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浦江   正文

金华日报 | 告别宅家 赴一场趣味与美景交织的冬日之约

2024-11-21 10:47:55

来源: 金华传媒记者

作者: 叶赛丽 朱喆昕 通讯员 黄翔翔 黄双龙

【编者按】 

万年上山,千年孝义,百年书画……厚重的文化积淀,为浦江这片沃土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文艺之花在这里尽情绽放,深厚的人文底蕴更是绵远流长。2017年,浦江被联合国地名组织授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的称号。多年来,这座古色古香的江南小城,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古韵文化吸引着众多外地游客前来旅游打卡,历史与风情俱全,传统与诗意并存。 今年,浦江文旅重整资源,相继推出露营、研学、骑行等多种新兴潮流旅游方式,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旅游新活力。乡村营地多点开花,文旅研学活力迸发,健康骑行活力四射,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向“旅”而兴,向“旅”而新。

自然躺“营” 与自然的浪漫之约

有山,有水,有绿意。从繁忙的都市逃离,享受与自然共处的乐趣。露营经济持续升温,成为不少人闲暇时的重要选项,大家纷纷走向户外,体验自然之美。

在浦江县虞宅乡深渡村,这个距离城区十多公里的小村子里藏着一家集“轻奢露营”与“度假休闲”于一体的17k露营公园。露营公园位于景点屏峰山下,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内设咖啡长廊、露天影院、帐篷住宿、户外厨房、牛棚、马圈等区域。从钓鱼、喂马、K歌、看电影,到荡秋千、射箭、划船、骑山地摩托车,宜动宜静,应有尽有,处处隐藏惊喜。

17K露营公园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刘是露营爱好者,常常背上帐篷和行囊,把“家”安在大自然。2022年在深渡村的野营体验,让他喜欢上这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当即拍板拉上合伙人在这里打造露营公园。彼时的深渡村是一个仅有50多户人口的小村庄,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渠道少,17K露营公园的到来为乡村经济引入“活水”,工作人员微微告诉记者,在露营公园的建设运营过程中,通过租赁土地、年底分红、提供就业等方式实现深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

罗伯特·刘深度参与17K露营公园的规划建设,他体验过的露营基地超70个,将经验和感悟总结全运用到了营地设计中。目前的露营公园占地30亩,可同时容纳500多人活动,户外厨房区为游客提供了室外生火、烧水、烹饪的机会,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成就感;玻璃泳池是夏天的宠儿,吸引不少外地游客专程赶来这里戏水;帐篷住宿区配备了空调、暖风机和电热毯,即便是在初冬,游客也能与花草树木为伴,近距离接触大自然……

用心的规划设计在游客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17K露营公园去年仅靠自然流量吸引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成为2023年度浙江省十佳户外露营地、金华市大众评选必玩榜人气热门网红露营地,同时也吸引了来自温州、台州、义乌等地区的露营基地经营者前来交流学习。“目前露营公园正在进行二期的建设,总投资30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前建成,到时候这里会增加新的露营区、牧场和大草坪。”微微介绍,除了露营活动,还可以在这里举行户外草坪婚礼。

浦江大畈营地位于大畈乡和尚岭脚,营地综合面积为100余亩,由自驾房车区、水域体验区、亲子游乐区、草坪活动区、高端住宿区、天幕烧烤区、帐篷露营区、土灶体验区等组成,生态景色优越,空气清新自然,配套设施完善。

营地内配有自驾车露营区域,是户外露营爱好者的首选场地。同时还有7间江景民宿,可享受清晨的阳光穿过树林,透过落地窗,映入房间的惬意。营地主草坪区域可分为玩乐区+天幕区+嬉水区,作为营地主要活动区域,活动人数可达百人,枕头大战、极限飞盘、123木头人、桌游区、无动力项目、蹦床、观影、皮划艇、射箭、竹筏、篝火晚会等等娱乐活动道具一应俱全,在绿地上搭起天幕,赏美味、谈理想……把美好定格在此刻。

观岩山露营基地位于浦江县郑家坞镇吴大路村,这是一个结合了自然美景和丰富娱乐活动的露营地点。基地总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早可观日出,晚能看晚霞,营地有蒙古特色的蒙古包餐厅、天幕烧烤、舞台清吧、运动区、游乐区等;夏季碧莲花海亲子乐园可以体验莲蓬采摘、垂钓;向日葵基地可以体验采摘瓜子;此外还有研学基地、萌宠乐园、户外泳池等设施,为游客提供烧烤、露营、打卡等服务。露营基地所在的吴大路村历史景观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历经六百余年的吴氏宗祠如今修葺一新,九个古厅堂分布全村,村中央建有钱王庙与古戏台,古色古香,气势恢宏,游客可以尽情探秘古村遗存的百年风韵。

在青砖黛瓦间漫步,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在帐篷下与朋友闲谈,没有都市的嘈杂声,没有喧嚣的汽车声,嗅一嗅夹杂着青草芳香的空气,幕天席地,别有一番风味。

“骑”乐无穷 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初冬时节,层林尽染,水杉映红,浦江的颜色愈加明亮温暖,仿佛巨型调色盘,这时候,不妨来一场骑行,返“浦”归真,探寻初冬乡野田园的绚丽风情。在橙红橘绿中御风而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之旅。

骑行路线一:虞宅茜溪绿道

浦江县虞宅茜溪绿道是一条极富特色的景观道路,它依茜溪而建,全长约10公里,沿途穿越了6个村落。这条绿道不仅是一条健身运动的理想路径,也是旅游观光的最佳路线。绿道沿途串联了乡村集市、太极水涧、灵岩古庄园、玫瑰花海等多个景点,形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从空中俯瞰,茜溪绿道宛如一条红色绸带,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一条充满诗意的弧线,悄然融入山水的美丽画卷之中。茜溪绿道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茜溪原有的水文和植被生态。它不仅是一条景观骑行带,还将前明运动村、利民昆虫博物馆、下湾书画村、太极水涧、新光灵岩古庄园、户外拓展中心、虞宅花谷田园综合体、野马岭·中国村等多个自然与人文景点连接贯通,形成了一条集健康运动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观光旅游线。

微风拂过,茜溪泛起层层涟漪,这里不仅是骑行的好去处,更是拍照打卡的不错选择。

骑行路线二:浦阳江生态廊道

浦阳江生态廊道位于浦阳江沿线,沿通济湖自西向东至黄宅镇三江口,全长约17公里。浦阳江生态廊道以“生态、灵动、精致、文雅”为建设理念,坚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的建设原则,尊崇自然、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和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的特色原则,最大限度上保持原生态,彰显自然之美,被评为首批“最美浙中生态廊道(段)”。

浦阳江生态廊道贯穿浦阳、仙华、浦南、黄宅4个乡镇,串起通济桥水库、印象农业园、治水馆、湖山古桥等众多景点与农业基地,极大地带动沿线村庄的产业发展。此外还有距今100多年的湖山古桥、浦江中学、宋庆龄题写校名的中山中学等充满文化底蕴的景点与学校,充分发掘文化元素,传承诗画文化,建成湖山旧事、江岸书声等浦阳江“新十二景”,成为浦江县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骑行路线三:乡村骑行

穿过杭口岭隧道,沿着210省道在后瞿岭脚拐入侯中线,经虞宅乡,走外高坑村,途经里高坑村、廊下村、清溪村、大岭、礼张村、岩头镇,最后回城区,全长约43公里。

除了秀丽的自然风光,骑行者还可以在这里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地处群山环抱之中的礼张村民风纯朴,文人辈出,书画艺术传统源远流长。自清末以来,礼张村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书画家,如张书旂和张振铎等,他们的作品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很高的声誉。礼张村书画博物馆设有礼张馆、岩头馆、名人馆、白社成员作品馆、张书旂纪念室等场馆和扎染、皮影戏、古琴制作等手工艺达人工作室,骑行者可以在这里了解乡土文化,感受别样的乡土情怀。

路线难度适中,既不会让初学者望而却步,也能给资深骑手带来些许挑战,尽情享受骑行的乐趣。

骑行路线四:通济湖环湖

从城区出发,途经翠湖、通济湖水库大坝、前吴村、墎山村、马桥湿地公园、罗源村、民生村、桐坞岭隧道,最后再回到城区,全长约30公里。

通济湖是浦江县最大的水库,总库容8076万立方米。湖中有岛屿6个,半岛数十,风景绮丽,有“百岛湖”之称。湖光山色是通济湖风景区的主调,浦江人民又修建了临湖栈道、文化公园。沿着通济湖骑行,风光秀丽,碧波荡漾,在美景中“偷得浮生半日闲”。

骑行路线五:仙华山

从城区出发沿浦仙线,骑行依次经过仙华水库、泡泡水上乐园、仙华山、登高村、石宕村,沿途的风景如画卷般展开,目光所及之处皆是风景。

仙华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奇峰灵秀,云雾缥缈,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以“奇、险、旷、幽”闻名,明代宋濂称其为“天地间秀绝之区”。仙华山有玉柱峰、仙坛峰、玉尺峰、玉笋峰等五座主要山峰,这些山峰拔地而起,形成壮观的山景,其中,少女峰海拔720.8米,被誉为“江南第一仙峰”。

在这里,骑行者可以挑战自我,在蜿蜒的山路上感受速度与激情的碰撞。也可以停下来,静静地欣赏山间美景,享受一份宁静与自在。

骑行路线六:三十六岗

三十六岗骑行路线,是浦江大多数骑行爱好者心目中的神话,也是骑行菜鸟和骑行爱好者之间的分水岭。

从城区出去,途经杭坪、大畈、檀溪、冷坞、三十六岗、嵩溪,最后回到城区,全长约74公里。这一路山道蜿蜒,村落静谧,花草清丽,都是“四面有山皆如画,一年无日不看花”的美好风景。

骑行小tips:

准备装备:自行车、头盔、手套、水壶等安全装备;

注意天气状况:避开雷雨等恶劣天气,选择舒适的气候出行;

路况了解:提前了解骑行路线的道路情况,以便做好应对措施;

合理安排时间:根据个人体力和行程安排合理休息时间,保证骑行安全;

骑行文明:请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骑行过程中请勿闯入禁止骑行的区域;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研学旅游 校园外的“活”课堂

近日,浦江各研学基地人气十足,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除了浦江的学生外,也吸引了不少义乌、诸暨等周边城市的学生前往基地研学。

11月13日下午,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内,一群群学生围绕着两张教科书仿制展架,高兴地留下他们与这段悠久历史的珍贵合影。当日,这股探寻历史的热潮吸引了来自金华市第一中学、金华市仙源湖实验学校以及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共计1000余名学生的热情参与。他们慕名而至,只为在这片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土地上留下足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上山遗址内容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时被编入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上海版),上山文化影响力正在向更广阔的领域扩散。

翻开《地理七年级上册》(上海版)这本教材的第98页,“水稻的起源”这一主题跃然纸上,上山遗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占据了整整一页的篇幅,详尽而生动地展示了这一遗址的丰富内涵,不仅有浦江上山遗址炭化稻米的图文内容,还穿插整个遗址公园的外貌图片,并且直接提出“据考古发现,位于钱塘江流域的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为读者搭建起了一座了解稻作文明的桥梁。

来自黄宅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戚曦自豪地说:“在学校里,我就已经对万年上山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它作为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被编入了教材。今天亲眼见到这些展架内容,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现场,作为浦江的一分子,能够在自己的家乡亲眼见证这样的上山文化,我感到无比骄傲。”

近年来,浦江县持续推动非遗传承与县域现代生活和发展相融合,非遗也成为研学旅游的热门主题。日前,金华市非遗保护和信息中心组织的“非凡同学&美在传承”非遗研学游活动走进诗画浦江,乐享非遗之旅。来自金华、杭州、义乌等地的两批亲子团队中还有9位来自埃及、哥伦比亚、也门、苏丹等4个国家的成员,一起探秘古村落,体验一根面,看非遗、品非遗、赏非遗,沉浸式体验浦江非遗之美。

浦江县非遗馆内的非遗展览项目丰富,从无人不知的板凳龙和豆腐皮到鲜为人知的麦秆贴画、擂马、浦江迎会,成为浦江县中小学校研学的热门选项。位于岩头镇的礼张村曾获评中国十大书画村,村内书画人才辈出,基于此,当地积极谋划以乡村特色助推乡村振兴,通过在当地张书旂美术馆等场所开展美术教育、扎染、漆扇制作等活动,吸引浦江县岩头小学、七里中心小学、檀溪小学学生前往。

伴随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带来航天热度,位于浦江县郑宅镇的三航数字科普研学基地里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研学热潮,来自浦江、东阳、义乌、诸暨的同学们在科普基地内感受着前沿科技的魅力、中国智造的力量,为提升科学素质聚力赋能。

走进科技氛围十足的三航数字科普研学基地,祝融号火星车、天和核心舱、中国天眼、093型核潜艇……各式各样的模型映入眼帘,大家带着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兴致勃勃地围在模型前,细细打量,深入思索,在观赏和体验中不断了解我国航空航天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

寻味之旅 解锁浦江美食密码

当我们踏上旅途,无论街头巷尾的小吃摊,还是镬气满满的农家土灶,浦江小吃就像是一把钥匙,为你打开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大门,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一段故事,值得用心感受和珍藏。让味蕾在旅途中留下美好的记忆,让旅行因美食而变得更加难忘。

牛清汤

牛清汤是浦江人的最爱之一,堪称一绝,凡是喝过它的人,一定会被其独特的风味所吸引,欲罢不能。牛清汤用牛头、牛骨放在大锅里精心煮出来的汤,加一些牛筋、牛血、辣椒、胡椒粉等可口的配料。严寒的冬季,每次路过牛清汤店,就要一碗放了干辣椒的牛清汤,几口喝下,额头冒汗珠,整个身体感觉热气腾腾,寒气顿散,那爽快劲太舒服了。

羊清汤

提起羊清汤,就会想到“江南第一家”,这里的羊清汤最为出名,穿过由古牌坊组成的阵列,宛若行走在岁月长河中,每座牌坊都在默默讲述着它的故事……

羊清汤虽然听上去和牛清汤如出一辙,滋味却大相径庭。羊清汤选取本地山羊骨头熬煮而成,配着鲜辣椒,这鲜辣味冲击着味蕾,穿过舌尖口腔,直达肠胃,撼动心魄,仿佛听到百年前郑氏老饕吆喝:小二,一碗羊清汤,半斤羊肉,烫壶酒……

老碗头肉冻

肉冻常见,但浦江的肉冻别有特色,早年间只有过年时才吃得到,特别的味道成为不少人的乡愁记忆。浦江的肉冻分为猪肉冻、羊肉冻和鱼冻,猪肉冻由猪头肉或猪脚加飞豆腐加工而成;羊肉冻在浦江话口语叫作羊羔冻,郑宅的羊肉冻最为出名;鱼冻用白鱼(鲢鱼)切块加飞豆腐加工而成,吃时加醋、生姜更好,寓意年年有余。

一根面

一根面是浦江县檀溪镇潘周家村的传统手艺,原名麦绳,渊源久矣,村民们便将面条晒干,取名一根面,象征着长长久久、吉祥如意。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根面条可以拉上好几百米不断,韧性十足,口感也赞,做一次面可供100多人同时吃饱。2014年11月,一根面登上中国梦想秀并圆梦成功,如今这根面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荞麦面

浦江种植荞麦的历史较为悠久,据《光绪浦江县志》记载:“荞麦,七月种,十月熟。经霜即萎,早种者,亩可收石余”,说明浦江人早已掌握了荞麦的种植时间和种植方法。荞麦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的功效。纯手工揉切让面条口感劲道爽口,柴火灶长时间熬煮使面汤更显醇厚浓郁,搭配上蒜末、姜末、葱花,还有自家熬制的猪油跟秘制的黄豆酱,让这碗荞麦面喷香扑鼻,使人垂涎欲滴。尝上一口,极大地满足了食客挑剔的味蕾。

米筛爬

米筛爬是浦江独有的传统美食,营养丰富易消化,老少皆宜。古代夏秋之时农事繁忙,农家主妇晚餐一般都要烧开胃的面食。但一般切面很难掌握时间,早烧会糊,迟烧又担心家人饿肚子。于是一些主妇干脆先和面团等丈夫收工再点火切面。有一小孩顽皮,在面团上摘下一小块在米筛上按弄,结果按出雕塑一般的花样来。主妇灵机一动,依小孩样在米筛上一摁一捺,按弄出来的面团久煮不烂,越煮越香。丈夫不知此谓何物,主妇随口说叫“米筛爬”。从此,“米筛爬”在浦江民间世代流传,广受欢迎。

麦饼

麦饼以两面微黄,薄似纸,韧如皮,无破损为佳。烫时以出现馒头形为上。因为当麦饼快熟时,饼层内的馅受热产生蒸汽而受到饼面的密封,使饼内鼓起如馒头,当火温降低后,麦饼复原如常。正因为出现如此奇观,麦饼才成为上等佳品。麦饼形圆,寓意团团圆圆,馅和面相处很和谐,表示和和美美,因此每年的元宵节、中秋节,浦江有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麦饼的风俗习惯。这种民间传统的饮食一直流传至今,制作工艺代代相传。

部分稿件来源:浦江文旅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