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健康   正文

全网关注女演员病情,分离转换性障碍究竟是什么病?

2025-01-05 07:05:01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朱静怡 文/视频


据媒体报道,演员赵露思前不久被送医院抢救,她瘫坐在轮椅上,除了失语症之外,连走路都变得困难。

2025年1月1日,赵露思在社交平台上回应了自己的病情,并且晒出一张病历的照片,透露自己从2019年开始出现抑郁情绪,到2024年病情加剧,出现频繁干呕、眩晕、关节疼等躯体化症状,最终被确诊为分离转换性障碍

一时间,关于精神健康的讨论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很多人对于分离转换性障碍这一疾病非常陌生,记者就此采访了金华市第二医院精神科专家。

“如果说分离转换性障碍这个名字大家不熟悉,那么它过去的别名大家想必都听说过,就是歇斯底里、癔症。”金华市第二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兰建萍告诉记者,分离转换性障碍是一类由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患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让记者意外的是,这种疾病在临床并不少见,且女性患病人群明显多于男性。它的患病因素非常多样,包括一定的遗传因素、性格因素、躯体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概括来说,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以自我为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的人易患病,生活中的挫折、创伤等使患者内心积累了巨大的压力与痛苦,当这些负面情绪超出心理承受阈值,大脑便启动这种特殊的“防御机制”,以分离或转换症状来逃避现实困境。 

没错,这种疾病的症状从它的名字里就得到了体现,一种是分离症状,一种是转换症状。


01
分离症状

分离性遗忘:表现为突然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经历,这一遗忘不能用物质、神经系统病变或其他医学问题所致生理结果来解释。分离性遗忘症是最常见的分离症状。

分离性漫游:伴有个体身份的遗忘,表现为突然的、非计划内的旅行。

情感爆发:表现为情感发泄,如时哭时笑、吵闹等,对自己的情况以夸张性来表现。发作时意识范围狭窄,可能出现冲动毁物、伤人、自伤和自杀行为。

双重和多重人格:表现为忽然间身份改变,比较典型的就是民间说的“鬼怪附体”。

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个体突然与自身或环境分离开来,感到“不真实”。

此外还会有假性痴呆以及其他精神病症状。



02
转换症状

运动障碍:可表现为动作减少、增多或异常运动,如瘫痪(单瘫、截瘫或偏瘫)、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等。

痉挛障碍: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生,比如缓慢倒地或卧于床上,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抖动等。

抽搐大发作:发作前常有明显的心理诱因,抽搐发作无规律性,但无大小便失禁、咬舌等症状,发作时瞳孔大小正常,角膜反射存在。

感觉障碍:可表现为躯体感觉缺失、过敏或异常,或特殊感觉障碍,如突然失聪、失明、失语等。

兰建萍曾在门诊遇到不同症状表现的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

有一名年轻女子原本沉浸在甜蜜的恋爱中,却无意中得知自己的男友其实早有家庭,不仅有老婆,还有两个娃。真相揭露后,巨大的打击让她患上了分离转换性障碍,她的表现是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谁,在积极治疗后,这一症状持续数周后消失了,她也终于“找回了自己”。

另一名大姐因琐事纠纷和同村妇女吵架,在激烈的争吵对骂中她突然晕倒,醒来后发现自己半边身体不会动,以为是中风偏瘫了,可是到医院怎么都检查不出来有任何器质问题或神经损伤。后来在精神科医院的帮助下,大姐纾解心结、积极康复,又能行走自如了。

“目前治疗方式以心理治疗为主,例如暗示治疗、催眠治疗、认知治疗等,情绪特别激动或合并抑郁等精神疾病的,医生会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兰建萍说,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症状大多是功能性,预后一般较好,大家不用太过担心,关键是积极就医,提升抗压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