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1 14:00:38
来源: 无
“好!”“厉害!”2月28日,《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演员专场演出》在上海市群众文化艺术馆举行,精彩的演出让观众掌声、欢呼声不断。
这是本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获奖演员在浦东新区深入基层文艺志愿惠民演出。在本届赛事中斩获三个大奖的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以下简称浙婺)也受邀带来了《浩气春秋》折子戏,由新晋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得主李烜宇和配角奖得主刘福明领衔演出。据悉,这正是他们申报参选白玉兰奖的获奖剧目,也是浙婺近年推出的新编好戏。
“关公”与“庞德”英雄相惜
一出好戏开出两朵“白玉兰”
在《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是非常著名的一次战斗,是关羽一生中比较精彩的一页。婺剧《浩气春秋》讲的就是这段故事,由同名的传统剧目《水淹七军》重新梳理调整而成,不仅突出了关羽的勇武、睿智,也从中折射出关公充满浩气的精神风貌、义存丹心的忠勇品格、惜才爱才的坦荡气魄。
该剧由浙婺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出品,梅花奖得主、湖北省京剧院原副院长、著名京剧麒派老生裴咏杰担任导演、艺术指导,上海京剧院著名武戏导演王振鹏担任技术指导,上海京剧院作曲家、鼓师林源担任作曲、配器,第七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得主、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得主李烜宇整理改编并领衔主演。主创团队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完成了这出新编婺剧,演出后大受好评。
“我很爱这出老爷戏(即关公戏)。在排演的过程当中,我戏称请关圣帝君走下神坛,在庄严肃穆中注入人间温度。”关公饰演者李烜宇告诉记者,这出戏对他有着双重意义——不仅是他首次将传统折子戏《水擒庞德》重新梳理改编的“心头血”,更是他作为关公迷的“还愿礼”。
剧中,关公面对庞德,从初见的轻蔑到交手后的敬重,从英雄相惜到自刎后扼腕长叹,更内怀对天下苍生的悲悯。同时,把原本脸谱化的反派庞德设计成“忠勇两全”的新形象。“他是有血有肉的乱世英雄,也是照见关公的明镜。”李烜宇说。
对此,庞德饰演者刘福明深表认同。“庞德是曹魏猛将,刚烈忠勇,面对关羽时既有英雄相惜,又有宁死不降的傲骨。”为了贴近角色,刘福明查阅了很多关于庞德的资料,在武打设计上也用了很多武戏技巧,比如肘棒子、“540度僵尸”等技巧,在身段上既要稳如磐石,又要演出人物踉跄不倒的悲壮感。“老师们曾说,‘武戏的魂在气韵,不在招式’,我越演越入戏也越明白,演庞德不仅能翻腾跌扑,更要用眼神和身段传递出其‘忠义压过生死’的炽热。”
两人对各自角色的精益求精,也促成了本届白玉兰奖的颁奖晚会上出现了一出好戏开出两朵“白玉兰”的美景。
改编的巧思还有很多
邀你现场来发现
当然,好戏不仅在于人物刻画,还在于剧情烘托和舞台呈现。
浙婺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对整出剧目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一方面坚持保持婺剧原有的唱腔,把“寿亭侯离开了连环宝帐”选段、“夜观春秋”的龙宫调等几段耳熟能详的唱段,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另一方面,又对关公、庞德等重要角色的脸谱进行调整,并在“水淹七军”的部分增加了群戏的武功技巧展现等,突出浙婺优势。
剧目的舞台呈现、舞台节奏处理以及对于人物的个性强化方面都在传统表演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尤其对于关公智勇双全的个性形象进行深层挖掘,力求能比较立体地展现“关公”这一人物的内涵。比如关公的脸谱,浙婺结合现代的审美进行了调整,着重突出关公的丹凤眼,却不掩其威严。同时,几位配演的脸谱都根据剧目需要做了细微的调整,台词、动作也是根据现代表达方式进行的创编,这让这部剧看来更显年轻活力。
“这部剧立足浙婺剧团优势、婺剧剧种特点开展新编,是浙婺在对老戏提炼的基础上进行扩充的新戏,故事性很强,很值得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陈少云也对此盛赞。
尤其《水淹七军》一折中群戏的武功技巧展现,浙婺在改编的时候,特意在这一折结合了众多武功演员的特长进行精编,重点展示了把子功、跟斗技巧等武戏绝活。
2月28日的演出,就是浙婺对此一折进行的精编展演。
展演只是其中一折,欢迎大家来金华看完整版大戏。这出戏还有很多巧思等你现场发现,婺剧也有很多好戏等你鉴赏。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