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0 06:30:04
来源: 无
▲点击音频,一起聆听文章▲
作者:朱之辉
诵读:蒋嘉番
闲暇时喜读明代小品文,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写得别有趣味的。他那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写出了多少城居者的心理。像他这样游玩而不耽误上班,还能在山石草木之间无拘无束地潇洒的,实在让人艳羡得紧。
汤显祖显然是袁中郎的知音,他比袁中郎大了18岁。窃以为两人应该是有交集的,只是我眼界有限,未曾见过两人交往的记载。而关于知音的判断,来源于汤显祖戏赠给兰溪县令叶永盛的诗句“从来仙令多游览,漫道鸣琴不下堂”。“仙令”是县令的美称,“鸣琴不下堂”显然是用了孔子学生宓子贱的典故。
《吕氏春秋•察贤》中记载了这个故事:“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生事精,劳手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宓子贱和巫马期同样都是治理单父,一个善于用人,一个事必躬亲,都治理得很好,只不过一个省力一个累罢了。
汤显祖写下这诗句的时候,已经成为遂昌知县了,这是万历二十年的事情。前一年他因为触怒万历皇帝,被放逐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由是,徐闻文风渐盛,万历十九年(1591)至明末徐闻连年旱灾,仍出了15名举人。历史上说汤显祖早有才名,不仅颇精于古文诗词,而且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我却是想着,能写出《临川四梦》的大文学家,其内心应该是极为柔软的,不然也不会擅自放监狱中的囚犯回家过年。想来汤县令对自己治理地方的本事也是颇为满意的,很可能会骑着驴、坐着船来几次遂昌周边几日游。那位宓子贱或许就是老汤的偶像,也未可知。
当他荡舟沿着衢江来到兰溪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景色必然是兰阴山。或许是拦江而立的缘故,从船上看过去,兰阴山直插青冥,在漫天云彩的映衬之下,显得极为高大,仿佛阻遏了高天上的流云。船到三江口,就可以看见兰溪城长长的暗红色城墙了。城墙下都是码头,都密密地停着船,江边还有荡漾着无边春色的依依垂柳。汤显祖诗心萌动,吟出了“桃花片峡回龙影,兰叶深溪饮马香”。兰溪这地方,挺好,名字清雅,风景宜人。那县城边的桃花坞一定有落红无数,船行江中,水汽中都弥漫着清雅的花香。当朝阁老赵志皋读书的灵洞山房就在这里,汤县令自然是要去走一走的。当他弃舟登岸,步入紫岩乡,走进灵洞山房的范围,路边就都是参天的古木了。一路行来,日气为之一收;触目所见,皆为金碧之色。时有鸟鸣间关,泉声激越,更添一种出尘之气。
愉悦的汤县令在他朋友兼同僚叶永盛这里却显得很无奈,难得来一次,这朋友竟然不来陪他。老汤用“从来仙令多游览,漫道鸣琴不下堂”来打趣他。叶县令或许是真的忙于政事吧。《光绪兰溪县志》里对叶永盛有这样一段记载:
叶永盛,字子木,泾县人。万历间以进士知县事。解烦剔蠹,奸人震慑。时司农用不足,急催科。盛不概行勾稽民,率踊跃轮将,课卒不亏。又设常平仓,以备凶荒。折狱片语,辄得其情。邑西门旧有浮桥,已废。捐资重建,民不病涉。以治行闻擢监察御史,百姓为之立生祠。
后来,两位县令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历史记住了戏曲家汤显祖,却让监察御史叶永盛成了隐没在地方志书中的一百多字。我无意评价两位古人选择的是非得失,不过对于总是潜心工作的人总想规劝一句:生活的本真绝对是美好的,不要因为你的目标,忽视了身边的风景。
这个周末,让久居城里的自己如脱笼之鹄,尽情放肆一番,如何?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