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传承中式浪漫!90后非遗手艺人让龙凤花烛“活”起来

2024-11-23 14:41:54

来源: 金华传媒记者

作者: 记者 张丹楠 文/摄

“洞房花烛深深处,慢转铜壶银漏。”古诗词中,花烛通常与中式婚礼的浪漫叙事相关。人们常说“洞房花烛夜”,却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龙凤花烛以龙凤和花卉等图案作装饰,是国内精美少见的工艺遗存,其制作技艺一度面临失传。

“全国可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手艺人在从事制作龙凤花烛,我想着要做些什么,能让花烛重新‘活’起来。”闫威是名90后非遗手艺人。为还原记忆中的传统浪漫,他用两年时间,搜集整理各种资料,观摩学习教程,整理龙凤花烛的制作工艺,从零学起,不断摸索,不仅还原出儿时记忆里的“龙凤呈祥”,还让这门老手艺焕发出新生命,在小众非遗的赛道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手上功夫深 才能做“活”花烛 

一挑二过三脱,用木制花瓣模具在融化的蜡油中如蜻蜓点水般轻巧旋转,再到凉水碗中过一下,用手缓慢将薄薄的蜡层脱下来,一片轻盈小巧的牡丹花瓣便初具雏形。一间不大的工作室内,初冬暖阳照亮窗台上金粉、蓝橙组合的各式花烛,流光溢彩间,闫威的手中,蜡制的牡丹花色彩明艳,栩栩如生。

制作龙凤花烛,最难的步骤当属龙和凤的制作。将浸湿的木制模具上金粉,在蜡油中轻轻过一下,这里对于力度的掌握要恰到好处,闫威称这是“捉鬼功夫”。“动作一定要又轻又柔,蜡的深浅程度表现出渐变的色彩,这对加热炉的火候把控也是很大的考验,旺了不行,冷了也不行。”

点亮烛芯,烛火摇曳,传承千年的浪漫,便随着跃动的烛光弥漫开来。

传统制蜡工序繁复而精细,涉及剪纸、上蜡、熔蜡、调色、彩绘、浇铸等多个步骤,每一道工序都大有考究。尽管耗时长、制作工艺复杂,闫威耐得住寂寞,不断打磨,精益求精,经常在工作室一坐下就是一天,看见一个个制作精美的花烛完成,是他最满足的时刻。

 跟上新潮流 才能盘“活”赛道 

传统工艺玩出新花样,闫威在小众非遗的赛道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龙爪雄劲,体态矫健,凤目圆睁,跃跃欲飞,一对对龙凤花烛形态各异,“盘旋”环绕在红烛上,凝结着手艺人的巧思,更沉淀着厚重的古典审美。

传统花烛分为年烛、寿烛、龙凤花烛,对闫威来说,花烛千姿百态,才是活的。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闫威融入新元素,创作“粉红龙花烛”、“莫兰迪”小清新配色花烛、“香薰寿烛”等特色花烛,同时开发文创周边和亲子手工体验活动,盘活传统香烛市场,未来,他想继续研究,把更多不一样的事物融入花烛制作中,让非遗获得新生。

近几年,在闫威这里定制婚礼花烛的人逐渐变多。他希望自己的坚持,可以点亮无数洞房花烛夜的龙凤花烛,把这份中式浪漫守下去、传下去。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