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金华   正文

“婺江潮声”青年宣讲员“浙里•乡村好课”开讲

2024-07-08 16:04:43

来源: 金华传媒记者

作者: 王志坚

7月7日下午, “如何写好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改革篇章”——“婺江潮声”青年宣讲员“浙里•乡村好课”开讲活动在义乌市委党校举行。来自浙江大学的10个大学生乡村蹲点调研小组100名浙大学子和来自金华的“婺江潮声”百人计划100名青年宣讲员,围绕“如何写好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改革篇章”主题,面向村民代表、村干部代表讲授一堂堂实践公开课。

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传媒中心、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共青团市委主办,义乌市委宣传部、兰溪市委宣传部、东阳市委宣传部、武义县委宣传部、磐安县委宣传部承办。

“此次调研,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乌石村的美丽风光,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农家乐’作为乡村振兴的一把钥匙,其背后所蕴含的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赴磐安县乌石村调研的大学生调研小组率先出场,以《“农家乐”:解码美丽乡村、迭代城乡共富》为题,采用vlog展示、情景演绎等方式,生动展现了他们在乌石村深入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农家乐”这一模式解码美丽乡村、推动城乡共富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他们认为,随着“农家乐”模式的不断迭代升级,美丽乡村的画卷将更加绚丽多彩,城乡共富的梦想也将照进更多人的现实生活。

接着,东阳市花园村调研小组以《“千万工程”指引下的花园共富路》、兰溪市殿下应村调研小组以《城乡融合路径探析:盘活县域经济共筑乡村振兴》、武义县杨岸村调研小组以《十八天、五年、三百万——一个移民村和三个数字的故事》,采用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各自的实践调研成果。他们不仅讴歌新成就,而且提出存在的问题,还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村庄调研时,我曾问过百姓,对现在的生活有啥看法呢?乡村美、邻里和、生活富:这是我听到最多的答案。”揭若逸是一名来自义乌市佛堂镇农办的00后基层农技员,她以《藏在小村里的振兴秘籍》为题作宣讲时说,“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声势浩大的乡村振兴故事,可以从一首首动听的村歌、一幅村美人和产业兴的画卷说起。

揭若逸认为,藏在小村的第一个秘籍是“人才”,“一个人”+“一群人”的故事,擦亮了义乌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招牌;藏在小村的第二个秘籍是文化,那一尾尾搅起“春水”的锦鲤,在破解乡村发展等难题上写出了“义乌特色”的答案;藏在小村的第三个秘籍是创新,各种乡村振兴创富新模式,激扬“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义乌把“莫名其妙”贯彻到底。

10个大学生蹲点调研小组和青年宣讲员代表讲完“村课”后,5位指导老师代表围绕调研感受、地方经验做法、大思政课、青年成长、乡村治理以及蹲点宣讲的成效成果作了点评。评委老师根据村课内容的自足性、设计的层次性、形式的生动性、学理的严谨性、思政的自觉性、课后的延展性等,对10堂大学生“村课”进行打分,从中评选出3堂“浙里•乡村好课。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传媒中心、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共青团市委、义乌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为3堂“浙里•乡村好课”的获奖团队现场颁发了荣誉证书。

当天,与会领导和嘉宾还宣布启动《“村课”十讲——百名浙大学子携手百名基层青年八婺行思成果集萃》项目。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