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金华特色龙灯攻略丨最高、最长、最热血沸腾的都在这儿了

2025-02-09 11:57:09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方璟 郑宇恒/文 通讯员 黄强/视频

八婺大地,龙行龘龘,各地有特色的龙灯很多。龙灯届的扛把子,当属东阳巍山大龙灯,龙身最高达20多米,出场时震撼人心。花园村的龙灯,则以长著称。浦江同乐村的龙灯由水浒108将组成,金东澧浦村龙灯的龙头里坐着胡公……

去年有两个村的龙灯火出圈,一条是义乌南青口村的水田盘龙灯,凌晨3点,迎龙灯的汉子们赤脚踏入冰冷刺骨的水田中;另一条是武义叶长埠村的水上龙灯,龙灯在水上蜿蜒徐行,浪漫无比。

我们整理了一份金华龙灯攻略,带你看最有特色的金华龙灯(一些村庄迎龙灯时间或有变动,请以最新公告为准)。

最高最大的龙灯即将登场


地点:东阳市巍山镇

迎灯时间:正月十三、正月十五 


巍山大龙灯 黄强/视频


巍山板凳大龙灯历来是东阳最高的龙灯。巍山大龙身分板壁龙身和凸肚龙身两种,板壁龙身以高闻名,凸肚龙身以肚大著称。以厚枫木板为龙身板,以杉木为龙身架,固定在龙身板上,再扎以竹条,糊以棉纸,画红绿龙鳞。每桥龙身底装轮子以拖行,内置梯状横档,以便点烛。

黄强/摄

在从前,点烛时人进入龙身内部,从一边点上去,到顶后再从另一边点下来,每夜换烛3次,需蜡烛15公斤。迎一桥板壁龙身,需1人值注,8人抬,4人撑扶,4人拉索,2人轮流点蜡烛,还需准备一批替换、打杂人手,共需三四十人。不过,现在已经换成电子灯泡了。

此次巍二小区制作的巍山大龙灯共60桥,有钟楼及10桥板壁龙身、40余桥凸肚龙身,最高两桥达26.8米。

最长的龙灯和花灯


地点: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

迎灯时间:正月十六、正月十七

黄强/摄

和其他龙灯比起来,花园村的龙灯特点是长。2003年,花园村曾迎起1788桥的板凳龙;2009年,花园村又迎起了3500桥的板凳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花园村又圆满迎起一条花灯和一条龙灯,每条灯都有近1200桥,是东阳去年最长的花灯和龙灯。去年花园村的龙灯,在花园人民体育广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盘绕,顺利完成“双开门”展示,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精彩视觉盛宴。

今年,花园村将迎来两条灯,正月十六迎长龙灯,正月十七迎长花灯。

水田里盘龙灯


地点:义乌市赤岸镇南青口村

迎灯时间:正月十四

水田盘龙灯/义乌融媒体中心供图

去年元宵节,赤岸镇南青口村水田里盘龙灯视频刷爆朋友圈。已是凌晨3时多,气温接近0℃,龙灯队员们热情高涨,赤脚踏入冰冷刺骨的水田里盘灯,热闹的场面将活动推上高潮。被问“冷不冷”时,大家中气十足地喊:“热血沸腾,不冷!”

南青口村迎水田龙灯,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数百年前,是当地村民在长期农耕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独特习俗。相传,此龙灯最初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设,每逢元宵佳节,村民们便会以木板相连,制成巨龙形状,点上烛火,舞动于田间地头。

迎灯当天,号铳打响,“龙头”起架,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板桥,将“龙身”串珠成链,游村三圈,最后完成下水田盘灯的仪式。水田盘灯寓意着水火交融,也是为了来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灯中武魁”


地点:永康市西城街道山下村

迎灯时间:正月十七

今年农历正月十七,永康市西城街道山下村又会迎来许多观灯的人。这里的龙灯并非最长的,也非最精致的,但凭借精彩且极富技巧的扯灯和盘灯表演备受关注,被称为“灯中武魁”。

山下村的龙灯不长,约80桥,这样的长度更适合进行表演,长龙在鼓点节奏中,舞出追、赶、跑、跳、翻、滚等各种花样,龙头、龙身、龙尾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勇猛精进的同时张弛有度,变幻无穷,让人目不暇接,感叹速度快到好似看见龙在飞舞。

山下村之所以在农历正月十七舞龙灯,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山下村男丁骁勇善战,曾跟随戚继光前往东南沿海征讨倭寇。有一年,村里的男人们战斗结束返回家乡时已过元宵,老少妇孺为了迎接子弟兵平安归来,就在当年正月十七这天,纸糊龙灯,长龙出游,庆祝胜利,表达兄弟同心、卫我家园的必胜决心。

这条龙灯会“爬山”


地点:永康市象珠镇象珠村

迎灯时间:正月十四、正月十五

永康市象珠镇象珠村由4个行政村组成,每年4个大村都会轮流迎龙灯,今年刚好轮到象珠四村。

每年龙头出位后,就会按规定路线游历象珠4个村。永康方言“灯”与“丁”同音,旧时迎灯,要求每家每户出壮丁,随带板凳。如今象珠4个村鼓励妇女参与迎龙灯,家家户户的婆媳与母女一起合作,她们的丈夫与儿子则在一旁保驾护航。

来到象珠村的观灯者,最期待的就是夜晚,因为等到夜幕降临,龙灯就会沿着蜿蜒的山路,往尖山上去。等到那时,山脚下的宝带河旁就会挤满人,大家唯恐看不到龙灯迎尖山的盛景。

今年,象珠村将在正月十四与正月十五迎龙灯。

“拔龙”竞技 群龙疾驰


地点:武义县柳城畲族镇

迎灯时间: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

柳城畲族镇将龙灯称为擎龙头,最早起源于唐朝年间。明清时期,百姓以这一形式祈求风调雨顺,民安物阜。民国版《宣平县志》记录了清代柳城元宵闹龙灯的场景,《宣阳灯词》中也留下了“一城风景艳三乡,惹得游人彻夜忙”的叙述。

每年正月初八,各村就开始扎制龙灯,正月十四夜起灯,除镇区的龙灯外,各村“客龙”也会进城。因为有龙灯玩得越破,当年越吉利平安的传统,每夜龙灯几乎都玩到只剩骨架,甚至光板,连夜重新扎制后,第二夜继续耍玩,直到正月十六,连续三夜才算结束。过去人们还会捡散落的龙灯回家,祈愿来年顺利。

柳城龙灯既有观赏性,还具备竞技性。太平街较为宽、直,又是丰产、县前、县后三村交界地,各村龙灯都会在此进行“拔龙”竞技,群龙疾驰,龙头、龙尾相争。此时,两旁的人群不可靠近龙灯,以免造成人身伤害。

今年的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也可以在柳城畲族镇看到这番热闹景象。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