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 19:32:31
来源: 金彩云客户端
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作为五育中的重要一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3年12月,《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发布,要求“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美育的价值在于使人性完善、使社会和谐,而学校是实现美育育人的主阵地。11月12日,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美育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揭牌成立仪式,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郭声健作学校美育浸润的主旨报告,浙师大艺术学院教授朱敬东等作了美育案例分享。
与会专家表示,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要从关键环节入手,从重点行动着力,明确实践路向,以全链条培育提高教师全员美育素养,以美育浸润理念升华艺术课程与教学,以“大美育观”贯通美育浸润八大行动,让艺术课程教学从专业化、技术化的轨道回归到生活化、情趣化的浸润育人正轨。
婺剧活态教学传承,让校园美育一路生花
悠悠婺韵,厚植情怀;匠心婺韵,集萃赋美。金华市白龙桥小学校长梅映以《“婺”为媒,承艺术之美》为题作案例分享。2003年开始,她就积极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始婺剧进校园的实践探索,将婺剧与艺术教育结合,扎实开展美育工作。
从教26年来,梅映先后辗转我市六所城区和农村学校,分别是东市街小学、仙源湖实验学校、环城二小、金师附小、琅琊小学、白龙桥小学,从一线教师成长为一校之长,也让婺剧艺术教育在婺城各类学校遍地生花。她将自己这些年的婺剧进校园工作,分为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和创生期,不断深化课内、延伸课外,把婺剧表演引进音乐课堂并融入学校文化,形成了从“唱婺剧”到“爱婺剧”、从“送婺剧”到“种婺剧”,从“赏婺剧”到“创婺剧”的提升进化。
每到一校,从不间断对婺剧的热爱,梅映多年的婺剧实践经历,形成了一条由婺剧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到课程群建设等构成的校园婺剧研究路径,最后达成儿童婺剧的活态传承。同时,她将婺剧与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与评价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新时代校园文化迭代发展等有效对接与转化,以婺剧进校园为抓手,有力推动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美育建设工作,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婺剧艺术,正在时代的缩影下,焕发新的生命特征和文化意义。让婺剧像星星之火般赋美城市气质,点靓乡村风韵,是梅映作为婺剧进校园先行者一直践行的持续动力。
构建美育新图谱,让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建校60年的杭州市娃哈哈小学,是浙江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首批艺术教育实验学校,长期以来积极探索美好教育背景下“五育”融合的实践范式,构建“博雅尚美”的学校文化,开创“以美育人”的新样态。
当天,校长傅颂九以《美育新图谱: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的校本探索》为题,介绍探讨实施学校浸润美育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策略。美育新图谱是一种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城市小学美育浸润行动载体,通过孵化场域、迭代方式、激励评价来构建美育新图谱的活动空间、活动路线和活动画像,形成一套全面系统且具有创新性的美育体系架构,让学生接受审美熏陶,习得审美素养,用艺术润泽童年。
2017年6月,娃小正式挂牌成为目前唯一一所中国美院附属小学,这是一次最美遇见,也是一次最美融合。娃小与中国美院南山校区仅有一墙之隔,半个世纪以来如影相随,相融共生,挂牌合作后发生了明显变化:校园变大了、老师变多了、课程变丰富了、孩子素养变更全面了。
这一点,从娃小的特色课程和活动上便能略知一二。比如“大教授小课堂”课程,学校邀请许江、吴山明、王冬龄、王澍等不同领域的大师担任艺术顾问,开设书法、版画、雕塑等校本课程,依托美院的优质资源,让孩子们跟更多名家、名作品零距离接触;比如“大手拉小手”课程,孩子由美院研究生带着,一同走进艺术场馆参观、学习;再比如“跟随大师走天下”活动,孩子们能参与西泠印社组织的艺术活动,跟随大师一起画画、写福字。
多年来,娃小一直在潜心打造具有“广博知识、优雅气质和审美情趣”的教师团队,着力培养“人格健全、气质优雅,学识广博,艺术见长”的娃小学子。在娃小,有一方孩子们都爱的“梦想舞台”,不论课间、假日,弹琴起舞、挥笔观画是常有的,孩子们也因此享受着艺术之美。在这里,艺术气息已经渗透到了校园的角角落落,也已经成为每个孩子的生活态度。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