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7 11:49:12
来源: 金彩云客户端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公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名录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从战国至清,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保管、收藏在323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单位。
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收藏的《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碑》上榜,年代为宋代,它的作者是著名诗人陆游。
但对于多数游客而言,看到的多是在智者寺内展示的复刻碑文。虽是复刻,但一进智者寺大门看见碑文,千年古刹的历史感迎面而来。
这件文物,他在“说”什么?
智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七年(公元526年),梁武帝所敕建,原为南朝梁代楼约法师道场,距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它兴盛于唐,重修于宋,延续至元明清,是双龙国家级名胜区内的著名佛教历史文化遗存,是历史上金华山儒、释、道文化和谐共栖的佛教代表。
南宋庆元五年(1199),仲玘禅师拄着法杖踏入智者寺时,这里却只剩下一片萧条。 抱着“天其使我兴此地”的使命,仲玘禅师着手重修智者寺。嘉泰三年(1203),智者寺重修完工。其间,仲玘还给好友陆游修书,请他为智者寺重修写碑记。
那时陆游已是78岁高龄,却一口答应。他写下《智者寺兴造记》(后改为《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记录了智者寺重修的全程。碑记写好后,陆游还8次修书为刻碑与仲玘交流:“碑上切不须添一字,寻常往往添字坏却”“碑样只依明州宸奎阁碑最妙”……反复提醒,足见陆游对此碑的重视。
《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于嘉泰三年十月甲子日完成,碑额由婺州军州吴璹题写。对于这块碑,陆游非常满意,因为在陆游与仲玘的最后一封信中,陆游写道:“石工亦甚佳。小简尤不足传。读之赧然……”
后来,仲玘又续刻了五方关于陆游书信的石碑置于房间,又担心书札碑铭散失,才将书信移刻于《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石碑的阴面。如今,在太平天国侍王府西苑,还能看得见这块石碑,碑色有些黝黑,阳面是方方正正的楷体,阴面则是龙飞凤舞的行书,颇具美感。
如今的智者寺一如千年前般,香火鼎盛,人流不息。而这件文物,讲述着智者寺在岁月长河里的没落与兴盛,它的魅力打动着一代代文人墨客,为他驻足。
明万历十年(1582年),金华知县汪可受曾主持再次重修智者寺。1636年农历十月初九,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金华时曾造访此地。他从兰溪水路经金华城抵达罗店,在从古道启程登金华山之前,在道旁的智者寺里见到了智者寺碑。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载,“碑楷牍行,俱有风致”,颇为欣赏。他本想找拓工代为摹拓,但终是“恨无拓工,不能得一通为快”。
时光流转,1933年11月12日,郁达夫到访金华山。路上,他看到了罗店人莳花养鹿的喜好,听到了玉女登峰遥望花鹿的传说,而后,他坐着浴盆似的小船,领略了双龙洞的奇观,又在腰间系着长绳,滑跌着进入了冰壶洞。最后,他去了智者寺,看了一回陆游写的《重修智者广福禅寺碑记》。一篇《金华北山》的散文,就此写成。
它为何能上榜?
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是指在各种石材上雕刻铭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古代物质遗存。我国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是独特的历史文化载体。古代碑刻石刻文物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此次发布的名录全面展现了我国古代碑刻刻成年代、类型形制和分布区域情况,记录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天文、地理、风物等多维度、丰富的历史信息。
《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碑》,碑为石灰岩质,双面刻,正面刻“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背面刻陆游与智者寺住持仲玘公来往的八封信件。
专家介绍,该碑十分珍贵。首先它记录了智者寺的历史和重建过程,是一份关于智者寺难得的文献资料;二是陆游传世书法作品不多,特别是石刻作品更少,而此件碑刻,陆游书写时79岁,是他晚年唯一存世的石刻作品。同时,该碑除正面楷书外,碑阴尚刻有陆游与寺僧仲玘手札八件,字体为行草书,书法飘逸潇洒,秀润挺拔。徐霞客观碑后点评为“碑楷牍行,俱有风致”。以行草书刻碑,虽然唐太宗开风气于先,但在唐宋之际,行草书碑仍不常见。因此,该碑可以称得上是唐宋行草入碑的一个典范。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