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09:00:00
来源: 金彩云客户端
周
一
泐泐说说
金泐泐是个特会“刨根问底”的家伙
刨时事、刨热点、
刨那些藏在流行话题里的真问题
每周一
和你一起拆解那些
好玩又耐人寻味的事情
1
假领养、真贷款,警惕猫贷骗局
当前
中国的养宠家庭日渐壮大
宠物经济也蓬勃发展
“毛孩子”们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情感寄托
随着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
一种以
“免费领养+分期付款”
的新型宠物消费模式悄然出现
“免费领养猫咪,每月支付猫粮即可”
一句简单的宣传标语
看似充满爱心的猫狗领养
却让无数怀抱善意的领养人掉入陷阱
在“爱心领养”的背后
潜藏着虚假宣传诱导、
高额捆绑消费、
签订霸王合同等多重套路
令不少消费者深陷其中
一起来看看
↓↓↓
案例多发,领养竟变“负债”
00后的刘女士独自生活,一直希望有一只猫咪陪伴。她偶然逛街看到一家萌宠领养馆可以“免费领养”小猫。
商家表示,“领养”本身不花钱,但领养人士需要有领养能力和责任感,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负担养宠开销、防止弃养。所以刘女士需要每月花398元购买猫砂、猫粮、猫罐头等宠物用品,连续消费不低于12个月。刘女士觉得宠物用品也是必需支出,就果断和商家签订了“领养”合同,办理支付宝分期扣款授权。当天就把猫咪带回了家。
(图源网络)
但没想到的是,小猫回家的第七天就出了问题。刘女士将猫咪送到宠物医院,结果检查出猫瘟,最后猫咪救治无效死亡。
刘女士发现,自己的小猫没了,每个月却还要花398元买猫粮。她认为商家打着“免费领养献爱心”的旗号,实际就是为了让消费者签猫狗贷。面对质疑,宠物店的店员解释,小猫的死亡是在七天“质保期”后,无法处理协议解除事宜,刘女士既然是爱宠人士,将来还会有其他宠物的,猫粮依旧用得上,并不算吃亏。
(图源网络)
令人意外的是,刘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上网一搜,才发现不少消费者都有着相似的经历。
“扫码走流程领猫时,根本没注意还要分期付款!”提起去年“免费领养”小猫的经历,就读于安徽某高校的小明(化名)就气愤不已。原本想“免费领养”却意外背上了为期24个月的分期债务,每月需支付398元用于购买猫咪用品。小明算了一笔账,当她最终结清债务时,所付总费用超过9500元,远超过猫咪的实际价值。
表面上看,这种“领养代替购买”的形式似乎合理,但在多个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因“免费领养”引起的麻烦不在少数。
仅在黑猫投诉平台就有解除“猫贷”分期付款的诉求超千条,解除“免费领养”的诉求超五百条。从这些投诉中不难发现,许多消费者并没有注意到相关协议具体内容而直接签了合同。
对此,有人表示质疑,认为“猫贷”是一种捆绑销售行为,商家看重的是领养者的钱。有网友直言,“这其实就是在消费领养者的爱心”。
2
被异化的“领养”爱心成了商业筹码
宠物领养的本意是拯救生命,但“宠物贷”却将这一行为异化为资本游戏。
商家利用人们对宠物的情感需求,将公益与商业混为一谈。例如,线下宠物店的领养柜中,品种猫被明码标价“0元领养”,实则强制消费者分期购买高价用品,总费用远超市场价。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模式正在侵蚀真正的公益领养。流浪动物救助机构负责人指出,正规领养不介意品种,且多为成年田园猫犬,而“宠物贷”却以品种猫为诱饵,刺激冲动消费,甚至助长弃养风气。
当爱心被标上价格,领养便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沦为一场冰冷的交易。
行业监管缺位——“宠物贷”泛滥的推手
目前我国宠物食品标准多为推荐性,商家可随意选择低成本劣质产品;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因缺乏明确法规约束,消费者维权时屡屡碰壁。
此外,支付平台的“低门槛分期”为这类模式提供了温床,却未建立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
让爱心领养回归纯粹
擦亮双眼再领养,警惕“免费”诱惑
所谓的“免费领养+宠物粮保障计划”,看似能规避弃养行为,实则会助长盲目购买宠物的风气。一些本没有做好准备的人被“免费领养”的噱头吸引,匆忙将宠物领回家,最后却陷入“猫财两空”的尴尬境地。
真正的公益领养不会强制消费。若遇“领养必买套餐”,务必核算总价,对比市场价,警惕分期陷阱。
合同即铠甲
签约前逐条审阅条款,特别关注宠物健康保障、解约条件、违约责任。对模糊表述要求书面澄清,并保留所有证据。
选择正规渠道
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和信誉良好的宠物商家进行交易,避免陷入骗局。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