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博物馆里来了一群陶俑,会弹琴骑马,还会表情管理

2024-09-28 10:32:52

来源: 金华传媒记者

作者: 记者 唐旭昱 文/摄/视频

陶俑,想必大家不陌生,秦始皇兵马俑就是秦朝陶俑的杰出代表。中国的陶俑在不同历史阶段各有特色,值得玩味。

9月26日,“历史的面容——洛阳出土汉唐陶俑展”在金华市博物馆开展。“穿越的角色”“绝代的风华”“远方的来客”“灵魂的卫士”四个篇章,全面展示汉至唐时期陶俑的精彩绝伦。

金华市博物馆副馆长许倩介绍,这是市博物馆开馆以来,首次举办陶俑类展览。展览共展出115件(套)陶俑,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61件、三级文物47件,均来自洛阳博物馆馆藏。

中国人常说,除了死生,其他都是小事。在古人眼里,墓葬是死后的居所,非常重要。俑,古时殉葬用的偶人,材质以陶、木为主,兼有瓷、石、纸及金属制品。陶俑有不同角色,侍从、仆人、演员、护卫、官吏、武士等。

众多角色中,演员的形象多样。现代有明星,古代也有艺人。

汉代起,乐舞百戏迅速发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至唐代乐舞达到鼎盛,南北、东西融会贯通,且独创新作不断。在金华市博物馆的临展厅内,就能看见杂技俑、舞蹈俑、乐俑等,这些演艺者们舞姿绰约、脸孔滑稽、技艺高超。深埋地下千年,跳舞弹奏的小人并不孤单,这些乐舞俑有的还是组合出道,表情管理时刻在线,弹琴、吹奏样样不落。

文字虽然也是载体,但没有实物更清楚明白。从陶俑可以看到那时候男男女女的衣着服饰和精神面貌。“绝代的风华”一篇基本展示的是唐代陶俑。唐代是制作陶俑的巅峰时代,陶俑和唐三彩是那时候墓葬的标配,也就为后世留下“大唐影像”。

唐代女俑的绰约风姿、潮流装束最引人注目。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女性社会地位较高,女子参政、着男装胡服、骑马驰骋均成为现实。唐代社会崇尚女性以胖为美,丰腴浑圆的体态成为唐代妇女竞相追逐的风尚,而洛阳女俑的独到之处在于,即使在盛唐时期,女子形象也没有囿于丰肥,在风韵饱满之中,匠师们将女性秀美可人的气质拿捏得恰到好处。

本次展览的主海报主视觉呈现的两件陶俑,其中一件是唐代彩绘单刀髻女俑,她身材窈窕,头部发髻高耸,衣着半袖露出长臂,面部圆润流畅,五官秀美,表情恬静。另外一件唐代彩绘陶女侍俑形象则与之不同,身材丰腴,头饰堕马髻,神情憨可爱。如果说前者属于初唐时期的典型女俑,后者即是盛唐时的女俑代表。

黄沙漫漫中,一个大眼睛、高鼻梁的胡人牵着马儿,从遥远神秘的西域古国走来,踏入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进入展览的中后部分,或许你脑海中会有这样的画面。洛阳在唐朝时期的地位举足轻重,与长安并为两京,同是国家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通过洛阳地区唐墓的出土器物,胡人俑、昆仑俑,骆驼、骏马,足见当时的开放与包容,盛大与繁华。

洛阳出土的胡俑以北魏和唐代最为丰富。其中,有一件唐代彩绘胡商俑是“网红”,他弯着腰、背着包,此次也来到了金华市博物馆。10多天前,河南卫视的《2024中秋奇妙游》吸引众多观众目光,其中舞蹈节目《胡俑狂欢夜》在网络出圈。真人演绎的胡俑们在一个月圆之夜“苏醒”了过来,他们在地铁车厢中与少年们斗舞,与唐美人俑来了一次奇妙之旅……导演组从河南省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院、大英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等馆藏的胡俑中寻找灵感,其中就有洛阳博物馆的这件唐代背包胡商俑。

许倩介绍,本次展览是市博物馆首次与洛阳博物馆合作。金华与洛阳,南北两座城市的文化交流和沟通,让洛阳城上千年的文物第一次跨越千里来到江南。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1月1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