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逐梦现代化的同行者 ——写在2024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开幕之际

2024-11-08 12:53:27

来源: 金彩云客户端

作者: 黄晓华 季俊磊

地处浙江内陆的金华,缘何成为对非合作的开放高地?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们,为何能够心意相通、携手同行?不管是高层互访,还是民间往来,为什么脚步越来越密集,交流越来越频繁?

从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不难找到答案:“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同路人才是真朋友”——我们是逐梦现代化的同行者。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今天,以“交流互鉴、民心相通、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24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如期而至。金华以对非合作“桥头堡”之姿,迎接跨越山海而来的四方宾朋。

春华秋实,这将是一场交流互鉴、收获硕果的盛会。

真实亲诚,这更是一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精神,逐梦现代化、携手向未来的盛会。

促经贸 求共赢

 近年来,金华坚持把对非贸易作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依托开放通道的枢纽优势和开放平台的联动优势,打造与非洲之间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互联互通网络,不断拓宽贸易通道。

上月,80余名坦桑尼亚企业代表来到金华,开展合作交流与市场采购。这是继去年8月后,坦桑尼亚经贸代表团的再度来访。

对接现场,中非双方企业代表根据产业类别深入洽谈,政府部门就有关政策进行专题宣讲,坦桑尼亚工农商商会负责人邀请金华企业家前往投资兴业。

金华企业对这种“你来我往”的经贸交流习以为常:“你来”——把非洲企业“请进来”;“我往”——鼓励金华企业“走出去”。

就是在“你来我往”之间,金华与所有非洲国家(地区)建立贸易往来。纺织品、五金工具、机电设备等产品深受非洲人民欢迎,非洲的农产品、矿产资源等也通过金华赢得广阔市场,金华逐渐成为非洲商品在中国的集散中心。

也是在“你来我往”之间,拉出一条稳健的增长曲线。2014年至2023年,金华对非贸易额累计7402.7亿元,年均增长12.1%。特别是2023年,实现对非贸易额1168.5亿元、增长18.4%,首次超千亿元。至此,金华对非进出口规模及出口规模连续11年居全省第一,连续9年占全国对非出口总额8%以上、居全国地级市第一。而且,良好态势还在扩大,今年前三季度,金华对非贸易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进口实现43.3%的高增长。

着眼于非洲工业化巨大潜力和农业现代化现实需求,金华积极推动中非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度融合,深化电商等领域合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非洲现代化进程,全面探索中非产工贸一体化合作新模式。

浙江四方集团有限公司(永康)总经理俞丰介绍,非洲土地广袤,对农机产品需求非常大。金华生产的农业机械设备质优价廉,是非洲多国政府的优先采购产品,为推进非洲农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金华润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从2015年起在非洲销售民族服装,10年间业务量增长20倍。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董事长洪泓着手在尼日利亚投资建厂。他说:“当地发展轻工业的需求很强烈,建厂可以带动就业,企业要对社会有所回馈。”

在坦桑尼亚,金华企业家投资建设中坦工业园区,建成后将容纳350多家企业入驻,带动当地10万人就业;在乌干达,金华企业家全资建设的公共保税仓已开仓运营;在加纳、几内亚、喀麦隆,金华企业家投资建设水泥厂,实现全产业链运营,年销售量超400万吨,吸纳当地就业超3000人……

“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大地,也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金华对非经贸商会秘书长季拥民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3万名金华籍商人长年在非洲经商办企业,且数量还在增长。

与此同时,非洲客商近3年在金华投资企业总量也快速增长。截至10月末,全市登记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中,非洲国家的企业有1912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连续举办6年的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系列活动,规格不断提升、影响持续扩大,落地中非贸易金华指数、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浙江)等标志性成果,成为中国和非洲国家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

民相亲 心相通

多层次、多领域人文交流合作,让风格迥异的中非文化各放异彩、交相辉映,也为两地人民搭起了连心桥。

“叮叮咚咚”的声音从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博物馆传出,几内亚比绍青年学院院长乌苏曼·萨乔敲打着被称为“非洲钢琴”的传统乐器巴拉风。同行的非洲青年没想到,一座中国的大学里会建有中非交流博物馆与非洲博物馆。

这是今年5月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浙江(金华)行中的一幕。负责现场讲解的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非洲博物馆馆长约罗·迪亚洛告诉大家:“中国尊重并传播非洲文化,这两个馆就是最好的证明。”

金华开发区秋滨小学还有个“活力非洲园”,目前是国内小学中唯一融体验、研究于一体的非洲文化主题园。“每周三下午的社团课最热闹,在非洲风情小屋里,孩子们学习演奏非洲鼓,制作非洲面具,认识非洲地图,做非洲人文地理实践小报告。”秋滨小学教师周子健说,学校接待过来自非洲20多个国家的客人,津巴布韦主流媒体《先驱报》曾称赞该校“在促进中非关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金华人对“家门口”的中非文化交流大餐兴味颇浓。“视觉非洲”艺术作品展、“非洲情·婺州缘”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摄影展、“以路为媒——从坦赞铁路到亚吉铁路”艺术作品交流展、中非数字艺术作品平面展、“巧倕坊”对非交流项目展……金华传统文化和非洲艺术精彩碰撞,绘就一幅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瑰丽画卷。

非洲人民对异国风光和传统文化亦心向往之。

金华的景,非洲朋友乐游。每每走进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游览婺州古城、徜徉古镇古街古村,他们无不倾心于金华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年上半年,我市人文交流的重点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入境游客增幅200%,埃及、摩洛哥、南非、肯尼亚、乌干达入境游客增幅近100%。

金华的戏,非洲人民爱听。当地时间10月31日晚,中国—赞比亚建交60周年文艺汇演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上演的《三打白骨精》《三岔口》等剧目,赢得满堂彩。自2015年以来,浙婺已6次出访非洲,将悠扬的婺腔婺韵传到12个国家。

金华拍的剧,非洲观众热捧。《最金华》微纪录片在30多个非洲国家上线播出,平均收视率达2.7%;东阳正午阳光出品的《山海情》,在包括非洲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欢娱影视出品的《为有暗香来》《传家》《珍馐记》等60余部电视剧被翻译成英语、阿拉伯语、法语等多种语言,在非洲地区传播。

2018年金华首次举办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此后两地在文化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已举办超过60场交流活动,遍及40多个非洲国家,覆盖超1亿非洲人民,持续推动“金华文化走向非洲,非洲文化汇聚金华”。

育人才 强支撑

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人才是中非现代化的战略性支撑。

在浙师大新月湖畔,坐落着中国高校中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从2007年创办至今,该研究院已累计承办近300个对非研修项目,6000余名非洲官员、专家学者等参加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非洲通”和非洲的“中国通”。

今年举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让更多人关注到非洲研究院作为举办者的贡献。中非学者在会上共同发布“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围绕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提出建设性思想,充分凝聚中非理念观念共识。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非洲50国学者,鼓励他们继续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提供智力支持。

作为百工艺都,职业教育是金华教育领域的金名片。一批高职院校成为非洲青年技术人才的摇篮。

今年4月,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迎来30名卢旺达留学生。短短半年多,他们中有的已崭露头角。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菲力明在第九届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上获得全场最高分。电子商务专业的李华则已经能够独立完成选品、推销。他希望毕业后开一家跨境电商公司,进口中国建材,推动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学习工艺美术的刚果(布)留学生李白龙经常去东阳木雕小镇寻找创作灵感。他希望通过木雕融合中国和刚果(布)的文化元素,创造出象征着中非友谊的文旅产品。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则带着浓郁的商贸气息。2007年以来,该校已招收来自38个非洲国家的学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商贸人才。他们有的毕业后回国发展,也有不少人选择留在金华继续历练、实现梦想。

职教“出海”之路越来越宽广,阵营越来越强大。金华高职院校在非洲设立卢旺达“鲁班工坊”、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卢旺达穆桑泽国际学院、摩洛哥义乌商学院、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大学刚果(布)中刚丝路学院等机构,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技能、管理人才。

行大道 向未来

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中非紧紧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金华与非洲政府高层互访频繁,会故交、结新朋,叙情谊、求共识,议合作、谋共赢。

今年2月,卢旺达爱国阵线总书记加萨马格拉率干部考察团访问金华,从“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带来的精彩蝶变中,体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他在考察中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共产党和爱国阵线的初心是一样的,都是以人民为中心,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次月,市委书记朱重烈率金华代表团回访卢旺达爱国阵线,与加萨马格拉畅叙友谊、共商合作,出席一系列合作对接活动,在两国两党合作框架下,持续加强与卢旺达的产业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在不少非洲友人眼中,金华是观察浙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一扇窗口。布隆迪、肯尼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的政要官员、国企高管、教师团体、高校学生都曾来金参加研修班,感受发展,寻找启示。

今年7月,来自津巴布韦、布隆迪、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青年媒体人士走进金华乡村,在考察新农村建设和共同富裕情况后表示,从金华乡村可以看出,中国的乡村振兴是成功的,也说明共同富裕的路子走对了。

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践行?中国老百姓怎样行使权力?来自非洲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媒体记者不止一次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民生议事堂”,通过现场观摩得到直观的答案,并撰文推介所见所闻所感。

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现代化是梦想连接现实的必由之路。在共逐现代化、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上,金华充分发掘对非合作潜力,携手广大非洲朋友,以推进“六个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的实绩实效,全力打造新时代对非地方合作新典范。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