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金华   正文

幸福河湖打造百姓“幸福源泉” 助推乡村由“绿”向“富”

2024-08-29 16:31:38

来源: 金彩云客户端

作者: 吴晓

金华传媒记者 吴晓

近日,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永康分会场暨第十四届中国(永康)红富士葡萄节在永康市唐先镇秀岩村举行。这场以葡萄为媒、文化为魂的盛会,不仅展示了唐先镇葡萄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巧妙融合了幸福河湖与水美乡村的建设成果,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永康市唐先镇葡萄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享有“中国红富士葡萄之乡”的美誉。将葡萄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旅游相融合,打造了一个果树种植、餐饮住宿、儿童玩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秀岩村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秀岩村为样板,永康创新“美丽河湖+”模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建设依托美丽河湖为轴线的特色旅游精品线5条,为探索产业运营和未来乡村、美丽乡村、美丽田园提供助力。

这是我市幸福河湖建设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围绕群众对河湖治理的多元需求,深入挖掘河湖富民惠民功能,不断拓宽河湖生态空间价值转化路径,带动资源集聚转化、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由“绿”向“富”高质量发展。

“现在兰江水质好了,兰江蟹多起来,消失多年不见的一些鱼类也回来了,渔民得利,饱了大家的钱袋子。”在兰溪,经过治理的兰江(兰溪段)7条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水质的提升让这里的渔民笑容满面。以水养水、以水富民,兰溪市打响野生“兰江蟹”品牌,周边180多户村民从事生态养蟹产业,每户年增收10万元以上。由此,我市不断通过不断加快河湖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优良的河湖生态环境,充分挖掘优质水资源价值,蹚出一条“优水+富农”的生态共富之路。

除了兰江蟹,冷水茭白、稻渔共作等致富产业层出不穷,永康市通过稻渔共作、轮作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亩均增收超4000元;义乌市城西街道石明堂村的“稻虾共养”项目成果斐然,实现每亩150公斤龙虾和550公斤水稻的产出……目前金华全域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6万余亩,有稻鱼综合种养主体209家。

融合世界灌溉工程遗址、水利风景区、美丽河湖、水美乡村等河湖建设成果,我市依托良好的河湖生态底色,积极搭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新通道。拓展水利、体育、旅游三位一体发展模式,逐步打造水上娱乐、体育赛事等亮点名片,助力乡村振兴。如磐安县联合省游泳协会在双溪乡打造了“浙江省救生桨板训练”“浙江省防溺水培训”2个省级基地,先后承接水上救援培训5批300人次,并举办游泳公开赛、桨板公开赛等系列水上运动赛事,比赛期间接待运动员、游客2200人次,民宿、农家乐营收近30万元。

此外,我市以河流为轴,不断盘活自然生态资源,拓宽社会参与路径,引入市场化运营,通过个性化打造本土品牌做深做透产业链,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让生态好水变成经济活水。如永康市西溪镇在河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与横店影视城形成优势互补,利用天然樟树林、峡谷、溪流等自然禀赋,形成了以寺口村为中心、辐射10多个村庄的影视拍摄基地,年均接待剧组160批次,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年均拉动消费超亿元。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