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自然物语㉚】果满枝头 团圆佳节柚飘香

2024-09-17 10:36:05

来源: 金华传媒记者

作者: 蔡文洁/文 张辉/摄

“夏吃芽,秋吃果。”眼下的水果市场,正是柚子、橙子、橘子当道,为团圆的时节增添一抹特色果香。


与香橼比,柚子皮薄肉满;与橘子比,柚子甜度更高。因此,柚子成为古人最早栽培的水果之一,《吕氏春秋》记载“果之美者,云梦之柚”,证明柚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3000多年。



在秋季必吃水果的榜单上,柚子必须榜上有名。而且柚子的“柚”与庇佑的“佑”同音,圆润的外表,憨喜的本名,让它成了南方中秋餐桌上的水果吉祥物。


浑身是宝的柚子,好吃



柚子有许多风雅的名字,比如朱栾、香抛、文旦,为芸香科柑橘属乔木。4—5月为花期,9—12月为果期。每到这个季节,闻见柚子的清香,打开它的果瓣,心里的第一感触,是一份自秋天开始的喜悦和饱满。


中国人很早就吃柚子。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空气湿润、炎热、多雨,加上低山丘陵,处处都是柚子生长的福地。



在婺城区白龙桥镇吴洪生家庭农场,一个个寓意着团团圆圆的柚子,正在枝头沐浴着阳光、吸收着水分,将自己“养”得又大又圆。漫山遍野的柚子树,阵阵柚香沁人心脾。“再过一个月就可以上市了,今年的柚子一定很好吃。”吴洪生说,受天气影响,今年柚子产量下降,预计只有3万多公斤,但品质很好。吴洪生从1979年开始种植柚子,并于1983年研发出了国月文旦这一新品种。


“这是我家独有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鲜,果肉带有柚子的清香。”吴洪生表示,柚子不难种,种得好吃却并不容易。当年他和岳父两人从福建、广西等地购买不同品种的柚子,通过异花授粉和嫁接,终于种出了好吃的柚子。


现在这片柚子园,是吴洪生1995年开始种植的,基本上都是近30年的老树。“1个柚子重量在1公斤左右,一棵树可以结果100公斤上下。” 吴洪生顺手从树上摘了1个柚子给记者尝鲜,果肉粒粒饱满,水分充足,轻轻一咬,酸甜可口的汁液便在唇齿间爆开。“等天气凉一点,昼夜温差达到15℃以上,糖分积累就会很快,口感会更好。”黄澄澄的柚子成熟时,美的可不仅仅是色彩,美妙的芳香味也会扑鼻而来。很多地方都流传俚语:“秋冬吃柚,赛过吃肉。”这不仅是对柚子好吃的褒奖,还说明它可带来诸多好处。



“柚子浑身都是宝。”吴洪生告诉记者,柚子除了果肉好吃,柚花可以拿来做蜜,柚子皮更是宝藏,果皮的大油胞中含有许多芳香物质,自带清香,可用来提取柚子精油。“我们喜欢把柚子皮剪成小长条晒干后泡茶喝。” 吴洪生说,柚子皮与肉之间的白络,可以拿来炒菜。“在兰溪一带,人们通常将白络用开水煮几分钟,用清水泡过几遍,再加上肉丝、姜丝爆炒,就是一道非常美味的下饭菜了。”


值得一提的是,柚子虽然甜,但对糖尿病患者非常友好,是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低GI)的水果,同时也是低血糖负荷的水果,对血糖影响很小。



在挑选柚子时,很多人以为“柚子要挑重”才好吃。“挑重不挑轻是对的,但其实0.9至1公斤重的柚子是最好吃的。”吴洪生笑着说,个头差不多大的柚子,选分量较重的,说明水分含量更充足,也更新鲜,个头大但分量轻的柚子,可能内囊爆裂,肉质干涩无味。

柚子插香拜月亮,好玩



一到中秋时节,不少南方人家的桌头就摆上了典型套餐:一盘月饼、一壶茶,当然少不了一个澄黄如月光,饱满如圆月的大柚子。酸甜可人,清香满满的柚子果肉,开胃解腻,最适合与清茶一道搭配月饼。


柚子圆滚滚,与天上一轮明月仿佛遥相呼应。在广东、浙江南部、福建闽南等地,人们都有把柚子、月饼摆出来拜月亮的习俗,希望月亮能够护“柚”平安。



除了拜月,柚子还是很好的“工具柚”,在南方的许多地方,每逢节庆,就会有拿柚子插香的风俗。在兰溪、义乌等地,每到中秋之夜,不少人家门前都能看到一个个柚子“香球”,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这个习俗从祖辈就传下来了,象征团圆和为亲人祈福。”章建松是兰溪市游埠镇人,挂“香球”是他中秋节必做的事情。他告诉记者,人们通常会把香一根根地插在柚子上,然后一捆捆绑起来。这些插着香的柚子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当袅袅的青烟飘起来的时候,整个空间都会弥漫着香气,点了“香球”,赏月便是闻月。



中秋节的柚子,是果品、供品、工具果……可以说是业务繁忙。吃完柚子,那一大块剥下来的柚子皮也不能放过,若是能成功分成几瓣,扣在小孩的头上,正是最佳“西瓜帽”玩具,也是不少人的童年中秋记忆。很多小孩吃完柚子,还会缠着长辈用柚子皮做成一盏提灯,中间点上小蜡烛,一蹦一蹦走街串巷去。



洁白的月光下,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嬉笑着、追逐着,无忧无虑。中秋佳节,赶紧给家里安排一个柚子,一起分享着吃吧。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