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浦江   正文

探古求源承文脉 继往开来启新程

2024-12-08 19:30:11

来源: 金华传媒记者

作者: 叶赛丽/文 朱喆昕/摄

为赓续浦江千年文脉,持续扩大浦江名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浦江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12月8日上午,浦江县诗画里艺术中心举办了《九灵山房集笺注》新书品鉴暨戴良学术座谈会,金华市社科联、浦江县委宣传部、县社科联有关负责人,省内外专家学者和县内外文史、文旅爱好者共同参加。

戴良,字叔能,元末明初浦江建溪(今诸暨市马剑镇)人。世居浦江九灵山下,自号九灵山人。曾学医于朱丹溪,学经史古文于柳贯、黄溍、吴莱,学诗于余阙,曾任月泉书院山长。他的诗文多为悲凉感慨、颂扬与怀念故元之作,风格抑塞磊落,描绘了元明鼎革时知识分子心中的震荡和感慨,记录了普通人的生活,使他成为元末明初声名远播的大文学家和诗人,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神姿疏秀,亦高出一时”,他的主要作品有《春秋经传考》《和陶诗》和《九灵山房集》等。《九灵山房集》有“风骨高秀、迥出一时”、集部之“最著者”之称,其文学价值与学术价值均不容小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献的散佚,《九灵山房集》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波折。

浦江中学教师朱祖日是一名文史研究爱好者,他认为乡土教材是培养中学生热爱家乡情怀的重要载体,编写乡土教材,必须依托当地历代文化名人典籍,否则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于是他利用空闲时间,历时五年,以明正统年间的《九灵山房集》刻本为底本,参考清乾隆年间刊本和相关传世文献,整理出版《九灵山房集笺注》,本书共三十卷,分为《山居稿》《吴游稿》《鄞游稿》《越游稿》,是研究戴良思想和元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今年5月,《九灵山房集笺注》获得“金华市第二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浦江遗忘了戴良先生,不仅对戴良先生的生平、学术、品德的研究很少,就是知道他名字的人也很少,”问及整理《九灵山房集笺注》的原因,朱祖日说,“我也经常对我的学生说,能否从我们这一代开始,让家族有一点书香气,但是光靠讲是不够的,所以我就想自己带头编书,为学生做一个榜样。”

探古求源承文脉,继往开来启新程。浦江县建县1800多年,素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诗词之乡等美誉,本次座谈会通过深化戴良的个人生平、学术思想、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的研究与宣传,旨在进一步挖掘浦江历史内涵与人文精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努力形成具有更多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浦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同时,浦江将抢抓时代机遇,着力推动名人文化、书画文化、诗词文化、马良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IP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文旅爆款产品,加快打造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奋力书写浦江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