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婺城   正文

白龙桥探索新模式 做好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

2025-03-14 15:24:06

来源: 无

作者: 胡敏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在婺城区白龙桥镇下窑村上,种粮大户姜正伟忙着水稻育秧,为下个月的机插做准备。“今年我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600多亩,得提前做准备才行。”姜正伟说。

姜正伟种粮已经有5年了,原先种的面积不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种粮补贴力度的加大,这也让他对种粮有了更大信心,就想着扩大种植面积。但是,种粮要想实现机械化种植,必须要有连片的农田才行。

2022年底,白龙桥镇全面完成非粮化整治工作。原先用于种植苗木的农田腾退了出来。如何保障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用于粮食生产,白龙桥镇先试先行,在下窑村探索“整村(组)流转、整畈流转”方式,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和土地用途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村集体为主导,形成“农户委托流转到村集体再通过公共交易平台招投标流转至农业经营主体”模式,确保粮功区耕地集中流转,集中管护,集中管理。

在这一有利形势下,姜正伟通过公共交易平台投标的形式成功承包到了1600多亩的农田。“以往我们想承包农户的农田,需要自己挨家挨户跑,遇到个别农户不流转,就很难形成连片种植,现在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我们只需要付钱拿地就行,省不少力气!”姜正伟说,有了整片粮田,去年通过机械化种植,早稻亩产达到了400公斤,晚稻亩产达到了480公斤。

有了下窑村试点的成功,今年,白龙桥镇将这一做法在其他村推广,“眼下,郑岗山村通过这一模式完成了1300多亩土地的流转,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程序。”白龙桥镇副镇长钱路说,非粮化整治工作不只是让“良田”变“粮田”,而是应该让“粮田”实现粮食亩产的大幅提高,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丰收。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