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双龙   正文

金华山积极培育千万级核心大景区

2024-03-02 07:19:00

来源: 金华传媒记者

作者: 阮锋 摄影:洪兵

金华山脚罗店镇有一家东来面馆,春节假期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双龙游客,让这家小店忙得不可开交。位于双龙洞附近的洞天府邸酒店,去年11月重新开放以来,入住率都在88%以上,春节期间全部满房。2024年春节,金华山“龙”光焕发,各景点、民宿、酒店、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据统计,2023年双龙风景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745万人次,门票收入同比2019年增长29.3%

2022年,双龙风景旅游区以党的二十大和各级会议精神为指引,全面构建金华山“1469”工作体系,明确“高水平打造中国文化名山,高品质建设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助力金华高质量发展”总目标。

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华考察调研,赋予金华“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特别指出“金华最有名的是文化”。金华山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立足全局谋一域、干好一域促全局”的理念思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扎实推进双龙5A级景区创建,积极培育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助力金华高质量发展。

以文塑旅  妙意仙山

5A级景区的质量等级评定对景区的文化性和特色性提出高要求,尤其强调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要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近年来,双龙风景旅游区围绕打造“中国文化名山”“全国山岳型景区文旅融合样板地”的目标在文化挖掘、研究、彰显工作上苦下功夫。

根据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越绝书》记载,金华山在1800多年前与华山、泰山等“五岳”齐名。百年红色文化、千年儒学文化、佛教文化、五千年道教文化在金华山兼收并蓄,形成了金华山强大的文化磁场。去年10月投入使用的金华山文旅数字空间,用数字化与实体结合的方式展示金华山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

金华山的传说,离不开各方“仙家”的故事。黄帝在统一华夏后,为“鼎定南国”,首选的铸鼎地便为金华山,天乾地坤,虎踞龙盘。1500年历史的皇家寺院智者寺,曾经禅宗林立。千年黄大仙传说,传布全球,黄大仙祖宫更是为江南道观之冠……

金华山的“仙气”吸引着各路名人到访。洞天福地,文化高山,有仙则名。黄大仙在此得道成仙,护佑一方。从梁武帝到朱元璋,十六位帝王到访。名人方士在此隐居,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这里也是金华学派发源地与讲学圣地,儒学人才辈出。金华山出的儒释道文化代代传承,浸润着金华山根脉。

文化不应是躺在书本里的,也不应静默在遗迹中。”如何将厚重的文化优势转化为适应新时代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20229月,双龙风景旅游区聘请了专业团队为金华山重塑品牌形象。最终在近500条宣传口号中,“仙的金华山,妙意自然来”票数遥遥领先,以深远的寓意和朗朗上口的表达成为金华山文旅品牌新口号。如今,这句口号不断落地变为现实,为游客们创造出共享的新仙意时尚生活空间,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每天,G99次列车从上海虹桥启程,直达香港西九龙。从东方明珠到“东方之珠”,从婺江到香江,从双龙到西九龙,从金华山到狮子山,这趟“仙的金华山,妙意自然来”文旅高铁品牌专列,成为流动的名片、文化的窗口、交流的纽带。

倡导“行善积德、惩恶扬善、施医赠药、扶贫济困”的黄大仙文化是金华山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香港700多万人口中超过450万人推崇和信奉黄大仙。2023年,金华山加强保护传承和提炼转化,开展“千盆佛手进香江”、2023金华山黄大仙文化节、“两岸四地百宫”跨年迎新、黄大仙祈福跨年等活动,推动黄大仙文化物态化、活态化。

2024年,金华山将加快建设国际黄大仙文化交流中心等地标项目,提档举办“千盆佛手进香江”、金华山黄大仙文化节,策划黄大仙信物寻宝、黄大仙遗迹寻踪等活动,不断推进黄大仙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书写一个个文化开放交流的新故事。

蝶变提档 点石成金

双龙洞是金华山的基本盘。现在,新项目、新业态、新玩法,古老的金华山正焕发青春活力。

位于金华山顶的大白熊露营基地,因为这两天的冰雪天气乐开了花。“不用去尔滨,北山满足你”,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朋友圈的人间仙境吸引,上金华山打卡。

“现在山上业态丰富,订了两晚还要续住的客人多起来了。”双龙工疗的客房经理马薇说,“以后的疗休养,会整合山上的旅游业态,合作共赢。”附近的双龙宾馆,已早早推出“房加门票”的合作。

双龙风景旅游区将项目牵引作为5A创建工作关键抓手,着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景区文旅业态。2023年,旅游区确定了30个“实施类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和20个“谋划类项目”,18个新项目完成建设并开放运营。

提档后的仙瀑洞打造了“国内首个溶洞瀑布裸眼光影秀”“国内首个溶洞互动竞速探游体验区”,游客们既能欣赏美轮美奂的光影,也能来一场沉浸式的密洞竞跑;在双龙溪峡谷,木子•森活寻趣露营基地以完善的设施、别致的造景为游客打造一个既有野趣,品质又在线的营地。通过项目赋能,金华山正从传统向时尚加速转变。2023年,金华山成为(中国)山岳旅游联盟成员,重回中国名山序列,

  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双龙风景旅游区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空间里,一边是闲置低效用地在沉睡,一边是优质项目亟需落地,如何破局?“一地一策”再利用,迸发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活力。

山谷中,废弃的九龙矿坑因深黑色的岩壁、翡翠般的清潭,被游客称为“小冰岛”。前几天雪花飘飘,慕名前来体验的年轻人依然络绎不绝,“雪天和小冰岛更配”“很有冰岛感”,时尚活力的身影跳跃,镜头里咔嚓声不断。如今,这里已升级为“达那也•小冰岛”美好生活综合体,投资近1亿元打造艺术美学空间、国家潜水基地、轻奢露营住宿、文创咖啡茶饮等多元业态。

山脚下,年久失修的罗店镇老党校重生为趣野集•创意人才公社。20239月底开放,目前已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深受年轻人喜爱。

据介绍,金华山将根据山顶、山腰、山下组团式发展思路,加快布局索道、高山小火车等解决山岳景区交通“卡脖子”问题的关键项目;加快落地达那也二期、太空文旅、大盘天景区、智者文博园等一批高品质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动一批”的“乘法效应”,努力实现从门票经济向消费经济拓展,景观打造向场景营造升级,以高质量的项目供给推进旅游经济转型升级。

共建共富  产业惠民

2024春节假期后第一周,金华山和兰溪市政府对接1314大盘尖“一景二线”方案合作事宜,共商山南山北高质量发展大计。元宵刚过,金华山马不停蹄召开项目推进会,37个2024年实施类项目逐个“过堂”。

为助推项目建设进度,旅游区建立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两镇班子三级包干联系项目制度,以项目推进锤炼干部队伍,实行“每天盯牢、每周协调、每月汇报、每季晒拼”工作机制,压茬推进、比拼赶超。

相关负责人介绍:“包干联系项目制度的核心就是‘一线工作法’,督促干部走到一线抓落实,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协调、工作在一线推进。” 对于景区存在问题,形成 “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反馈提升”的处理闭环机制。截至目前,金华山已完成5A级景区创建整改问题187项。

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景村融合发展大有可为。双龙风景旅游区全力支持罗店、赤松两镇文旅产业发展,推动罗店鹿田村黄大仙文化艺术村,支持赤松二仙桥、北山口、大源等村融入仙佛诗歌共富带建设,推出一批融入文化体验元素的旅游线路,做长文旅、农旅融合产业链条。鼓励各村引项目、布业态、办活动,以“带状布局”取代“点状散发”,让金华山全域处处有胜景、村村有特色、时时能畅游,让更多金华山的老百姓吃好“旅游饭”、端牢“共富碗”。

双龙风景旅游区立足旅游抓旅游,更跳出旅游谋发展。金华山上,民宿、露营、自驾、运动休闲等“+旅游”项目方兴未艾,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出行期待。百公里越野挑战赛、首届高山湖泊皮划艇桨板公开赛、6小时马拉松等特色活动和赛事,不断刷新游客对金华山的认知。

2024年更令人期待。文化市集、游园会、音乐会、祈福季等多元化文旅活动贯穿全年,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亮点。金华山将成为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永久会址,开展露营户外装备生活展销、“露营+趣味赛事”、“露营+户外研学团建”、露营嘉年华狂欢派对等活动,加速多元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此外,寺庙旅游、国风市集、沉浸式剧本杀、复古风情街等新场景,将推动“门票经济”向“消费经济”拓展,景观打造向场景营造升级,产品竞争向IP竞争延伸。

拥山兴旅、融城发展、文化开放、惠民共富。根据“1469工作体系”,到2027年,金华山要基本实现旅游人次、旅游收入、门票收入等9大指标翻番。锚定愿景勇闯新路,金华山正全力谱写高质量赶超发展新篇章。


刊于2024.3.4《金华日报》第1版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