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19:56:22
来源: 金华传媒记者
国庆、红旗、红星……翻开金华地名册,这些带着时代烙印的村庄名总会跃入眼帘。这些名字带着对社会生活美好憧憬的村庄,现在怎么样了?村民的生活是否如他们的名字般闪亮?
国庆节即将来临,《金华晚报》推出特别策划“闪亮的名字闪亮的日子”。本报记者将深入这些村庄采访,真实展现八婺大地的沧桑巨变,全景式呈现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城乡取得的辉煌成就。
敬请关注!
曙光,是指破晓时的阳光,比喻已经在望的光明前景。东阳市巍山镇曙光村,解放初为沈良乡五村,1955年由任宅、斯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在一位教书先生的指导下,取走向光明之意,命名曙光社。2004年10月,原曙光、屠店、下沈、三甘塘四村合并组建曙光行政村。各村阡陌相连、相互守望,“曙光”寓意合并后的新村村民和睦相处、事业欣欣向荣。
“曙光对于我们来说,不单单是一个村名这么简单,更像是每一天的期待。”曙光村党委书记斯飞飞说,村里人大部分以做索面为生,索面需要阳光晾晒,是靠天吃饭的活,只要出现曙光,就是好日子。
索面飘香走出致富路
天气好的日子,走进曙光村,总能看见一排排木架子上晾晒着索面,白净的面条沐浴在阳光下,特殊的香味扑鼻而来。曾经的曙光村虽有明显区位优势,但缺乏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为摘掉经济落后的帽子,让村民增收致富,曙光村谋定了“立特色、抓产业、带就业、促消薄”的发展思路,决定将本村特色手艺“索面制作”发扬光大,探索特色产业致富道路。
“这两天都是大晴天,正是索面制作的好时候。盘面、绕面、熟面、出面、开面、收面、装面,想要做出口感劲道的索面,每道工序都容不得一点马虎,我们前一天晚上9点就要起来做准备了。”正在挂晒索面的斯清文笑着说,他从27岁开始做索面,一做就是50年。“做索面时温度不一样,放的水和盐也不一样,很多时候只能靠经验与悟性,没法言传。”
索面又称寿面或爽面,曙光村是东阳索面的主产地之一,有“手工索面出东阳,东阳索面出巍山,巍山索面出曙光”之称。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曾被当作贡品,深得陈武帝陈霸先喜爱。《民国东阳县志初稿》对索面加工有所记述,索面主要分布在东阳的巍山、六石、画水、横店。对于许多在外工作的东阳人来说,一碗土索面就是浓浓的乡愁。
“以前村里大部分人外出打工,日子并不好过。”村民赵旭仙做索面有40多年了,“过去,索面的制作完全依赖手工,一次最多做30多斤,特别费功夫。”赵旭仙说,索面做好还要用自行车推着到处去卖,十分辛苦。“在20世纪80年代,做30斤索面只能赚2元钱。”
如今,索面价格提高不少,均价能卖到15元一斤。“揉面也可以使用机器,省力不少,一次可以做60斤索面。”赵旭仙说,每年下半年是制面的旺季,一般每晚10点就要开始忙碌,一直忙到第二天下午3点才能休息。只要天气好,赵旭仙就忙着做索面。“靠着小小的索面,我买了车,造了新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赵旭仙说,有以前的苦日子作比较,她觉得现在的生活特别甜。
“过年的时候,想要索面得提前10天时间预订。”斯飞飞说,为形成规模化产业,曙光村制定了统一的生产和质量标准,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包装后再卖给经销商。“重建挂晒广场、邀请专家指导、提升产品口感、改进储存方式、拍摄宣传视频、拓宽销售渠道……”几年下来,索面的单价、产量均提升了25%,还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百万余元。现在,曙光村有近1/3的农户从事索面生产加工,年产值达600万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集体创收。
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安居与乐业从来不分家,挣到“红票子”,住上好房子,才算好日子。走在曙光村内,记者看到一栋栋新建成的楼房整齐地排列着,院落里的绿植鲜花和现代化的新楼房相映成趣。
曹立华是1995年嫁到曙光村的,她记得那时住的还是两层楼的砖房,家里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破旧不堪。“1997年,我们造了一栋3层半的楼房,儿子也才刚出生。”就这样生活了20来年,抚养孩子长大成人,“2023年,我们家造了一栋更大的新房子,是准备给儿子结婚用的。”曹立华乐呵呵地说。
说起家里的变化,曹立华显得很高兴:“以前生活清贫,现在生活安逸。村民闲时去居家养老中心喝喝茶、聊聊天、下下棋,到了做饭时间,去菜场买点菜,新鲜方便,节假日的时候,文化礼堂前还有精彩的演出看”。
在曙光村委会的右边五六百米处,矗立着两幢崭新的大楼。“这是巍山镇养老院项目,带有医疗系统,目前一期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0月份竣工。”斯飞飞说,一期有500张床位,明年就可以入住。曙光村距离巍山镇中心只有1公里左右,非常适合养老。
巍山镇养老院建成后,既能满足巍山镇及周边地区养老市场的需求,也能解决部分农村家庭的养老问题。斯飞飞对此还有更多期待:“不仅能给曙光村带来人气,还能为村里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曙光村在前几任村两委的带领下,村庄整体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斯飞飞认为,未来村两委的工作重点放在关系农民基本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要不断提升村民生活质量,让曙光村成为令人艳羡的幸福村。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