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7 16:38:00
来源: 金华传媒记者
12月17日,双龙景区举行“金华山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项目成果汇报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双龙风景区党工委书记陈峰齐,管委会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会上,浙中地质工程勘察院汇报金华山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地质研学产业建设)项目成果。金华山上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多,分布广,科普科研价值高,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8处,省级以下21处,可以开发四种地质研学路线。本次勘察新发现17处地质遗迹,如玲珑岩古海洋生物化石、大盘尖玄武岩柱状节理等。
经勘察,金华山长约25km、宽1km的石灰岩分布带上,至少有50处溶洞。报告显示,金华山的溶洞呈层分布、成群出现、形态迥异、类型众多,时间跨度8亿年的四个时代(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均有发育,这在全国地质公园中十分罕见。报告认为,金华山是中国东南部岩溶地貌典型代表,与西南岩溶地貌相比,虽规模略小,但胜在精品众多,组合更优,洞瀑更壮观。
会议指出,地质勘察要回答金华山是怎么来的,岩溶地貌好在哪里,有什么旅游价值三个问题。对九龙花洞、赤松里湖矿等空白点加强补充科研,争取推出国家级成果。要把金华山的宝贵资源挖掘好、保护好、展示好。没标的资源要标出来,解说要深入浅出,按照5A景区标准进行表述,对日常线路上一些常规的地质现象也要做好解释,可以用纪录片等形式来表现探秘过程。要细分赛道,打造国家级溶洞地质研学基地。科学规划线路,准确布置内容,更加突出地质地貌方面的科普,让游客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金华山的地质科学价值、美学价值,把溶洞地质研学名片打得更响。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