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健康   正文

巧补5毫米“破洞”!金华呼吸科医生用心脏技术解肺部危机

2025-03-03 07:09:02

来源: 金华市中心医院

作者:

一根心脏手术用的封堵器,竟成为修补肺部“漏洞”的神器!近日,金华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完成首例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胸膜瘘封堵术,为不能耐受胸外科大手术的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带来了福音。

图片

患者李先生(化名)11年前在外院进行过左上肺叶切除术,近来劳累后频繁咳嗽,并痰中带血。CT检查后显示,其左上肺出现巨大空腔,左上肺术后残端处出现一处瘘口,与胸膜腔直接相通,考虑为支气管胸膜瘘。这个不起眼的“胸膜破洞”随时可能引发大咯血甚至危及生命,而李先生因肺部术后胸膜黏连严重,外科已无法再次进行手术修补,于是李先生前往金华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寻求帮助。

为明确该患者的治疗方案,接诊的黄郑铭副主任医师对患者的左肺瘘口进行镜下测量,发现瘘口直径约在4 - 5 mm 左右,对于这类瘘口,内镜下保守治疗可能存在治疗后瘘口再通的情况。因此,黄郑铭与团队多次探讨后认为对于该瘘口常规封堵手段无法妥善解决患者问题,深入研究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后,制定出周密的治疗与手术方案,决定使用室间隔封堵器对患者进行治疗,保留呼吸功能。

图片

“就像用心脏补片修补肺漏洞!”黄郑铭及其团队大胆创新,将常用于心脏室间隔缺损的封堵器,经支气管镜精准置入患者瘘口,封堵器完美贴合,手术过程顺利,李先生安返病房。

图片

金华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丹介绍,支气管胸膜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发生在结核性脓胸、大叶性肺炎、肺脓肿、异物、肿瘤及外科肺切除术后等,虽然目前随着外科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支气管胸膜瘘因瘘口大小、部位、性质、病因以及患者一般情况不同,其处理十分困难,病死率可达16.4%~71.2%。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气管镜下室间隔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避免了开放性手术带来的创伤,具备疗效确切、术后恢复期短、并发症风险低等多种优势。该技术的开展与成熟应用为不适合其他封堵治疗或治疗失败的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金华市中心医院首例支气管内镜下室间隔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呼吸介入治疗领域上新的台阶,进一步提升了内镜技术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范畴。作为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浙江省肺癌诊治技术研究中心核心单位、浙江大学呼吸和危重病学科对接学科、金华市重点学科、国家GCP 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浙江省呼吸病学区域专病指导中心,金华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持续深耕呼吸介入技术领域,持续致力于用更加优质、精准、微创的医疗技术为呼吸健康保驾护航。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