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4 09:30:12
来源: 无
开学以来,金华市第二医院心理科副主任林承凤的专家门诊外,在家长陪伴下来看医生的学生明显增多。
“医生,我孩子不想去上学,怎么办?”
“孩子估计是青春期叛逆,还天天玩手机,我是管不了了。”
“放完寒假,孩子变得很懒,学习也跟不上节奏了。”
面对家长的焦急和“吐槽”,心理专家有话说。
每到开学季,开学心理问题都会成为热议话题。其实大多数孩子只是因为假期生活作息改变,对开学不适应,通过提前调适,大多都能平稳度过这一阶段。然而,还有一部分孩子不愿上学的心情,并不局限于开学这段时间。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会主动带孩子来咨询,但是在门诊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还是停留在‘表面’,没能进一步发现孩子不想上学的真正的‘隐藏原因’。”林承凤说。
在很多人印象中,不想去上学的孩子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其实,其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往往自我要求比较高,有的会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就陷入困惑和自我否定,对上学产生抗拒。
另一部分不想上学的孩子属于大家认知中成绩不好的那一类。由于家长、学校乃至整个大环境都以成绩“论英雄”,成绩不好的他们缺乏肯定、认同感,渐渐会觉得自己“没用”,转而去其他地方寻找认同感,比如网络游戏每每通关带来的成就感。
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发现,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的原因有多方面,特别是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病因更加隐蔽和复杂,如果孩子不想上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① 和父母的分离焦虑,不愿离开家;
② 在校和老师、同学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建立失败;
③ 学业压力大,成绩差,不被接纳;
④ 校园欺凌经历;
⑤ 家庭关系问题,孩子用不上学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减轻家庭矛盾冲突;
⑥ 反抗父母之前的高要求和控制,无法处理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特别是好学生突然不上学);
⑦ 青少年个性敏感,在自我意识建立时,自卑、挫败感明显。
这些原因可能单一或共同存在,一旦儿童因上学导致焦虑情绪明显,可能会伴随各种躯体症状,而出现的躯体不适又增加了儿童对上学的恐惧,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林承凤曾接诊过一名18岁的男生,学习成绩不好,喜欢玩Cosplay,而且总是装扮成女性角色,这让家长非常担心。“孩子是不是性取向有问题?”
经过深入交流,男生吐露了心声:由于造型美丽,他每次的装扮都能让人惊艳,照片发在社交网络上粉丝点赞无数。这种肯定和赞赏给了他莫大的愉悦和成就感,让他无心继续求学,早早进入社会。由于工作中屡屡受挫,他也不愿去上班,沉浸在Cosplay的世界中。
“还是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林承凤了解症结所在后,给了家长一些建议,当家长同意并认可他参加一些Cosplay活动后,男生与家长的关系有了好转,现在已经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活状态也变得积极向上了不少。
不想去上学、有叛逆表现、整天玩游戏……这意味孩子就有心理疾病了吗?“不是的。比如不愿上学,这其实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可能是因学习压力、环节或人际关系等因素导致,每个阶段的轻重程度不一,家长们可以通过了解孩子所处的阶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林承凤说,当孩子出现情绪、行为上的表现,就需要考虑潜在的焦虑、多动症等心理问题。
“我就是不想上学。”一名初一男生说,他一到学校就会肚子疼,离开学校就会好转。来医院做咨询后,医生发现他是因为在学校被同学取了难听的绰号,由于本身是单亲家庭,男生内心很敏感,因为这个恶意满满的绰号,他不肯再去学校上课。然而,母亲却只注意到孩子不肯上学,责怪孩子叛逆不懂事。
在医生建议下,母亲转变了方式,不再只盯着学习,而是多从别的方面夸奖他,还给他制定了一些比较容易达成的阶段性目标,一旦孩子做到了,就毫不吝啬地表扬他、鼓励他。渐渐的,孩子对母亲打开了心扉,母亲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各种遭遇,果断帮孩子换了班级。
“不讲大道理,不强迫孩子上学,不要只关注学习,要多方面去肯定孩子。”林承凤恳切道,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夸夸孩子,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一起面对,成为他坚强的后盾。
当孩子反复抗拒上学,仅靠家长的努力已无法解决问题时,请及时向外求助,寻找专业的医疗机构心理专科评估、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帮助。记者在金华市第二医院了解到,目前医院开设有心理科门诊、青少年早期干预门诊等,可进行个体化评估,提供心理咨询、物理干预等,如确实达到疾病程度的,再进行专业治疗。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