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雷烨树”下忆英魂

2025-03-10 09:45:30

来源: 无

作者: 王曙光/文 方福建 吴奎福/摄影

3月9日上午,义乌赤岸神坛村的西海游客中心二楼人声鼎沸,一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暨《远方的雷烨树》分享会,引起市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作为主讲人,烈士雷烨的外甥女项碧英,《远方的雷烨树》一书作者、金华市作家协会原主席李英,各自讲述了抗战英雄雷烨的感人事迹,以及多年寻访烈士的曲折经历。台下观众听了感动不已。

雷烨,原名项俊文,是从金华金东这片热土上走出来的一位革命先辈,是从延安走来的文艺老兵、一位战地记者。1938年初,他安顿好弟弟妹妹,将家中唯一的房产典当,化名雷烨投身革命。之后,奔赴延安,同年毕业于抗大第四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第一组组长,接着率队抵达晋察冀边区。6年后的一天,为掩护乡亲和战友撤退,雷烨面对围追的日寇,壮烈牺牲,年仅29岁。

项碧英在分享会中提到,舅舅奔赴延安后,只给家里写过一封信,却未写真实姓名,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家人几十年的寻找,舅舅一直杳无音信,其英雄事迹一度被湮没在历史的烟云中。她感谢从事晋察冀抗战史料的研究者,以及《远方的雷烨树》一书作者李英,挖掘了许多英雄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在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情景式再现了雷烨和他的战友们浴血奋战的事迹。

“是英雄的事迹感动了我。”李英的开场白,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那个烽火硝烟的战场。一大批像雷烨一样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革命根据地,穿粗衣布,住土坯房,小米加步枪,或用笔做刀枪,抗击着凶残的敌人,有的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写作过程中,我一直被雷烨的精神所感动,常常情不自禁泪流满面。”谈及此,李英似乎哽咽了。

李英将50册书籍免费发放,图为赤岸小学的学生签名。

金东区政协主席吕贤在序中说,“作者从踏上河北之旅寻访雷烨足迹,到创作出版作品,历时多年,几易其稿,史料翔实,质朴厚重,所讲的人物和故事。平凡中彰显一种精神,壮烈中昭示一种信念,感天动地,可歌可泣。”

采访中得知,英雄雷烨与义乌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母亲是义乌义亭白塘人,雷烨奔赴延安前曾在倍磊教过书,之前还与“义乌红色三杰”之一的冯雪峰在金华第七中学是校友,参加革命受到了马列主义和鲁迅、冯雪峰传播的新文化影响。总之,他深爱着义乌这片土地,他的宝贵生命中流淌着第二故乡的血。

值得骄傲的是,雷烨烈士的身世大白后,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河北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相继推出专题纪录片,各相关媒体发布消息,雷烨的英雄名字响彻祖国大地。2014年,国家评出首批300名“抗战英烈”,雷烨名列其中,同时称雷烨是“一位杰出战地记者”。至今,杭州武林广场竖立的“抗战英烈”雕像,高高耸立,参观、祭扫者如云。

雷烨的英雄事迹感天动地,永远值得人们铭记和传颂。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暨《远方的雷烨树》分享会,由义乌市作家协会和赤岸镇政府联合主办。义乌市政协原副主席刘峻、市文联副主席何恃坚、赤岸镇党委委员楼致远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