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金华人的一天丨气象工作者:守护你的阴晴冷暖

2025-02-16 06:45:01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郑宇恒

如今,查询天气情况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手机软件可以看到详细的天气预报,不同App里的服务号会按时推送天气信息。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不由得让人对气象行业产生了好奇。

叶祝萍是市气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她1989年进入金华市气象局,在国家基本气象站当气象观测员,如今转战到服务一线。得知记者想要了解一天的工作内容时,她摆了摆手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气象工作人员,能够在这个小小的岗位上,把气象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老百姓就好了。”

及时、精细、多渠道、高效率是叶祝萍的工作准则,记者在看到服务中心业务工作流程提醒后才发现,这份工作远没有说起来那么轻松。只见网页中罗列了从8:30至17:30间不同时间节点要做的工作,足足有50余条——微博转发早安天气、日出实况观测与登记、推送微信公众号气象服务文章、制作短信彩信、发布抖音视频号天气短视频……各种琐碎的事务,都要由当日值班的那一个人完成,倘若遇到复杂天气,夜间也要值守。

“金华气象”微信公众号由市气象服务中心运营,用于向公众发布权威气象信息。值班人员每天都会撰写推文,推送气象情况,随机打开几篇文章的链接,可以看到汇总了不少内容,有短期天气、金华地区景点天气播报、金华山旅游指数、一周天气趋势预测、乡镇预报……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窗口,数据的总结与整理尤其重要,每当轮到自己值班,叶祝萍都会比别人多花一点时间与心思。

“工作36年来,我已经养成了细致、谨慎的习惯,值班当天我都会提早一个小时到岗,提前把推文写好,这样就有更多时间去检查,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平时遇到节假日或特殊的时间点,我也会拍照记录,昨天我就去附近公园拍了梅花。将这些照片放在推文中,能让服务号更有生活气和本土味。”叶祝萍说,她是服务中心年纪最大的,刚开始做公众号小编时,打字都不如身边的小年轻利索,现在她不仅能熟练编写,还尝试剪辑视频、制作H5页面,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

“在值班的时候,我们要恪守时间规定,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今天恰巧不是我值班,不然我根本没有时间和你讲这些。”叶祝萍笑着对记者说,值班做的是多平台线上呈现,平时的日常工作是做好线下服务,如电话回复天气咨询、开具特殊气候证明……与天气有关的事,都在服务中心的工作范围内。

来到服务中心前,叶祝萍有15年气象观测员、10年气象窗口审批员的工作经历,这让她拥有丰富的气象知识储备。采访当天碰巧有雨,叶祝萍炫了一把技:“降水时出现的云分好几种,比如打雷时必须有积雨云。而今天天上飘着普通的层积云,所以可以判断接下来会持续下小雨,但不会打雷。”

过去的气象观测工作很不容易,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雨量、风向风速等数据都由人工采集,一刻也不能松懈;如果出现危险天气,还要在5分钟内编成电文,发往各个地方机场。现在气象观测已经实现了全面自动化,能通过电脑获悉数据情况,和以前大为不同。

叶祝萍说:“在纯人工观测时期,差错是在所难免的,有时能通过不同要素、不同时次资料的对比,找出问题所在,但并非次次都会顺利。因此观测员工作一定要细致,保证原始数据准确性。”

通过叶祝萍的叙述可以感受到气象观测员的职业信念感,在他们心中,气象资料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当进行长时间跨度的数据比对时,每年、每天、每个小时的数据都会有存在的意义。

在被派驻至金义都市区行政服务中心气象窗口时,叶祝萍10年间保持业务工作零投诉。想起这段工作经历,她感触挺深:“刚到窗口工作时,每天往返几十公里,早出晚归,当时我儿子才3岁,现在他工作都3年了。”如今他们一家三口的工作都需要值班值守,遇上假期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

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叶祝萍身边的新同事也越来越年轻:“他们拥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我的工作经验更充足,大家时常相互交流业务,工作氛围很融洽。”

气象服务工作变化快,如金华山旅游气象服务,水库气象服务等业务就是先后于2022、2023年新增的。“不同的服务对象要求不同,比如电力系统更关注精细化的气温演变,温度又受到云层遮蔽的影响。所幸我有观测岗位的工作经验,能更精准地预测次日气温的演变趋势。”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叶祝萍也希望学习更多新知识,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好地服务于大家的生活。

(文中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