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义乌的“国际饭”为何这么香

2025-01-01 09:58:27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黄晓华 汪蕾 蔡文洁 钱旭升 文/摄 黄露 童俊/插图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市场商户陆续打烊,义乌展现出另一幅繁华景象:稠州北路的中东、阿拉伯餐厅,城北路的印度餐厅,江南社区的韩国餐厅……洋溢着异国风情的外国餐厅霓虹闪烁、一片忙碌。

da69015df2894a958697294e48cca7d.png

一餐饭既是生存所需、乡愁所系,也是人们体验异域文化的窗口。在义乌,由外国人经营的餐厅已达到52家,店主分别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义乌外国餐厅火爆出圈,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慕名而至。

日前,记者深入义乌的外国餐厅,探寻这桌“国际饭”缘何“香喷喷”。

3b0cf466cffc6fa9eb7086eb55443f0.jpg




何以保持足够正宗

——数万名外商把关家乡味道



城北路被称为“印度街”,13家印度餐厅一家挨一家,一到饭点,满街咖喱飘香。

来自尼泊尔的比沙尔没想到,自己经营的铌萨迩餐厅成了网红店。但有一点他很自信,只要来吃过的客人,就会再来,“在义乌能同时做好印度菜和尼泊尔菜的没有第二家”。2012年刚来义乌开店时,虽然租不到沿街店面,但他的生意就不输沿街的同行。

“后厨有4个厨师,2个是印度人,2个是尼泊尔人,烹饪用的都是传统手法。”比沙尔说,店里光香料就有150多种,面粉也是印度进口的。

尼泊尔餐厅6.jpg

苏坦是当红的土耳其餐厅。2009年,店主奥兹坎·塞泽尔从广东转战义乌,看中的就是这里为数众多的土耳其商人。凭借离义乌国际商贸城近的客流红利和地道的口味,苏坦树起了口碑,生意越做越大。

“使用进口原材料,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奥兹坎说,餐厅主营土耳其烧烤、各类甜品以及土耳其特色咖啡,所需的调配料基本都从土耳其进口。共建“一带一路”和义乌发达的市场为采购进口食材带来极大便利。苏坦餐厅制作冰淇淋的原料原先通过海运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如今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两个星期就能抵达。

“不仅要做出健康地道的美食,还要提供温馨的服务,让远离家乡的客商感受到家的温暖。”奥兹坎说,能用美食来满足成千上万的顾客,感觉很幸福。

(组) 浙中新报 钱旭升《借力进博会 这名驻义外商将冰淇淋卖到了全世界(7)》6.jpg

和苏坦餐厅紧邻的是贝迪餐厅,店主穆罕奈德·沙拉比解释,“贝迪”在约旦语中的意思就是“我家”,它是漂泊之人可以找寻温暖的地方。

正宗的食材、传统的烹饪、本国的店员、本土的装修,给国外客商带来宾至如归的感受,对中国顾客来说则是浓郁的异域风情。有人觉得,义乌的外国菜比一些大城市的餐厅更正宗,也有人会对某些口感特别的美食表示“吃不习惯”,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品尝下一道菜的热情。

贝迪餐厅0.jpg

义乌每天活跃着约2.5万名、常住超1.6万名外国人。庞大的外商群体是各色外国餐厅开店之初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确保餐品味道正宗的挑剔的把关者。

1cf888b0d6993151d7f09059c7629bf.png

“足够正宗,保持原味,不需改良。”谈及义乌的外国餐厅,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望首先提及的就是“正宗”二字。义乌的外国餐厅有打破“本地化定律”的底气,敢于保持原有风味。


为何选择扎根义乌

——在这里可以看到未来


民以食为天,饭店总是跟着人气走。来义乌开餐厅的外国人,开始都是冲着这里外国人多。每家餐厅的创业故事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都选择了义乌,而且在这里扎下了根。

穆罕奈德在义乌找到了温暖的家。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讲述了穆罕奈德在中国成家立业、追逐梦想的故事。

贝迪2.jpg

2000年,穆罕奈德跟随叔叔到了广州,开了玛爱德餐厅,邂逅了未来的妻子。经朋友介绍,2002年他把玛爱德开到了义乌,成为当地第一家阿拉伯餐厅。

此后,穆罕奈德的餐厅越做越大,从七八十平方米的玛爱德,发展到1600平方米、上下四层楼的贝迪。虽然穆罕奈德还在经营外贸生意,但每天用餐高峰来临之前,都会准时赶到店里,招呼老顾客,通过办公室的视频察看从大厅到厨房的运行状况。

和穆罕奈德一样,义乌不是很多人来中国的第一站。奥兹坎从广州来到义乌,第一感觉就是“看到了未来”,全球各地的商人汇聚于此,经商的氛围浓厚。15年经营下来,义乌两家苏坦餐厅顾客盈门,这里还成了他发展的大本营。2018年,成功引进土耳其百年冰淇淋品牌“MADO”后,他在义乌开出3家“MADO”主题西餐厅,还在北京、广东、新疆、天津、江西开出8家分店,上海、杭州的新店也即将开张。

苏坦餐厅3.jpg

和穆罕奈德一样,不少外国餐厅的店主,最终都因和中国姑娘的爱情而停驻义乌。荷兰人巴科2006年来到义乌做外贸生意。他没想到义乌如此友善包容,更没想到两年后会与义乌姑娘傅琳相知相恋,成了一名义乌女婿。奋斗10年后,他凭借做外贸生意攒下的积蓄,实现了自己的厨师梦,开了Bako’s Garden西餐厅。

比沙尔也和中国姑娘许曼兰喜结连理,如今一家四口在义乌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夫妻二人互相帮衬,每天采购进货、打理后厨、看店守店,用心经营铌萨迩餐厅。丈夫招呼外国人更加热络亲切,妻子则耐心地教中国人怎么品尝印度菜。

雷锋果汁1.jpg

“义乌不会辜负任何一个肯干的人,不论你来自哪里,都能找到空间与机会。”这是埃及小伙穆罕默德从自己和舅舅的经历得出的结论。他的舅舅是当地最早到义乌经商的外国人,在中国挖到了第一桶金。9年前,他也跟着舅舅来到义乌,凭借3000元本钱,白天上班,晚上蹬着三轮车到夜市摆摊卖橙汁。如今他的雷锋果汁已经在义乌开了7家连锁店,高峰时一天能卖出数千杯果汁,明年将在杭州开第8家店。“我的目标是将雷锋果汁做成全球连锁品牌。义乌是我的老家,我不会忘记自己是怎样开始的。”穆罕默德说,“我们与义乌彼此需要、相互依靠、共同成就”。


缘何和谐有序发展

——义乌的老外不“见外”


迎面走来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店招上同时打着中文、英文、阿拉伯文介绍各色世界美食……在“国际乌”,不同文化总能共存共融,市民不“排外”,老外不“见外”。

德国客商约阿希姆·霍夫曼是Bako’s Garden西餐厅最早的顾客之一,每次到义乌采购都会来这里坐坐。“这座城市对外商非常友好,也正是因为多元、包容的城市性格,让它越来越国际化,发展日新月异。”

世界义乌1.jpg

长期生活在义乌的外国人也越来越中国化。巴科的西餐厅内,波斯地毯与东阳竹编,斯里兰卡红茶与中国老白茶,圣诞树与中国瓷器,不同的文化元素搭在一起很和谐。他在店里做西餐、品红酒,在家却喜欢做中餐、喝茶、练太极。

穆罕默德到义乌两年后,中文就已经说得很溜,在夜市摆摊卖橙汁时还学了不少义乌话。他时常各种语言丝滑切换,还和顾客寒暄调侃:“橙子是进口的,甘蔗是本地的;我是进口的,说的话是本地的。”

义乌外国餐厅一朝爆火,实际上并非一日之功。外国人经营的餐厅,从1家到如今的52家,经历了20多年的“生长”。从零星的店铺,到异国风情街,再到集商贸、购物、美食、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生活化街区,义乌国际餐饮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市场之力,也受益于政府部门的规范引导和良好服务。

3d29e07d5d33dafa879e7c5d2560229.png

外国人在义乌做生意,不仅能够得到一视同仁的尊重,甚至还能享受到一些特殊待遇。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稠城市场监管所副所长宋嘉祁介绍,稠城街道云集了35家外国人经营的餐厅,从业人员国别多、文化风俗习惯差异大,对食品安全治理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关键要做好服务和引导。

比如,餐饮店亮证是一项硬规定,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发现大部分阿拉伯餐厅装修得金碧辉煌,白底的证件照上墙不太协调,于是为他们量身定制了金色相框。考虑到很多外国客商喜欢夜间活动,于是从傍晚开始,对一些路段外摆经营的管理就相对宽松一些。

WZJ_1377.JPG

位于稠城街道词林社区的“一带一路”国际餐饮服务中心,向外国人提供证照办理、企业年报、出入境管理、政策咨询、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培训,推动国际餐饮规范化提升。他们还组建了由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商组成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志愿者队伍。穆罕奈德在这里设立了“奈德之家”工作室,带领8名核心成员及近百名外籍志愿者,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成了以外调外、沟通中外的“国际老娘舅”。

“不少外国餐厅的店主都说,签证的时间太短了,我能不能多签几年?”宋嘉祁说,他们都想在义乌把生意长期做下去。


能否保持网红长红

—拼的是商贸城市的文化魅力


身边外国餐厅的爆红,让义乌人自己都感到意外,看了网上的美食攻略,纷纷感叹“这是本地人陌生的义乌”。

“五一假期,一些网络大V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流量很高,转化率也很高。后来我们主动策划,在国庆假期前夕推出首个文旅IP——义乌好好逛,主打的就是‘购物+美食’。”张望说,国际美食一直是义乌文旅对外宣推的特色亮点,这波热潮更明显地体现出网络传播快、受众年轻的特点。

荷兰餐厅2.jpg

国庆假期,义乌外国餐厅更加火爆,吸引233万名游客以及1.3亿曝光量,在最受游客欢迎的县域旅游目的地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二。

现场的火爆程度让外国餐厅店主们咂舌。贝迪餐厅高峰时最多需要等位300多桌,排队5个多小时,有的人干脆先去逛一趟义乌国际商贸城。铌萨迩餐厅每天至少换桌100桌以上,许曼兰在店里的步数至少2万步。

义乌各家外国餐厅客流不断,一些明星餐厅周末排队成为常态,江浙沪及广东、北京等地前来消费的打卡者络绎不绝。截至10月底,今年义乌外国餐厅接待游客超436万人次,营业额达5.02亿元。

贝迪餐厅6.jpg

义乌美食的出圈看似无心插柳,实际上早有“先兆”。不少店主表示,之前餐厅的客流结构已经开始变化,中国顾客越来越多。如今,这个趋势更加明显,有的外国餐厅反而是中国顾客多。

义乌国际美食的盛况,是否会昙花一现?张望认为,义乌国际美食因国际贸易而兴,首先基于外商的生活和交际需求。今年1—11月,义乌市净出口总值突破6000亿元,入境外商51.4万人次,增长势头强劲。

张望还说,“购物+美食”符合旅游市场向县域下沉、向个性化转型的趋势,契合来义游客的需求。义乌正在以美食为媒,推出更多“美食+”项目和特色体验街区,改变人们对“义乌人有生意没生活”的印象,展现商贸城市的文化魅力。而义乌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强的接待能力,也为文旅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微信图片_20241227113626.jpg

有网友评价,义乌不靠硬拗的流量,拼的是城市本身的文化魅力,充满顺势而为的松弛感,这是文旅发展最完美的一面。

日前,义乌市启动以“义乌好好逛·宝藏义乌年”为主题的新春文旅消费月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引导国外美食商户春节期间不打烊。一场国际化的新年盛宴即将开席。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