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 11:32:36
来源: 金华传媒记者
近日,婺城区蒋堂镇许里村一派热闹景象,村里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仪式,将新雕刻的板凳龙迎回村。时隔几十年重迎板凳龙,许里村村民抓紧时间提前试灯,为龙年正月初五的迎板凳龙盛会作准备。
细瞧许里村的新板凳龙,只觉色彩浓丽、精致灵动,四处打听出自谁手,不费工夫就得到了答案,“这是金东区的木雕大师王国营雕刻的,在金华,他雕板凳龙很有名气”。
趁着天晴,记者来到塘雅镇石板堰村,走进王国营家小院,了解他与板凳龙的故事。
40余年木雕功夫
雕刻70余个龙头
来到王国营家的院子时,只觉得这仿佛是一个露天的木雕工作室。一个角落里堆放着原木与木板,散落着画了草稿的木块。另一边搭了个棚子,墙上挂着电钻等工具。地上星星点点,那是为木雕上色时滴落的油漆。院子中心有一个简易工作台,台上放着几十把不同形状的刻刀,刀柄上均是长年敲打磨的痕迹。
院子的主人正稳稳当当坐在工作台前,一手拿刻刀,一手敲锤,依照原样,为附近长庚村拆掉重建的祠堂雕刻梁托。
今年58岁的王国营,从16岁起跟着舅舅学木雕,拥有42年的木雕经验,是个不折不扣的“老木匠”。得知记者是为了板凳龙而来,他骄傲地说:“我雕的龙头大概已经有70多个,这个数量在金华也算多的,如果再算上经过我的手修补的,那就数不清了。”
龙年将近,许多村、镇都想要在正月里舞板凳龙,王国营收到不少订单。“去年3月起就有人来找我雕板凳龙,一共新雕5个,都已经送到各自村里去了,现在还摆在我家门口的那个是拿来修的。”王国营说,2023年时,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最多一次摆了3条板凳龙,其中最大的一条高85厘米、长175厘米,非常气派。
最近刚修补好的板凳龙来自浩仁村,至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王国营在未改变其本身的前提下,更换了板凳龙下的木板,并在四周固定铁架,用琉璃灯加以点缀。“龙头与龙尾共有38盏灯,龙头上有红有绿,是为了区分不同的部位,绿灯代表龙眼、龙耳与龙爪,到时候灯一亮,看起来非常热闹。”
掌握雕刻心法
方能引出“龙魂”
“不管学什么,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心法。”与王国营对话,心法二字频频出现,他雕刻板凳龙时的心法,就藏在落下的每一刀中。
从画设计图到选取木料,再到雕刻、上色,为了制作一条板凳龙,王国营往往要花费一个多月时间。
“来做板凳龙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我先按照不同的要求去设计,把图纸画出来后,再转印到合适的木材上进行雕刻。但为了凸显金华板凳龙的传统特色,龙头上的‘象鼻’是必不可少的。”王国营找出之前雕刻的照片,图中的龙头都有一个向上翘起的鼻子,这就是他提到的“象鼻”。据王国营介绍,“象鼻”来自他曾看见过的清朝时期的龙头,为了保留传统,他对此进行了模仿。
金华板凳龙基本由樟木雕刻而成,一般的龙头都为实心,但王国营会将龙头镂空,安装上铁丝、铁片,这使得龙角、龙眼、龙舌以及龙嘴中的龙珠,都可以利用内部的走线动起来。王国营回忆起曾经当学徒的日子,当初他们28个师兄弟,只有他传承下这个技术,并至今仍以木雕为事业。
镂空的板凳龙不仅因机关而更灵动,还契合了木头的特点,不易开裂。王国营说:“随着天气变化,木头会吸收或者散出水分,将龙头镂空后,木头内外都有可以胀大、缩小的空间,比实心的更不容易裂开。”
“我们金华的龙,要有一种向前冲的劲头,这样才够精神。”龙头昂扬,龙须向后,龙身发力,这些都是王国营在雕刻时为板凳龙“上劲儿”的地方,其中最为精细的,就是一片片大小不一的龙鳞。
“龙要向前,它的身子会折起来向后发力,因此这些位置的鳞片都要小而紧,其他撑开的地方,就要大而松。如果把鳞片都处理得一样大,那就看不出发力点,这条龙就动不起来了。”王国营在学习雕刻龙身的时候,是对着活鱼练习的,他从中总结出龙的运动法则,从而雕出有动感的板凳龙。
板凳龙风俗各异
文化传承却相同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王国营与板凳龙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总结出金华不同地区间的风俗差异。“绝大部分板凳龙都是龙形,但澧浦镇上有一些村,他们用的灯头是一座宫殿。迎龙灯主要集中在元宵节前后,过了正月十八就很少了,但也有例外,比如孝顺镇在二月二迎灯,最晚的是三路口的沈宅,他们会在清明节的时候迎‘清明灯’。”王国营谈得头头是道。
虽然风俗不一,但背后都体现了民间的朴素信仰与文化传承。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当板凳龙走街串巷热闹起舞时,人们把对生活的期盼寄托在它身上了。“每一条板凳龙做好之后,都要举行开光仪式,以表示尊敬与重视,希望它能够带来风调雨顺。”王国营说。
除去龙本身的灵性,板凳龙的美好寓意还体现在灯的摆放方式中,只见王国营边更换角度边说:“龙头边上的琉璃灯怎么放是有讲究的,要做到从前往后看大气磅礴,站在旁边看有条不紊,从后往前看,寓意步步高升。”
“做板凳龙要选取树龄七八十年的老樟木,若保存得当,它可以百年不坏。”王国营说。
时光流转,板凳龙风采不减,颜色未褪,依旧是一代代金华人心中年味的象征。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