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 09:37:38
来源: 金华传媒记者
9月6日上午,杭温高铁开通运营,杭温高铁自杭州市桐庐东站引出,途经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引入温州北站,通过既有杭深铁路延伸至温州南站,正线全长2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桐庐东、浦江、义乌、横店、磐安、仙居、楠溪江、温州北、温州南9座车站。其中,浦江、横店、磐安、仙居、楠溪江为新建车站,桐庐东、义乌、温州北、温州南为改扩建车站。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这条贯穿浙南浙北的“黄金动脉”一下子拉近了沿线各地的时空距离,标志着浙江陆上“一小时交通圈”形成,作为“高铁新生”的浦江,也随之加入高铁城市的“朋友圈”,大步迈入高铁新时代。
飞速行驶的高铁,有利地提升了万年上山·诗画浦江知名度。
浦江要腾飞,要先从吸引客流开始。据了解,杭温高铁是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它串联起潇洒桐庐、璀璨浦江、商城义乌、和润东阳、自在磐安、康养仙居、山水永嘉等丰富的文旅资源,为旅客深入浙江中南部文化腹地寻胜探幽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
浦江在开通前夕发布一系列“跟着高铁游浦江”文旅优惠政策:自杭温高铁开通之日到2025年底,乘坐高铁到浦江站下车的所有游客,可凭本人身份证和高铁票乘坐记录免仙华山、江南第一家、神丽峡等景区首道门票;浦江文旅推介团在高铁开通当天乘坐首趟杭州驶往温州的列车,他们卖力吆喝,将浦江葡萄、火腿丝等特色产品推介给每位乘客,展示浦江时尚活力新形象,让游客了解浦江、爱上浦江。
杭温高铁的运营必将带给浦江更多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促进浦江绗缝、挂锁、水晶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光伏光电、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畅通浦江的对外开放通道,助推该县在更深层次上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带动释放出更多“高铁红利”,有助于向南对接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促成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注入发展活力。
“特别兴奋,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高铁站,早些年我去温州看望妻子女儿,开车走高速公路遇到堵车来回就得耗掉一天时间。杭温高铁开通了,一个小时就能到达温州,我盼了太久了”“一听到高铁票开售,我立马在铁路12306App上买了中秋回浦江的票。我上的大学就在杭州西站附近,以前回家要转很多趟车,现在杭温高铁开通回家太方便了”“高铁开通有利于企业引进优秀专业人才,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高铁开通这些天,浦江高铁站前广场人头攒动,人们感慨高铁带来的便捷,都想第一时间乘坐家门口的高铁出行。46万浦江人的出行将更加便捷,商贸往来将更加频繁,浦江融义接杭的步伐也更加坚定。人们在享受高铁速度带来便捷与红利的同时,也不会忘记高铁梦圆前的那一个个感人瞬间,更寄托着高铁梦圆后的殷切期盼。
浦江百姓对铁路、对火车的感情尤为深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江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吴善增1932年出生在郑家坞镇吴店村。孩提时代,他和玩伴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铁路旁的田间地头与火车一起赛跑,“我们会坐在老火车站旁的小山坡与田野中,望着一列列车驶过身边,欣赏这独特的风景。有家人或朋友乘火车前往远方,还会追着火车跑,送别他们……这些都是我儿时最美好、最珍贵的回忆”。
吴善增自幼热爱剪纸,青年时期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他告诉记者,以前走南闯北经常在郑家坞上下火车,靠剪纸手艺在杭州买了房,杭州成为他的第二故乡。“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火车速度确实慢,浦江到杭州要两三个小时,我在浦江与杭州之间坐慢车来来回回很多年。”
时光荏苒,随着浙赣铁路电气化工程开通,浦江火车站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终调整为四等站,停办客运业务,保留整车普通货物业务。像吴善增一样,浦江百姓心中一度充满失落与遗憾,他们不知何时又能坐上火车出行?
如今浦江开通高铁,已步入耄耋之年的吴善增精神矍铄、充满激情,“听说浦江高铁站要开通时,我既震惊又欣喜”。一股创作热情在他胸中升腾,“乘坐高铁时会有一种与飞机起飞时一样腾飞的感觉,所以我想创作一组与‘高铁腾飞’有关的剪纸作品,表达我对火车的热爱、对家乡发展的期盼”。浦江站开通前夕,吴善增与儿子、儿媳多次前往高铁站建设现场查看、拍照,并在网上寻找相关资料进行创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在他手中诞生,《中国巨龙腾飞》剪纸作品展在“绿皮时代”的老郑家坞站展出,以特殊方式庆祝浦江迈入高铁时代。
“浦江有高铁站了,浦江火车又回来了,而且速度和旧时相比也有质的飞跃。”当吴善增在浦江站乘上前往杭州的高铁列车时,他的眼眶里满是幸福的泪花。他说,这些年自己在不断创作创新作品同时,也在精心培育新一代剪纸传承人,希望将剪纸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下一代。吴善增期盼浦江剪纸文化借助高铁东风传遍大江南北,让浦江非遗借助高铁速度传得更快、走得更远。
杭温高铁重圆了浦江人的火车梦,承载着浦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铁通车,又一次改变浦江人民的出行方式,飞驰的高铁是加快推进建设浦江“工业强县、文旅富县”的重大机遇,更是浦江迈向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起点。
杭温高铁的开通,为浦江人民开启全新“全省同城生活”模式,生活圈和经济圈都将进一步拓展。一些老铁路人开始在浦江站内担起自己的新使命。
“9月6日对浦江人民而言是最值得纪念、最难忘的一天。”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金华车务段浦江站站长陶建华切实感受到何为时代变迁。他说,浦江曾几次与铁路失之交臂,一度影响社会经济发展。20世纪30年代,新建浙赣铁路原设计方案经过浦江腹地,但由于当时政府财力有限,加之铁路修建技术落后,最终改道与浦江擦肩而过,只在郑家坞留下一座小小的火车站。
车站虽然小,但作为浦江县最重要的对外交通门户,给当地百姓带来很大方便。在计划经济年代,火车是国人远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当年,浦江的豆腐皮、麦芽糖和土鸡蛋等农副产品,都是从郑家坞火车站出发走向全国各地。
多年前陶建华就担任“老浦江站”站长。后来,只承担货运业务的火车站没有人流量,渐渐失去人气。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忙碌的老火车站在现代化建设一日千里的发展进程中匆匆老去,承载浙赣线77年客货业务的老火车站在几代人的回忆中遗憾“退役”,铁路又一次远离浦江。
而今天,“重新归来”的浦江站以其“水晶之都、璀璨浦江”的设计理念,为当地市民和旅客带来视觉盛宴。站房呈几何切面的造型,如同工艺美术师精心削切的艺术品,通透光滑的表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陶建华介绍,“浦江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的水晶文化,它不仅是一个车站,更是浦江水晶文化的一张名片”。此外,浦江站的便捷交通设计不限于自驾车旅客,车站还特别开通4条定制公交班线,包括从汽车西站、汽运中心、黄宅和郑家坞直达高铁站的线路,让旅客交通换乘轻松自如。
得知自己今年要出任浦江高铁站站长,陶建华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是义乌人,在铁路系统、在浦江工作多年,浦江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现在来到一个新环境开启新工作,从货运站调到客运站上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还发现,杭温高铁开通运营以来这几天,每天都有浦江市民赶来站里乘坐高铁列车,高铁站周边一些村民会自发来站前广场组织滚地龙表演,表达内心喜悦。浦江人对高铁站、对乘坐高铁列车出行的热情,深深打动这位老铁路人。
“我觉得身为一名老铁路人,要顺应时代潮流,和新团队积极配合,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保障,让浦江市民、外地游客乘车便捷高效、舒适舒心。希望以后高铁站内南来北往的旅客越来越多,浦江越来越热闹,经济进一步发展。”陶建华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高铁梦圆背后,离不开杭温高铁浦江段建设者5年多的艰辛努力和默默付出。浦江县杭温高铁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人、县交通局党委委员楼旭东就是其中之一。他既是高铁建设亲历者,也是浦江高铁发展历史的见证者。
谈及在杭温高铁浦江段指挥部工作5年多经历,楼旭东感慨万千,“接到去指挥部工作的通知,我既惊又喜。我清楚做好高铁项目绝非易事,但作为一名浦江人、一名交通人,能为浦江人民圆高铁梦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心里很高兴。即使前方有再多未知的压力与挑战,我都不会退缩”。
担任杭温高铁杭州至义乌段工程(浦江段)项目建设指挥部征迁管理组组长后,楼旭东全身心投入工作,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要求高等各种困难,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身先士卒,带领工作人员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杭温高铁浦江段各项征迁任务,在杭温二期沿线县市中率先完成主线交地和房屋拆除,并确保征迁经费不超概算,不突破包干额度,征迁工作做到“又快又好又省”。
楼旭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多年工程管理实践经验,在征迁工作中准确把控各种费用。在可研阶段,他两次对铁路征迁范围全线现场勘查,发现在可研报告中遗漏的部分地下管线及需迁改附属物,针对拆迁补偿价格估算偏低的情况提供准确合理的各类补偿标准依据,提高征迁经费包干额度近1亿元。在220KV丰云线迁改中,楼旭东仔细研究图纸,与设计单位主动对接,对迁改方案进行多次优化,节省3000余万元迁改费用。在各类补偿费用支付中,他严格把控,确保征迁经费不突破包干额度,为铁路征迁经费地方政府包干政策实施以来全省首例。
群众利益无小事,施工过程中各项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也需要耐心细致处理。浦江高铁站区范围土地近百亩土地涉及两个乡镇6个村,原状地貌破坏严重,历史遗留争议较多。楼旭东到资规部门找到10余年来数次地貌变动的历史图纸,带领相关人员一起到现场,利用残留痕迹结合当事人回忆抽丝剥茧,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土地权属分户调查,涉及农户全部签约。在房屋拆迁工作中,他充分考虑群众提出的合理合规诉求,8000余平方米房屋拆迁工作圆满完成,全线首先完成红线内房屋拆除工作。
高铁项目施工过程中会损毁部分道路建筑、产生噪音扬尘,给沿线村民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楼旭东心中一直充满愧疚与感激。“群众期盼浦江早日通高铁,能建起属于自己的高铁站,他们对施工给予最大支持和理解,稳步推进了项目建设。”
在同事眼里,楼旭东敢拼敢闯、负责任有担当。“指挥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酷暑严寒,他一直工作在工程第一线。施工隧道最深处、桥墩工程最顶端……每一处重点工程施工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楼旭东和同事们坚持推行“一线工作法”,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第一时间。下坤二号隧道穿越春风长住小区,按原施工方案要进行爆破施工,将对邻近房屋造成影响。楼旭东立即与业主和代建单位对接,变更施工方式,将安全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5年多时间,楼旭东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杭温高铁浦江段33.19公里的每一寸土地。“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经历了许多。”在他看来,这段经历会成为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难忘、最值得回味的一次经历。“高铁项目建设过程如同一个孩子的成长,刚开始动工时宛如呱呱坠地的婴儿,如今已顺利长大成人。”
如今,楼旭东站在自己和战友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见证了杭温高铁开通运营,感受到浦江百姓的喜悦,他的心中充满成就感与自豪感。开通当天,楼旭东如愿以偿坐上第一趟温州北前往杭州西的列车。“我儿子就在杭州念书,现在通过高铁更拉近了自己与孩子的距离,心里满是欢喜。”
建设者的脚步,从未停止。高铁已开通,楼旭东和指挥部同事们的奋斗故事还在延续。
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高铁圆梦故事,既带着对过往的深深回忆,又饱含对未来的满满希望。高铁通车,不仅是圆梦的时刻,更是追梦的开始。
一条路会改变一座城,被缩短的城市间时空距离背后,新变化已悄然发生。路通,人和,百业兴。在杭温高铁带动越来越频繁的多地交流下,浦江定会认清自身独特的定位,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探索“高铁+产业”“高铁+城市”融合发展模式,使杭温高铁成为提升城市能级、引领对外开放、助力共同富裕的幸福路、振兴路、致富路。
一个“新世界”,是未知,是曙光。杭温高铁风驰电掣,正在引领浦江加速驶入下一个新征程。
(部分图源:杭温高铁浦江段指挥部)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