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金华   正文

磐安打造“百亿级中医药全产业链”

2024-08-19 15:48:10

来源: 金华传媒记者

作者: 陈冰冰 吴晓

“我们平均每天要接待好几个大巴的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上千人来参观购物,企业也由一开始的赔本赚吆喝,到现在是既宣传了企业,又有了盈利。”作为工旅融合示范基地的磐安县大晟药业总经理曹剑告诉记者。

前些年,为应对市场竞争,大晟药业开始布局冬虫夏草智能化培植新赛道。2020年,公司突破技术瓶颈建成第一个冬虫夏草智能化培植车间,培育出各项有效成分指标符合中国药典、总砷含量达到保健食品标准的冬虫夏草。为了实现产业化,公司准备投资建设冬虫夏草智能化培植基地。

短短十年,大晟药业由一个种植为主、初步具备粗加工能力的企业,成长为一家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与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创新型药企。曹剑说,“目前,10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正在加紧建设当中。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政策的支持。企业信心增强了,我们想成为磐安第一家产值上5亿的药企。”

大晟药业的发展正是近年来磐安县发展中医药全产业链过程的一个缩影。磐安现有中医药相关生产企业145家,作为全省“一县一策”迭代试点县,中医药产业是磐安县的支柱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8万亩,种植户4.8万户,从业人员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浙贝母、元胡等“磐五味”主导产品产量占全国60%以上;90%以上浙产药材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

如何做好中医药产业这篇文章,是摆在磐安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发展初期,药农、药商和药企缺乏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和沟通渠道,亟待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平台;药农、药企缺乏规模扩充、工艺改良、品牌提升等方面的引导提升;现有的中药材产业链附加值不高,带作用不强,存在加工成本偏高、资源浪费、质量不齐、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等等一系列问题,既降低了经济效益,也限制了产业发展。

面对难题,磐安县迎难而上,紧紧围绕打造“百亿级中医药产业链”的目标,通过打造中药材产业“一站式”服务平台、首创中药材专利+商标”新模式、首创“三共享、三统一”加工模式、全域GAP示范区建设和出台扶持政策托底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努力构建中医药全产业联动和“中医药+”新业态融合发展产业体系,以特色中医药产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前我们办事要到县城去,还要跑很多部门,费时费力。自从有了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新渥街道江南药镇市场经营户张光华深有体会。2018年9月份正式投入运行的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整合了7个部门、41个行政事项和一个检测中心,为药农、药商、药企提供业务办理一站式、一体化服务。“除了一年300多批次的中药材检测,还有像营业执照变更、健康证办理等。忙的时候,只要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上门办理。”张光华说。

磐安县利用本地药企闲置产能,研发创建了全国首个中药材中药饮片一体化加工“共享车间”“共享仓库”以及“共享检测”中心。目前已建成一体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车间6000平方米,共享加工点20个,有效改变传统粗放加工模式损耗高、外观差、无标准等弊端,同时解决农户中药材加工和中药材加工质量参差不齐两个难题,通过共享加工可减少药材耗损10%以上,加工成本降低15%以上。

与此同时,磐安出台了从中药材种植加工到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为核心的系列政策及补贴奖励办法,推动全县中药材种植占比分别达到全省、全市的9.5%和59.4%;还利用中医药孵化园、中药创新综合体等平台,磐安引进世界500强一方制药、民营企业500强康恩贝集团。此外,磐安成功培育了以磐龙药谷为代表的集养老服务、旅游观光、种植开发、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药材新型企业;开发出“灵芝”“黄精”“石斛”“中成药”“中药养生食品”“中衍食品”“中药日妆”等7大系列100余种畅销产品。据统计,2023年,全县中医药产业产值达92亿元,浙八味药材城实现销售额60.3亿元,旅游人数达100多万人次。

从世世代代种药材、卖药材,到“浙八味”药材市场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中药材市场和药材集散中心,再到“一二三产”全产业链高质量融合发展……如今,磐安中药材走过了从粗放到集约的1.0时代、从初级向高级的2.0时代,正向着“百亿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3.0时代大步迈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