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双龙   正文

探寻尖峰山|“曾用名”里的母亲山文化(上)

2023-06-28 10:18:14

来源: 金彩云客户端

作者: 范煜琦 许祥云

“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

金华的基本地貌一大特点——就是山多。

而只有尖峰山,不高、不险,却在千百年来,让金华人发出“一日未见,就要落泪”的感叹。

它是金华这座历史名城的自然地标,是金华人闯荡到哪心头都抹不去的乡愁。

也有许多金华人唤它作“母亲山”。

它与金华城和金华人到底有着如何的血肉亲情?


图片

尖峰山不得不提的“曾用名”

 古地名,是社会发展变迁的刻痕印记,是地名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历史信息的一种载体,也是了解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和特殊的文化资源。古地名的存在,可以剖视金华不同时空的文化,是展示金华历史的漫漫长卷,也是活生生的时空民生画卷。
 尖峰山,山形名之,海拔427米,孤峰独秀,拔地而起,拱卫着巍巍金华山。而它还有两个渐渐被人淡忘的名字:芙蓉和潜岳。

芙蓉——亭亭之姿 高洁之品

《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有“《唐六典》:金华,江南道名山之一。山西南五里曰芙蓉山,高千余丈,孤峰独起,秀若芙蓉。一名尖峰山。”
 明代杜桓曾写下《金华十咏·芙蓉晴翠》,诗中赞赏道:“长山直下小尖峰,一朵芙蓉植半空。”
 明代诗人胡应麟《芙蓉峰》一诗颇具气势:“万仞嵯峨雾色重,青天谁削紫芙蓉。”并称赞她是“玉女盆边第一峰”。

图片


 一朵“出水芙蓉”挂在云端,如此美好的景象,是千百年来金华人心底的自豪,也引得文人墨客游历到此,写出流传千古的诗篇。
 以花喻人,佩花言志,作为文人精神的一种依托,“出水芙蓉”——莲花本也承载着很多美丽的向往,常见意象就有君子之花、生命之花、理想之花等。此外,莲花历来被佛教尊为神圣净洁之花,并且极力宣传并倡导学习莲花这种清白、圣洁的精神。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尖峰山脚下就曾有一芙蓉庵,因为求嗣者多祈于此,更名麒麟庵,又称观音庵。


图片
 
 明末徐霞客还见到过芙蓉庵。公元1636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金华,去的第一站就是尖峰山。徐霞客在游记中这样写道,“自罗店东北五里,得智者寺。……寺东又有芙蓉庵,有路可登芙蓉峰。”
 芙蓉之名,独有一种中国传统美学中孤清俊逸的高级感,与金华人对真善美的向往分不开。而金华山这座儒释道文化并存的名山,其中释文化之渊源也能从“芙蓉”二字命名山峰可见一斑。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