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浦江   正文

郑宅传承了600年的“泼水节”:看七条“水龙”直冲云霄

2024-09-03 19:19:36

来源: 金彩云客户端

作者: 记者 王卫英 通讯员 吴根磊

9月3日,农历八月初一,浦江县郑宅镇的香火厅已经是人山人海,挤满了群众和游客。一年一度的“试水龙”非遗活动在这里如期举行,七条“水龙”冲天而起,形成了高达四五十米的水柱,场面蔚为壮观。

九点,随着一声声锣声,参加今年“试水龙”活动的七条龙陆续来到香火厅就位,分别是镇区7个自然村的:八一龙、天一龙、潜龙、六一龙、泼水龙、五一龙和平安龙。

“试水龙”比的是高度、射程、准度。一名富有经验的成年汉子站在大水桶上当指挥,掌龙头、压水花,左右两侧各十余名壮汉在水龙手的指挥下齐心协力,奋力压住水桶上方的一根横木此起彼伏、奋力加压。水龙手用大拇指紧紧扣住水龙口,随着压力越来越大,突然松开,一条条水柱“水龙”便从1米多长、直径2厘米的厚壁铜管中疾射而出,七条“水龙”冲天而上,交织成了一张张水网,场面十分壮观。紧接着,“水龙”回落,如大雨倾盆,观众的惊叫声、笑声此起彼伏。淋了水的村民也是大笑着向小辈们解释说这是财气和福气。

据记载,郑宅“试水龙”起源于明朝。明正统十四年和天顺三年,同居郑氏家族曾发生两次火灾,家产毁损,族人流散。为了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明代天顺五年(1461)郑宅诞生了水龙会。作为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郑宅“试水龙”在2010年被列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年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如今木制水龙已被现代化的消防工具所替代,但是本地的村民都不会忘记过去水龙的历史,也通过一年一度的“试水龙”活动提醒人们时刻注意消防安全,助力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同时也希望广大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防火、灭火常识,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技能,提高查找隐患、消除火灾的能力,共同筑牢消防安全“平安墙”。

“水龙”是什么?

“水龙” 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灭火工具,它由一个依靠人力压水的水泵、一个巨大的木桶、若干副水桶组成,配以水带、喷枪头等设施。人们在木桶中并立放上两个用铜铸造的唧筒,唧筒中有一只活塞可以上下抽动,内设进水和出水阀门,活塞与上面的杠杆连接,按压杠杆,水即可喷射而出。在没有电动抽水机和高压水枪的年代,这种人工消防水龙在灭火时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古代木制“水龙”已被“洋龙”——消防车所代替。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