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 18:17:54
来源: 无
12月28日,《浦江文献集成提要》深度课题开发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浦江县月泉书院举行。此次发布的《浦江文献集成提要》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国内首部县级大型文献集成,《浦江文献集成》洋洋洒洒共286册,广泛搜集了浦江历史上多达850种文献,以及2000余篇报刊文章和画图,堪称浦江版的《四库全书》。而《浦江文献集成提要》恰似一把钥匙,精准把握了全套书的核心要义,引领读者快速领略浦江近千年文脉发展历程中的思想精髓,为深入探究浦江人文历史、萃取文化精华、推动浦江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文献根基。
文化是县域软实力的关键体现。浦江自东汉兴平二年建县,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素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诗词之乡”等美誉。境内有距今一万年的“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今年更是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米酒证据;有距今千年、十五世3000余人同居不分家的“江南第一家”郑义门;有国内文学史上最早的遗民结社“月泉吟社”,其征诗获奖作品集《月泉吟社诗》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社总集”。自宋代以来,见诸文字记载的浦江籍书画家有250多人,成为突出的“浦江书画现象”。
浙东文化圈之浦江文脉是金华之学的重要分支,自宋末以至于今,成为金华地区文脉传承发展的重要地域文化。浦江如何凭借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基础构架新的文明体,下好文化这一盘棋?在《浦江文献集成》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面对卷帙浩繁的浦江历史文献,人文科学者肩负起探讨重构文化的重任。为使读者高效汲取浦江历史文化的精髓,对浦江历代文人著作展开总结与评判,《浦江文献集成》的撰写显得尤为重要。2015 年,浦江县携手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开启重大文化科研项目——《浦江文献集成》编纂工程。历经近五载辛勤耕耘,这部286册的鸿篇成功问世,开创了县域文化整理的先河,既是对浦江县历史文化的全面梳理与系统总结,也是对文化传承使命的坚定践行,为浦江经济社会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石。
发布会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诸子研究院院长、《浦江文献集成》深度课题开发项目负责人方勇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深入解读了课题开发背后的故事与意义。《浦江文献集成》深度课题开发项目是在《浦江文献集成》基础上实施浦江传统文化深层开发的研究,是对浦江地区历史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这些历史文献是深入研究和阐释中华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的资料来源,服务于构建具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后人对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珍贵的文献资料。
“这是一本伟大的书。”浙江科技大学教授张涅在发布会上发表感言,《浦江文献集成提要》的出版,为我国县域层面首次提供了地方文献集成整理与出版的有益思路和实践经验,具有典型的社会文化意义。其丰富的文献资料,不仅为深入研究浦江人文历史提供了详实依据,也为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精华创造了良好条件,是展示浦江形象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浦江文献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系统、科学地整理、阐释和宣传。此书为研究浦江地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推动浦江地方文化“走出去”,为浦江在社科研究、文化旅游、招商引资等领域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让浦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大放光彩。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