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07:30:01
来源: 无
3月11日,中国乒协发布《文明观赛倡议书》,以八条细则直指赛场内外的“饭圈”乱象,呼吁球迷理性、文明观赛,尊重运动员与竞技精神。这一倡议不仅是对近期争议的回应,更是体育领域治理“饭圈化”推出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乒乓球赛事中的“饭圈文化”逐渐失控。线上,部分粉丝群体在社交媒体上掀起骂战,通过拉踩、造谣、人肉搜索等方式攻击对手运动员甚至普通观众。例如,亚洲杯期间,有极端粉丝因判罚争议辱骂裁判,甚至散布运动员隐私信息,严重侵犯个人权益。线下,赛场秩序同样堪忧:闪光灯干扰击球、局间休息时谩骂对手球员、颁奖仪式上无序喧哗等现象屡见不鲜。王曼昱、孙颖莎等国乒主力都曾因粉丝过激行为影响比赛状态。这些不文明甚至违法行为不仅超过正常支持的范畴,也是对竞技体育本质的伤害。
此次乒协发布的倡议书,既是对乱象的“精准拆弹”,也是体育治理体系化的体现。八条内容覆盖赛场礼仪与网络行为,例如“保持安静”“禁止闪光灯”“抵制网络暴力”等,均针对此前暴露的痛点。值得注意的是,倡议不仅约束观众,还联动运动员、裁判、安保等多方力量,形成治理闭环。例如,王楚钦、孙颖莎等球员此前就出镜倡导文明观赛,传递“赛场应聚焦竞技”的价值观。而国家体育总局也已明确表态“坚决铲除畸形饭圈文化滋生土壤”,并通过解散问题超话、打击票务黑产等手段多管齐下。
治理“饭圈化”并非否定球迷热情,而是引导其回归理性。乒乓球作为国球,承载着国家荣誉与全民情感,其魅力在于运动员的拼搏与技术的精进,而非粉丝的“控评”与“互撕”。此次倡议的深层意义,在于重塑观赛文化的公共性——赛场是运动员的舞台,也是全民共享的精神空间。唯有摒弃狭隘的偶像崇拜,才能让体育真正成为凝聚社会正能量的纽带。
倡议的落实需全社会协作。赛事主办方应加强现场管理,对屡教不改者果断采取强制措施;媒体需避免过度炒作运动员私生活,减少“饭圈”滋生土壤;球迷应更自律,用掌声代替谩骂,用支持代替攻击。重庆冠军赛已拉开帷幕,能否“去饭圈化”,在赛场内外吹起文明之风?答案或许就在每个观众的选择中。毕竟,真正的热爱,从来与尊重同行。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