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6 18:47:59
来源: 无
浦江仙华街道北山脚周边大小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十分适合粮食生产。但农村耕地普遍存在土地分布零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耕种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局部田块不规整,单个田块面积偏小,不利于机械化操作。为扭转这一局面,浦江仙华街道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摸清现状耕地、补充耕地潜力、耕地恢复潜力及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情况,按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连片开发、综合整治、多元投入建设原则,积极利用政策红利、紧抓群众需求和聚焦未来发展,紧锣密鼓推进北山脚万亩方项目整治,将这一片希望的田野打造未来一番朝阳的事业。
据了解,浦江仙华街道红旗村等8村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涉及曙光村、后郎村、道光村、方宅村、戴宅村、红旗村、天仙村、十里亭村 8个村庄土地,项目总规模面积11907.93亩,预计新增稳定耕地1570亩通过工程实施预计可建成永农储备区1200亩。
立足“人”需,破解思想局限难题
“之前这里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经过示范片区整治后,荒地和零散的耕地一起集中连片,变成平整广阔的庄稼地,能够满足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生产要求,荒地重获新生。”后郎村党支部书记张津明介绍道。据了解,流转前期,后郎村两委干部一次次向农户解释政策、分析流转优势,鼓励农户将承包的土地向村集体流转。全过程采取农户自愿、合理补偿、依法依规的方式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书。“早上8:00以后,村民基本上是不在家的,所以我们只能早上8:00之前或者是晚上7:00以后敲门入户,有时候甚至到凌晨,跟他们讲土地流转的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帮助群众算清楚土地流转的‘经济账’和‘长远账’”。就是在村干部、驻村干部的一遍又一遍“唠叨”下、一趟又一趟“跑腿下”,通过定期讨论的方式,形成重点工作清单;以村民代表大会为平台,为流转中遇到的问题“把脉开方”;以"周工作汇报制度"为抓手把握进度,结合村情分片推进实施。转变了群众传统的思想,打破种植局限,有些舍弃眼前短期利益,发扬“大家”精神,全力支持投入到村集体全域发展当中。
立足“地”求,破解发展运营困境
实施耕地功能恢复、垦造耕地、“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措施,多方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进行地块平整,覆盖优质耕作层表土,恢复耕地功能,达到机械化生产。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小田”变“大田”,有效解决耕地“非粮化”和永久基本农田碎片化问题,形成布局集中连片、农田设施完善、生态美丽、适合规模种植和现代农业生产的优质永久基本农田,以此进一步夯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在小田变大田的转型过程中,仙华街道也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创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注入资金发展“农业+产业”,不断提升耕地价值,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入推进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预计租金收益将实现显著提升,增长幅度可达2至3倍。
立足“资源”呼,破解资源利用限制
仙华街道通过万亩方系列整治行动后,将立足各村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探索打造城乡融合、现代高效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和特色文化保护4种模式的未来开发方案,拟积极招引第三方等各种途径开发打造万亩希望沃土,实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新北山脚建设。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粮食安全。接下来,仙华街道将继续以“三立三破”工作法,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结合流域综合治理、土地综合整治、和美乡村建设,推动荒地变耕地、小田变大田、低效田变高产田,打造高质量标准农田。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