村,至少要花费两个小时。一路上,要经过弯弯绕绕的山路,能看见层层叠叠的秋景。金黄的稻田,绵延的毛峰,青翠的山竹,眼前景色换了一茬又一茬后,车子在一座老屋前停下。这便是田有木藏在海拔800多米高处的家。

  老伴习惯喊他老田。老田满头银发,灰白的眉毛,嘴边满是花白的胡茬,笑起来很和善,虽瘦,但很硬朗。老田最得意的是他的小蜜蜂,养了30多年。在老田眼里,这小东西聪明得很。

  “我把放在山上的木桶搬回家,两天的工夫,小蜜蜂就能找到,这就是它们的家。”小蜜蜂从出生到死亡,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它们酿的蜜,老田一年取一次。老田说,今年气候干旱,山里很多野花都没开,小蜜蜂失去食物来源,蜂蜜产量不多,一整年下来只有20多公斤。往年,老田能收获150—200公斤的蜂蜜。


  老田养的是土蜂,又叫中华蜂。在老田眼里,土蜂蜜更甜,还有很多说不上来的香气。老田养蜂的手艺是从他父亲手上传下来的。“那时候蜜蜂少,收集蜂蜜都是自己家吃,到我手上才慢慢多起来,今年有80桶蜂。”老田说的蜂桶,是一种木质的桶,大约有七八十厘米高,蜂桶上头盖着砖块,木板下边缘有不规则的小洞,是小蜜蜂进出的一扇扇小门。

  “如果蜂蜜酿得多,蜂桶就沉,反之蜂桶就轻。”老田随手掂量了一个蜂桶,觉着有蜜,便拿上采蜜工具,准备取蜜。老田说,小蜜蜂怕烟,用艾草在一头熏,就会跑到另一头,这样就可以用刀将带着蜜的蜂巢割下来。



  老田割下来的蜂巢放在桶里,蜂蜜嵌在其中晶莹剔透,阳光下就像琥珀一样。掰开一块尝一口,用嘴将蜂蜜从蜂巢吮吸出来,沁人心脾的甜从舌尖直流淌到了心间。对于蜂桶里的蜜,老田会留一部分在里面。老田说,这就是小蜜蜂过冬的食物。

  说着,老田盘点了些空置的蜂桶,准备来年找个妥善位置安置。“每年三四月,我就把蜂桶藏匿于连绵的山林间,让蜜蜂能采集多种野生花粉。”老田取蜜的方式也很特殊,他用最传统、最古老的悬挂式取蜜工艺,用纱布将带蜜蜂巢包裹起来,悬挂在门梁上,不挤压纱布里的蜂巢蜜,使蜂蜜自然滴落,一滴滴将蜂蜜收集起来。


  靠着这些蜂蜜,老田养育了7个子女。如今,子女早已成家,两个孙子都过了弱冠之年。老田说,他还想再养几年蜜蜂,到80岁干不动的时候,就不养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