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0 07:22:02
来源: 金华市第二医院
抽搐是指身体某一部分或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收缩,通常伴随有意识障碍。对于老年人来说,抽搐的发生可能会引起家属的担忧,了解抽搐的原因,有助于家属及时识别和处理。
1. 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可能因脑部病变、脑血管意外等原因而首次发作癫痫。癫痫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性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
2. 脑血管意外:中风(脑卒中)是老年人抽搐的重要原因之一。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都可能导致脑部损伤,进而引发抽搐。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3. 代谢紊乱:老年人常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钙血症、低钠血症等)也可能导致抽搐。特别是在糖尿病患者中,低血糖发作时可能会出现抽搐。
4. 药物副作用:老年人常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抽搐。例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引发抽搐。
5. 脑部疾病:老年人常见的脑部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脑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引发抽搐。
6. 其他因素: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如强光、噪音等)的影响,导致抽搐。此外,睡眠不足、精神压力等也可能是诱因。
1.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将老人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防止口腔分泌物(如唾液、呕吐物等)堵塞气管,引起窒息。如果口腔内有异物,应迅速用手指(缠上纱布或手帕)将其抠出,但要注意避免被老人咬伤。
2.做好保护措施。将周围的危险物品移开,如桌椅、热水瓶等,避免其在抽搐过程中受伤。如果老人在床上抽搐,可在床边放置软质的防护垫,防止老人坠床。不要用力按压老人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肌肉拉伤,因为抽搐时肌肉强烈收缩,外力按压可能会引起损伤。
3.记录关键信息。在老人抽搐过程中,要尽可能记录抽搐的时间、表现形式(如全身抽搐还是局部抽搐、抽搐的剧烈程度等)和频率,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判断病情非常重要。
4.及时识别和处理。如果发现老年人出现抽搐,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家属应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
老年科二病区主任汪群芳表示,预防老年人抽搐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定期服药:如果老年人有癫痫或其他相关疾病,务必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整体健康,降低抽搐的风险。
3.注意休息和恢复:抽搐后,老年人可能会感到疲惫或困倦,应该给予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4.积极与家人沟通:老年人应与家人或照护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健康状况,以便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健康金华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