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在武义,一场诗歌的聚会

2025-03-18 13:38:54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章果果

春天的武义迎来了五湖四海的诗人。

3月15日,田庐乙巳春天诗会暨第二批中国诗人、作家武义古村系列考察与创作活动举行。来自北京、四川、江苏等地及浙江各地的诗人、作家们,行走武义山水间,领略诗意,畅谈诗歌。

武义坛头是此次活动第一站。在坛头的中国当代诗人档案资料陈列馆,大家围绕“新田园诗”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诗歌交流。

作家出版社编审、《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徐峙认为,科技越发达,越凸显田园诗存在的必要性。新田园诗需要思考变与不变的关系。一方面要把握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还要把握那些永恒不变的东西,比如生命的本质。此外也要处理好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今的田园不是纯粹的农业文明,它融合了农耕文化和工业文明的成果。“在人工智能已经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是时候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出发的地方,我们祖辈生存的地方,人类走出来的地方。通过新田园诗唤醒人的主体性,唤醒人作为生命而不是工具的部分,这是我们现在提倡新田园诗特别重要的意义。”徐峙说。

在《四川文学》执行主编卓慧看来,只要我们还是碳基生命,我们还要吃从土里种出来的粮食,田园就一定存在,新田园诗也绝不是个伪命题。何况,为了缓解内心压力和现实焦虑,人们一直在寻找心中的田园。她说,自陶渊明以来,田园诗就形成了一种审美定势,对于新田园诗而言,要做的是跳出古典的审美范式,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命体验,建造一种新的审美经验。

武义诗人老庙说,一个人到了真正能静下心来写田园诗的时候,或许已历经大半生。“经历了之后,你要找到心态的平衡,人与物的平衡,找到一种平衡中的幸福,那么必须摆平自己,必须回到有个人色彩的田园诗状态。如果诗里能写出这种东西,我觉得才是真正的田园诗。”

据了解,这是中国当代诗人档案资料陈列馆关于“新田园诗”的第二场研讨活动。陈列馆创建者雪鹰说,研讨是为了鼓励并推动当代诗人关注当下真实的乡村,承继中国山水田园诗的优秀传统,促进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新田园诗”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熊焱谈诗

3月15日下午,武义白革村,“院子里谈诗”迎来了又一位主讲者。去年12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胡弦在白革一个古树院子里讲课,开启了“院子里谈诗”系列活动。此次主讲者熊焱是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青年作家》主编,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陈子昂诗歌奖、艾青诗歌奖、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奖项。从博尔赫斯的《一八九一》到卞之琳诗句“伸向黄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从余华《活着》里一句“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到雷蒙德·卡佛的《另一种神秘》,熊焱带来了一堂精微的诗歌课。他说,太多人写的东西都和别人相似甚至雷同,人们往往在自己的惯性思维里原地打转,而一个好的写作者,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文学敏感性,并有效地调动自己的生命经验。

诗人吕煊是此次活动的发起者。他表示,中国诗人、作家武义古村行活动将持续举行,每次邀请知名诗人或作家深度走访武义古村。主办方会向每一位来到此地的嘉宾约稿,以诗歌或散文记录各自徜徉浙中山水,漫步金华新农村时的所思所感。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