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浦江   正文

研学旅游在浦江的别样精彩

2025-01-10 16:37:19

来源: 无

作者: 通讯员 楼汤灿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游学活动已经逐渐演进为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学活动。学生们以不同形式丰富着行万里路的内涵,行走的课堂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研学,作为一种结合了学习与旅行的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围墙和书本的限制,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生动的学习环境。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更深入地了解知识、掌握技能,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书本的课堂”,眼下,研学已经成为许多孩子的必修课,研学旅游市场方兴未艾。

近年来,浦江县以打造“长三角文旅融合的研学旅行综合性目的地”为目标,把研学旅游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打造“万年上山诗画浦江”研学品牌,研学旅游呈快速发展态势,已成为拉动旅游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共接待研学学生约12.19万人次,同比增长27.51%,实现研学营业收入约1016.38万元,同比增长34.28%。尤其是县外研学接待人次由2023年的2.53万人次增长到2024年的4.64万人次,同比增长83.4%,县外营业收入由2023年的236.09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344.39万元,同比增长45.87%。

板块集聚、串点成线,构建特色鲜明的研学旅游新格局

浦江县致力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积极开发特色研学课程,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化修养。围绕“万年上山”“千年孝义”“百年书画”等文化品牌,浦江县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浦江特色的研学项目,如上山文化探秘、孝义家风传承、书画艺术体验等,不仅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还满足了市场和亲子私人定制等多元化需求。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研学资源,浦江县整合了分散的研学资源,设计出了多样化的研学线路。历史文化研学线路串联了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江南第一家”、嵩溪古村等历史文化景点,让学生在探访古迹中感受浦江的悠久历史;农业体验研学线路则串联了葡萄园、茶园、农业产业园等农业体验场所,让学生在亲近自然中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这些线路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研学体验,还促进了浦江县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营地建设方面,浦江县以营地为龙头,将各个特色课程串联成珠,形成了板块集聚、串点成线、特色鲜明的研学旅游新格局。同时,浦江县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依托浦江文化特色,做精做优耕读研学、孝义研学、书画研学、亲子研学四大主题板块,积极推动“国家级营地”的创建。目前,浦江县已拥有3个省级研学基地和2个市级研学营地,7个市级研学基地,为有序推动浦江县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浦江县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为了推动研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浦江县与各地学校、研学机构、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研学产品线路的迭代升级。

此外,浦江县还注重研学基地(营地)之间的互动整合,如杭坪镇共富稻田和黄宅镇上山文化的整合,形成了“世界稻源、万年上山”农耕体验线路。学生春季研学体验种子萌芽,再亲自到稻田插秧,秋季研学亲手收割脱粒,还原“春耕秋收、四季更迭”的真实场景,同时学习上山文化,体验水车、风车等农具劳作,以及擂马、板凳龙等浦江非遗项目,收获满满。

深挖文化资源、传承与创新并举,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研学体系

在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研学旅游体系的道路上,浦江县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致力于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书画研学体系。其中,礼张国际艺术村研学基地充分发挥了其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通过开设多个特色化的主题教学驿站,巧妙地将玩、学、游融为一体,让文化研学回归其本质。

礼张村被誉为“中国书画第一村”,是浦江县“文化之邦”“书画之乡”的最佳缩影。礼张村名人辈出,书画文化底蕴深厚,自张爽甫始,张振铎、张书旂、张世简等书画大师相继在书画界崭露头角,为礼张村赢得了“中国十大书画村”“中国传统村落”等美誉。

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礼张村整合了乡村美术馆、旭峰书院、研学宿舍楼等资源,聚焦美育,以研学活动为核心,以书画文化为基础,以非遗文化为支撑,打造了一个集书画交流、非遗传承、美景欣赏、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研学基地,不仅为书画研学、非遗传承提供了完美的人文、物质实践体验场所,也成为了礼张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礼张国际艺术村研学基地的研学氛围十分活跃,学生按照班级分组,参观乡村美术馆、张书旂美术馆,了解国画史的起源、发展和兴盛。在课堂上,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画素描、水墨画,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礼张村的成功经验,为浦江县探索“文旅+研学”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深挖文化资源,打造研学旅游体系,礼张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

礼张村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完善研学旅游设施,丰富研学课程内容,提升研学服务质量。在创新研学课程设置方面,礼张村将继续秉持美育教育的理念,以传统的中国书画教育为核心,同时积极融入铜版画、木工画、版画以及AI+艺术等现代元素,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礼张打算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能激发学生对现代艺术的探索热情。

此外,礼张村还将持续为学生开发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学生们可以亲手制作非遗漆扇、扎染等传统手工艺品,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食,领略乡村生活的淳朴与美好。

为了进一步提升研学旅游的吸引力,礼张村还将以自身为基点,串联起周边的檀溪、仙华山、“江南第一家”等多个知名景点,共同打造一个多日游的研学基地,丰富学生的研学体验,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能领略到各个景点的独特魅力。

浦江县将继续深化研学旅游的发展,以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方式深挖文化资源,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研学体系,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热潮不断,持续出圈

近年来,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管理中心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与教育工作,依托“稻之源、村之始、陶之祖”的独特遗址特色,全力打造“万年上山”研学游平台。

稻作农业生产、农业村落定居、彩陶技术创新,这是上山文化最具标志性的三个符号,也是上山研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将上山文化的精髓融入考古文化实践、自然劳动教育、文化艺术手工、趣味科普教育等四大研学课程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不仅能受到万年文化的熏陶,还能亲身体验农耕文化、非遗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传承,快乐迷宫探索更是为研学之旅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年,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更是创新推出了教材游研学活动,将上山文化的精髓与教科书内容紧密结合。

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内,学生们围绕着两块教科书仿制展架,兴奋地记录下自己与这段悠久历史的珍贵合影。这股探寻历史的热潮吸引了来自金华市第一中学、金华市仙源湖实验学校以及黄宅镇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千余名学生的热情参与。他们带着对上山文化的浓厚兴趣,慕名而至,只为在这片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据了解,今年9月,上山遗址内容成功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地理七年级上册》(上海版),这标志着上山文化的影响力正在向更广阔的领域扩散。在《地理七年级上册》(上海版)的第98页,上山遗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占据了整整一页的篇幅,详尽而生动地展示了这一遗址的丰富内涵,为读者搭建起了一座了解稻作文明的桥梁。

在现场,学生们被眼前跨越万年的历史遗迹深深震撼。他们近距离观察着炭化稻米,仿佛穿越时空,与上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进行了一次心灵对话。

上山文化作为中华万年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启明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持续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下一步,浦江县将继续坚持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协同性发展,突出顶层设计、产品线路、课程研发、人才培养、管理服务五大关键环节,深入推进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赋能增势。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