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人文金华】金华人为什么爱跑步?

2025-03-14 16:41:46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方璟/文 楼冀阳/摄


2025年的马拉松赛季已经火热开启,今年的马拉松有多热?

先看看国内数据,3月2日的武汉马拉松450744人报名,创下了国内马拉松报名人数新高;再看看省内,根据浙江省马拉松及路跑协会的数据,3月的赛事预计突破10场。其中,本周日,2025金漪湖·浙江半程马拉松团体赛将在金义新区起跑。一周后的3月23日,已经走进10年之期的农商银行杯·2025浙江兰溪第十届乡村半程马拉松赛将接棒鸣枪。

根据浙江省马拉松及路跑协会理事会公布的2024年浙江路跑赛事相关数据,2023—2024赛季(2023年7月—2024年6月),金华跑者以19170人次名列省内跑者完赛人数榜第一。

金华人为什么这么爱跑步?马拉松的魔力在哪?这一连串赛事活动,又跑出了什么?


在金华,马拉松有多火?
大部分县(市、区)都办过比赛

在举办马拉松赛事上,金华可谓经验丰富。除了本月即将开跑的金漪湖半程马拉松团体赛和兰溪第十届乡村半程马拉松赛,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义乌半程马拉松、被誉为“最穿越”“最撞星”的横店马拉松、跑进“五金之都”的永康半程马拉松等赛事都已举办多年,武义县、婺城区也曾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举办过马拉松比赛,磐安县在2017年举办过横马·磐安环皇城湖生态马拉松。去年,市本级举办的首届金华马拉松,实现了浙江11市万人级马拉松赛事全覆盖。

可以说,金华的不少县(市、区)曾在浙江马拉松赛事日历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金华的跑步爱好者们也跟随着马拉松比赛,用脚步丈量了全市的山山水水。而随着多年赛事筹备经验的积累,不少比赛还在不断优化升级。

例如,对于2025金漪湖·浙江半程马拉松团体赛,或许一些跑友还有些陌生,因为大家更习惯称这场比赛为“金东绿道马拉松”。“金漪湖半程马拉松团体赛”是原“金东绿道·浙江马拉松团体赛”升级版,也是浙江省马拉松及路跑协会三大IP赛事之一,由金东区政府与浙江省马拉松及路跑协会共同举办。

今年升级后的金漪湖半程马拉松团体赛赛道风景更美、赛事规模更大、跑者服务更优。赛事围绕金漪湖环湖公路及绿道展开,“绿意赛道”串联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九大场景,各个场景各具特色、风情独具,又彼此相互映衬。这也是金东区史上首次举办万人规模的赛事。为此,该区创新建立全省首个“跑者顾问团”,从跑者的视角审视本次马拉松的各个环节、细节,提供宝贵意见。

而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的兰溪乡村半程马拉松赛今年迎来了和跑友们的十年之约。作为浙江省第一个举办马拉松赛的县级市,兰溪乡村半程马拉松赛突出乡村特色,以城乡风貌为节点,随着赛道绵延与奔跑的身影相互交织,描绘出兰溪的活力姿态。

而更让跑友们记忆犹新的是完赛后的兰溪味道。肉沉子、鸡子馃、水米糕、麻糍、小馄饨……“小吃王国”将运动健身游和乡村美食游结合,让全国各地的跑者流连忘返。为了更好地服务选手,今年兰溪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对美食区进行了扩充,让选手可以品尝到更多金华美食。

从一双跑鞋“动起来”
到呼朋唤友“停不下来”

或许有人会奇怪,跑步无非就是左脚追上右脚、右脚追上左脚,如此不断重复,这项看上去枯燥而孤独的运动,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提过:每天跑步有好几个长处。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场所。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之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

这或许是不少跑者选择跑步这项运动来作为健身项目的初衷。

来自金东区孝川跑团的方思集2017年开始跑步,那时候身高175厘米的他体重90公斤。“思集,一起来跑步减肥吧。”在同事的邀请下,他每天早上上班前在金义新区的路边、公园里跑步。“那时候也不在意什么装备、跑量。反正每天跑个三五公里,主打一个让自己动起来。”方思集说。然而跑步给他的回馈却让人惊讶,坚持了一个月后,方思集的体重明显下降,连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健康了,这时他才意识到坚持跑步的好处。

随着月跑量的不断增加,方思集开始报名参加各类马拉松比赛。“我的第一场马拉松是2017年金东绿道马拉松,那时候想着是家门口的比赛,去参与下,最后是咬牙跑完的。后来又在杭州参加了第一个全马。”他说,自己最疯狂的时候,一个月里跑了4场马拉松。

现在,方思集体重降到了60多公斤。除了体型的变化和体质的增强,跑步带给他的,还有心态的改变。“马拉松就像人生,是一个挑战自我、挖掘自我潜力的过程。”他说,自己的全马PB(个人最好成绩)是去年在衢州马拉松跑出的2小时37分,现在的目标就是再次刷新PB。

多年坚持跑步的方思集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精神上更是完全不输青年小伙。让他最感欣慰的是,通过身体力行感染带动了不少身边人加入跑圈,走出舒适区。在孝川跑团,每周三、周五和周日,大家都会相约一起跑步,也有跑友每天在群里分享跑步打卡。

在方思集看来,身边的跑友不管年龄、职业、收入,在跑团里,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都是好朋友。在跑团的带动下,一方面激发起跑友们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许多跑步“小白”迅速成长,“大家会在群里交流运动技巧,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许多人更愿意坚持下去”。

在跑步中找到
坚持与突破的意义

3月8日,浙江年后首场马拉松赛事——黄龙公开赛·2025浙江半程马拉松纪录挑战赛在黄龙体育中心鸣枪开跑。省内外的近200名跑马高手齐聚一堂,一较高下。

参加这次比赛的选手需满足严格的成绩要求:2024年以来,在世界田径联合会、中国田协或浙马系列赛事中全程马拉松成绩男子需在2小时55分钟以内,女子需在3小时18分钟以内;半程马拉松成绩男子需在1小时25分钟以内,女子需在1小时36分钟以内。

此外,比赛设置了99分钟的关门时间。在如此高水平的竞技氛围中,选手们互相较量、不断超越。最终,磐安人羊小军以1小时07分01秒的成绩获得第四名。

羊小军被浙江跑友称为“羊神”。在去年浙江省马拉松及路跑协会公布的《浙江马拉松大众跑者奖励名单公示》中,羊小军位列2023—2024赛季浙江马拉松大众跑者破纪录奖、精英奖等奖项榜首。这源于2023年,44岁的他一年多次刷新浙江马拉松纪录,拿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羊小军是磐安人,退伍后回到家乡经营了一家店铺。为强身健体,2015年他开始了跑步锻炼。2016年,羊小军参加了横店马拉松半马。小试牛刀后,他对马拉松越来越有兴趣,不仅自我加压,增强训练强度,还每天琢磨专业教练的教学,针对比赛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2017年开始,羊小军在国内各种马拉松赛事崭露头角:2020年,在衢州马拉松,以2小时24分20秒的成绩,打破尘封34年的浙江马拉松纪录;2020年杭州马拉松,以2小时22分33秒,第二次刷新浙江马拉松纪录;2022杭州马拉松,羊小军跑出2小时22分11秒的成绩,第三次刷新了浙江人跑马拉松的纪录;2023年他分别在第三届浙江马拉松纪录挑战赛上、锡山宛山湖马拉松赛和第四届浙江马拉松纪录挑战赛,三度刷新纪录,成为第一个打破2小时20分纪录的浙江籍选手。

年过四旬越跑越疯,年龄似乎并没有限制他的脚步。“别人都说,年纪大了,身体机能退化了,但我感觉,我的身体只有进,没有退,我现在甚至比年轻的时候还要好。”羊小军说。他在2023年创造的2小时19分06秒的成绩,是当时国内40~44岁年龄段的第一,达到了国家健将级水平。“我就想着,到50岁能试着打破世界年龄段的纪录。”

从本地跑到全国跑
用跑步感知一座城市的呼吸

3月11日,在湖海塘公园的绿道上,跑友应春宝、卢叶和叶一鸣正在相约跑步。三人中有人报名了金漪湖半程马拉松团体赛,也有人报名了兰溪第十届乡村半程马拉松,大家不约而同在为马拉松新赛季作准备。

今年54岁的应春宝的后脑勺上,绑着一条显眼的小辫子。每当跑友们在跑步时,看到这条辫子,大家就认出他来,“嗨,老应来了啊”。跑龄已快20年的应春宝说,金华不少跑步爱好者都认识他,大家亲切地喊他“老应”。

“老应”在跑步前,喜欢越野,他说自己是山里出来的人,对大山有着别样的情愫,更喜欢往野外跑。爱上跑步和马拉松,就是因为可以通过比赛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全国大型马拉松赛事,我已经跑了个遍。”在3月2日完赛的重庆马拉松上,“老应”刷新了自己的PB,跑了2小时47分。为此,重庆这座山城在他心中变得亲切起来,加上重庆的火锅让他意犹未尽,他说下次还要报名。

相对于“老应”丰富的跑马经验,今年27岁、2022年才开始跑步的卢叶显得稚嫩许多。来自贵州的她,2015年因为工作来到了金华,之后便在这里定居,成了一名“新金华人”。“我很喜欢金华这座城市,不仅环境优美,市民也很热情。”她说,自己为了减肥开始跑步,发现每天在湖海塘公园跑步的市民很多,便也加入到跑团当中。性格爽朗的卢叶很快成了“团宠”,大家都喊她“冰冰”。在跑友互相带动的氛围中,卢叶也开始报名马拉松赛。从2023年第一次报名半马,到后来的全马,她对跑步的热爱与日俱增。“一起出去跑马,就像和朋友去旅游,非常有意思。只要他们约,我就去。”她指了指一旁的叶一鸣说,“很多比赛都是他带我跑的。”

叶一鸣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在部队体能测试成绩垫底的他,通过跑步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当时我说自己最喜欢跑步,战友们还笑话我。但是这么多年跑下来,我觉得改变最大的不是身体素质,而是心理压力的释放。”叶一鸣说,目前正在创业的自己,碰到了挫折会通过跑步来缓解压力,而到各地参加马拉松,则可以让自己的身心来一趟放松之旅。

在卢叶和叶一鸣看来,参加马拉松可以让人快速了解、爱上一座城市。例如,西安马拉松的赛道串联永宁门、钟楼、西安城墙、大明宫御道广场等历史文化建筑;青岛马拉松贯穿市南与崂山沿海一线,途经八大关风景区、栈桥、奥帆中心、冰山之角、石老人海水浴场等经典地标;北京马拉松在跑过天安门前时,伴随着人群的加油声,会心潮澎湃,忍不住流下激动的泪水……

认识一座城市,跑步是一种好方式。对于不少跑者来说,赴马拉松之约,也是赴一座城市之约,能感受当地的自然景观、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

当马拉松成为体育赛事“顶流”
金华还能做些什么

金华人为什么爱跑步,资深跑友、金华市马拉松及路跑协会会长邱亦凡有自己理解。“我市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让不少人在家门口就能跑起来。”如今,通过规划、布局、盘活,金华人的家门口增加了许多嵌入式体育场地、塑胶健身跑道,城市空间的“边角料”已然焕新成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每天清晨或夜晚,各个公园、江边绿道上,总能见到跑步健身的人。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群众对健康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需要也不断增长。金华的全民健身氛围浓厚,在跑团等群体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跑步这一项运动中来。除了经济因素外,金华在赛事组织上也下足了功夫。近几年来,金华的各类马拉松、路跑、越野赛事逐渐呈现出高品质、多元化的特点,各种“玩法”层出不穷。小到各种跑团的每周例跑、每月拉练,大到各县(市、区)的赛事活动,将全民健身热推向了新高潮。

去年,首届金华马拉松就吸引了不少省内外以及国外跑友前来参赛,大家在奔跑中感受金华的发展速度。只是,让部分跑者遗憾的是,因为首届“金马”仍属于C类赛事,这对想在家门口刷PB的跑友来说,就少了一些动力。

原来,国内马拉松赛事主要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等级,其中A类比赛由中国田径协会认证,又细分为A1和A2两类。A1类赛事在赛道、计时、裁判、兴奋剂检测等为主要指标的竞赛组织方面,达到世界田联、全国纪录、成绩认证标准。

而B类赛事,指赛事的竞赛组织工作达到在该赛事的选手之间公平竞赛的基本标准。C类赛事,则指社会力量办赛、300人以上规模的(100人以上规模的越野跑)、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田径协会或马拉松归口管理部门监管的赛事。

一般来说,只有达到国内A类要求的赛事,才有资格申请世界田联的等级认证。去年,首届“金马”因为办赛筹备周期短,没有完全符合A类赛事的各项标准。邱亦凡说,对于有经验的跑友来说,他们更加注重赛事的技术认证情况。因此,赛事等级已经成为跑友们报名和评判赛事的重要标准。“期待‘金马’未来能够晋升为A类比赛,吸引更多高水平选手,打响新的马拉松品牌。”他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