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黄宾虹和栖霞岭32号

2025-03-07 07:01:02

来源: 无

作者: 赵依群 赵茹理

栖霞岭位于杭州西湖北边,东临葛岭、前有岳庙。‌相传岭上春日桃花盛开时,犹如满岭彩霞,因此得名。‌

栖霞岭风景优美,岭上有多处古迹,栖霞岭路和西湖其他地方相比,少有熙熙攘攘的游人。在炎热的夏季,岭上的紫云洞、金鼓洞、银鼓洞等都是绝佳的纳凉处。

栖霞岭路旁西北侧有一栋两层小楼。这栋小楼就是黄宾虹晚年定居杭州时的居住地,当年的门牌是栖霞岭32号。

栖霞旧梦  小楼缘起

1936年,从比利时留学回国的楼定濂先生选择定居杭州。栖霞岭32号小楼就是他在此选址建的。其祖父是清末民初“嵊县首富”楼映斋。

楼映斋(1846—1923),又名景晖,浙江嵊县(今嵊州)人。清末在宁波开纸行,后至上海创办丝厂、茶栈,产丝锦、珠茶外销,曾任清廷农工商部顾问。楼定濂是楼映斋最小的孙子。栖霞岭32号的小楼建在栖霞岭半山腰,是一栋中西合璧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面积不大,每层不足一百平方米,庭院三面以低矮院墙围护。早期的院子里还建有四栋小平房,供厨房和佣人居住。

现在,别墅圆洞门上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的“黄宾虹纪念室”名额,门牌也更改为栖霞岭31号。

湖山栖居  宾虹入庐

1948年春天,黄宾虹接到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院前身)的邀请担任国画教授。同年9月,黄宾虹在女婿赵志钧陪同下,乘飞机途经上海来到杭州。当时下榻在栖霞岭19号艺专宿舍。黄宾虹来到杭州时已经85岁,为什么如此高龄的老人晚年选择在杭州定居呢?

首先是黄宾虹对杭州西湖的眷恋。从小天资聪慧的黄宾虹,深受其父的宠爱。1873年其父黄定华为了拓宽黄宾虹的视野,带着10岁的他到杭州游览了西湖和吴山。西湖的山水美景给少年黄宾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黄宾虹也有数次到过西湖游览,但大多是陪同友人来去匆匆。黄宾虹夫人宋若婴多年以后在回忆录中记录了她和黄宾虹在杭州度过的“蜜月”:

十二月二十六日,夜大雪,雪后的景色特别出色,他(黄宾虹)有赴西湖赏雪的意思。故于翌日下午,他带了我和侄女映彩乘火车到杭州。我们投宿在湖滨旅馆……我们在杭州游览有20多天。其间正逢春节,每至一地,他对我详尽地叙说地方历史和掌故佚事。他说杭州是平原地带,像一个大花园,处处都是景致。苏堤是纪念苏东坡的,白堤是纪念白居易的。对灵隐飞来峰石窟艺术的特点和佛教故事都一一讲给我听。我们天天在湖中泛船,他身边常带一本小册子,每到一处总是把它画下来。曾记得有一天薄暮时刻,我们在金沙港、岳坟一带泛船。正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晚景,他笑嘻嘻地说:“杭州地方真好。”我接着说:“最好住家在杭州。”他很感叹地说:“何尝不好,可是住在杭州地方也不是简单的,我们是没有条件住在这里的。”

据回忆录记载,这段游历应该在1921年12月底至1922年1月,此时宋若婴已怀着孩子,1922年5月,他俩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取名映宇。

黄宾虹是什么时候搬入栖霞岭32号小楼的呢?又是因为什么搬进这里的呢?

楼定濂的后人曾经撰文叙述了原委。说黄宾虹课余饭后常在栖霞岭漫步,与楼主楼定濂相识。继而小憩闲聊,一来二往,楼家和黄家熟络起来。黄宾虹还画了好几幅画送给楼家,其中一幅《溪山雨景》专程送给楼定濂,一幅《观音菩萨》送给楼定濂的夫人,挂在楼家佛堂。1950年,楼定濂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举家从杭州外迁。1951年初,杭州艺专改为学院。学院在回复省文教厅刘丹厅长的函中,详细地介绍了黄宾虹的窘境,同时为黄宾虹租借了楼定濂的小楼。在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陈叔通的过问下,1951年3月,黄宾虹全家搬入栖霞岭32号居住。黄宾虹得以了却心愿,居住环境也得以改善。此前,黄宾虹在栖霞岭19号的艺专宿舍居室仅两间,与儿子黄映宇、儿媳以及两个孙子一家六口人同住(后来黄映宇全家迁往了武汉)。

霞光沐浴  新程似锦

黄宾虹的许多精美佳作都是在栖霞岭32号这栋小楼里的一张小书桌上创作的。最有名的当属2017年拍卖以总额3.45亿元成交的《黄山汤口》图。


值得一说的是,1953年冬,黄宾虹在这里为毛泽东主席作《南岳山水图》,自题:“禹迹镌南岳,星辰拱北辰。降灵天应瑞,周甲日维新。图画开文运,舟车萃德邻。还看勒金石,共祝八千春。润之先生主席寿庆,黄山黄宾虹时年九十。”此画详见《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而在1951年10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期间,黄宾虹曾题赠周恩来总理:“武林古宕舟中所见,笔以追之。辛卯八十八叟宾虹。”又题:“恩来先生雅正,辛卯宾虹年八十又八”。是何画作未见记载。

黄宾虹在栖霞岭居住了7年,其间,相关领导、学者、画者,和慕名来访求画者络绎不绝。黄宾虹担任学院教授,有教务在身,又要接待访客,仍然创作不止。对来往信件,已回复的,他会标注“已复”。

霜寒影孤  小院温馨

1955年3月25日凌晨,黄宾虹未能抵御病魔,长辞人间,享年92岁。同一天上午,杭州各界举行公祭。宋若婴携子女到场,三子黄用明代表家属宣布将黄宾虹生前书画作品、手稿以及收藏的全部文物捐献给国家。这是黄宾虹生前的遗愿。

在此后16年里,宋若婴一直居住在栖霞岭32号,直到1971年辞世。在栖霞岭32号,宋若婴见证了黄宾虹遗物的捐献和纪念室的设立,在特殊历史时期,也经历了黄宾虹纪念室被撤销。

当年,被撤销了纪念室的栖霞岭32号,除了回来居住的楼定濂一家,楼又搬入王家、杨家、张家三户人家。1964年,黄宾虹的女儿黄映家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就在小楼出生,其中小的那个就叫赵茹理。

1988年3月,黄宾虹纪念室经修复后重新开放。

星火承载  艺术赓续

1990年,栖霞岭32号庭院里矗起一座汉白玉黄宾虹雕塑像。他身着长衫,双手抱膝,微微仰头,面带微笑,注视前方。仿佛正在欣赏远处的湖光山色,好似在回忆往昔的悠悠岁月,又像是注目前来探访的每一个人。

如今,黄宾虹纪念室主楼的书房里,那张描绘过无数画作的小桌仍摆放着。黄宾虹的一些生活用具仍在(二楼已不开放)。旁边约5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有黄宾虹生平图片简介。而在不远处的省博物馆内,黄宾虹艺术馆则展陈着黄宾虹的艺术成果,供后人学习观赏。

栖霞岭32号作为黄宾虹最后的居住地,在这里黄宾虹创作出晚年最光辉的艺术作品。宋若婴1962年1月22日写的《黄宾虹回忆录》中记载:“他自新中国成立起至临死前为止,大大小小画了近两千幅。这一时期所作的画大大超出以前任何时期。以前为了生活奔波各地,没有充分时间作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给了他宽裕的生活费,有充分时间作画。他时常感叹:‘可惜我年纪大了,有许多工作想做,恐怕来不及做了’。”几句朴实的语言,黄宾虹的品德由此可窥一斑。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